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879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48
提供能够抑制壳体变形的连接器。连接器(10)具备相互连结的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12)。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12)分别具有将相互之间隔开的第1壁(24)及第2壁(44)。第1壳体(11)具有第1腔(13)、构成第1壁(24)的一部分的基准部(27)、以及与第1腔(13)连通的第1开口部(29)。第2壳体(12)具有构成第2壁(44)的一部分的限制部(47)。限制部(47)从第1开口部(29)越过基准部(27)突出到第1腔(13)的内部,突出方向的顶端与电线(30)的端部对置地配置。向的顶端与电线(30)的端部对置地配置。向的顶端与电线(30)的端部对置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多个壳体。各壳体以使相互的对置面对置的状态在上下方向层积。在各壳体收纳有端子零件。端子零件与电线的端部连接。另外,将多个壳体层积而构成的连接器也在专利文献2~4中公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6756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

47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

33530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

2412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作业者捏住从上下层积的壳体各自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时,有可能各壳体被电线按压而变形。例如,上下层积的壳体的相互的对置面之间有可能打开,即、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开口。
[0005]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抑制壳体变形的连接器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6]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相互连结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和端子零件,与电线的端部连接,收纳于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分别具有将相互之间隔开的第1壁及第2壁,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腔,在前后方向延伸;基准部,构成所述第1壁的一部分;以及第1开口部,位于所述基准部的后方,与所述第1腔连通,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电线的端部一起配置于所述第1腔的内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构成所述第2壁的一部分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从所述第1开口部越过所述基准部而突出到所述第1腔的内部,所述限制部的突出方向的顶端与所述电线的端部对置地配置。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抑制壳体变形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是第1壳体的俯视图。图4是第2壳体的仰视图。
图5是示出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朝向连结位置转动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相互连结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和端子零件,与电线的端部连接,收纳于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分别具有将相互之间隔开的第1壁及第2壁,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腔,在前后方向延伸;基准部,构成所述第1壁的一部分;以及第1开口部,位于所述基准部的后方,与所述第1腔连通,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电线的端部一起配置于所述第1腔的内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构成所述第2壁的一部分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从所述第1开口部越过所述基准部而突出到所述第1腔的内部,所述限制部的突出方向的顶端与所述电线的端部对置地配置。
[0010]例如,当捏住从第1壳体及第2壳体各自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时,从第1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向第2壳体侧移位,第1壳体及第2壳体的相互的对置面有可能变形而打开。然而,根据上述的结构,从第1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通过与限制部接触,从而被抑制向第2壳体侧移位。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第1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电线的端部及端子零件倾斜,进而能够抑制第1壳体及第2壳体变形。特别是,当上述的结构是限制部突出到第1腔的内部,但是第1壳体及第2壳体相互连结前的状态时,能够从后方向第1腔插入端子零件,因此在将端子零件配置于第1腔的内部时,限制部的存在不成为障碍。
[0011](2)所述第1开口部也可以向所述第1壳体的后方开放。根据该结构,虽然从第1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有可能从第1开口部向第2壳体侧较大地移位,但是通过在第1开口部配置限制部,能够有效地抑制电线移位。
[0012](3)也可以为,所述第1腔在所述第1壳体中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第1开口部横跨多个所述第1腔而连通,所述限制部横跨多个所述第1腔而突出。根据该结构,也可以不将第1开口部及限制部按每个第1腔设置,所以能够简化连接器的结构。
[0013](4)也可以为,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腔,所述第2腔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第2壁具有第2开口部,所述第2开口部位于所述限制部的前方,与所述第2腔连通,所述基准部配置于所述第2开口部的内部,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壁。根据该结构,因为在第2壳体的第2开口部的后方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是在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壁,所以能够抑制第2壳体的刚性降低。另外,因为限制部配置于第1开口部的内部,并且基准部配置于第2开口部的内部,所以能够避免第1壳体及第2壳体在相互对置的方向大型化。
[0014][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具体例。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15]<实施例1>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1的连接器10具备相互层积的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以相互连结的状态与未图示的对方壳体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上下方向以图2及图5的各图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宽度方向以图3及图4的各图的左右方向为基准。前后方向以图2及图5的各图的左侧为前侧。对方壳体相对于处于连结状态的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从前侧嵌合。
[0016](第1壳体11)第1壳体11配置于第2壳体12的下方。如图3所示,第1壳体11在俯视时呈矩形,成为在宽度方向细长的扁平形状。第1壳体11具有多个第1腔13。各第1腔13在第1壳体11的上表面局部地开口,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
[0017]如图3所示,第1壳体11具有多个第1检测部14。各第1检测部14从第1壳体11的上表面突出,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另外,各第1检测部14以横跨邻接的第1腔13的方式配置。第1壳体11在比各第1检测部14靠前方具有多个第1矛状部15。各第1矛状部15在第1壳体11的上表面露出,配置于与各第1腔13对应的位置。
[0018]如图2所示,从后方向第1腔13插入端子零件20。端子零件20与第1矛状部15卡止,初级地被限制从第1腔13脱离。端子零件20具有与电线30的端部连接的筒部21。电线30从第1壳体11向后方引出。
[0019]如图1及图3所示,第1壳体11在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具有向上方立起的一对侧壁16。各侧壁16呈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板形状。在各侧壁16的后端部高出一截地突出设置有第1锁定部17。如图3及图5所示,在第1锁定部17的内表面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第1锁定突起18。
[0020]如图1所示,在各侧壁16的前端部设置有第1支点部19。第1支点部19凹设于侧壁16的内表面,向前方开放。第1壳体11具有在宽度方向长的前壁22。在前壁22开口设置有与各第1腔13连通的多个突片插通口23。从前方向各突片插通口23插通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零件的突片。对方端子零件的突片与配置于第1腔13内的端子零件20电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具备:相互连结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和端子零件,与电线的端部连接,收纳于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分别具有将相互之间隔开的第1壁及第2壁,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腔,在前后方向延伸;基准部,构成所述第1壁的一部分;以及第1开口部,位于所述基准部的后方,与所述第1腔连通,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电线的端部一起配置于所述第1腔的内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构成所述第2壁的一部分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从所述第1开口部越过所述基准部而突出到所述第1腔的内部,所述限制部的突出方向的顶端与所述电线的端部对置地配置。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津幸弘饭星真治内田智久铃木健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