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产生装置及具备该电场产生装置的冷藏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074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32
在包括电极(31)以及对该电极(31)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32)且在集装箱(5)的库内空间(S)产生电场的电场产生装置(30)上设置有:支承构件(33),该支承构件(33)将电极(31)支承为能在规定的使用位置与不同于该使用位置的规定的收纳位置之间移动,该规定的使用位置是能在集装箱(5)的库内空间(S)产生电场的位置;以及固定构件(34),该固定构件(34)将电极(31)固定成在上述使用位置无法移动。固定成在上述使用位置无法移动。固定成在上述使用位置无法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场产生装置及具备该电场产生装置的冷藏库


[0001]本公开涉及电场产生装置及具备该电场产生装置的冷藏库。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食品的贮藏库等中,为了保持贮藏于库内的食品的新鲜度,使用使库内产生电场的电场产生装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场产生装置包括:电极部;以及对电极部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在上述电场产生装置中,电极部由粘贴于能卷绕的屏幕的片状电极构成。上述电极部在使用时与屏幕一起从天花板垂下,在不使用时与屏幕一起卷上去。
[000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63668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上述电场产生装置中,当在运输集装箱等移动式贮藏库中使用时,粘贴于屏幕的片状电极摆动,无法在库内稳定地产生电场。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具备可动式电极的电场产生装置及具备该电场产生装置的冷藏库中稳定地产生电场。
[0007]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公开的第一形态的电场产生装置包括电极31以及对该电极31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32,且在食品的贮藏库5的库内产生电场,其特征是,包括:支承构件33,该支承构件33将上述电极31支承为能在规定的使用位置与不同于该使用位置的规定的收纳位置之间移动,该规定的使用位置是能在上述贮藏库5的库内产生电场的位置;以及固定构件34,该固定构件34将上述电极31固定成在上述使用位置无法移动。
[0008]在第一形态中,包括固定构件34,因而能将可动式的电极31固定成在使用位置无法移动。因此,即使在移动式贮藏库5中使用上述电场产生装置,在使用时,电极31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动,能在贮藏库5的库内稳定地产生电场。
[0009]本公开的第二形态,在第一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电极31形成为细长形状,上述使用位置是上述电极31处于穿过上述贮藏库5的中心部且从该贮藏库5的一端侧延伸至另一端侧的状态的位置。
[0010]在第二形态中,通过在上述电场产生装置的使用时将细长形状的电极31配置成贯通贮藏库5的中心部,电极31与该电极31周围的贮藏库5的各内壁面间的距离的差变小。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电极31与贮藏库5的各内壁面之间产生相同程度的大小的电场,能缩小因贮藏部位不同而产生的新鲜度保持效果的差异。
[0011]本公开的第三形态,在第二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电极31具有挠性,上述
支承构件33构成为能卷绕上述电极31,上述收纳位置是上述电极31处于卷绕于上述支承构件33的状态的位置。
[0012]在第三形态中,当不在贮藏库5的库内产生电场的不使用时,能将电极31卷绕并收纳于支承构件33。因此,在贮藏生鲜食品以外时,能使电极31在不拆下的状态下收纳于不造成妨碍的位置。
[0013]本公开的第四形态,在第二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电极31具有伸缩性,上述支承构件33构成为能收容上述电极31,上述收纳位置是上述电极31处于收缩并收容于上述支承构件33的状态的位置。
[0014]在第四形态中,当不在贮藏库5的库内产生电场的不使用时,能使电极31收缩并收纳于支承构件33。因此,在贮藏生鲜食品以外时,能使电极31在不拆下的状态下收纳于不造成妨碍的位置。
[0015]本公开的第五形态,在第三形态或第四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电极31的一端部固定于上述支承构件33,上述支承构件33设置在上述贮藏库5的上述一端侧的第一侧壁14附近,上述固定构件34通过将上述电极31的另一端部固定在上述贮藏库5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第二侧壁7a上,由此,将上述电极31固定成在上述使用位置无法移动。
[0016]在第五形态中,通过将卷绕或收纳于设置在贮藏库5的一端侧的第一侧壁14附近的支承构件33的电极31引出并固定在贮藏库5的另一端侧的第二侧壁7a上,能容易地使电极31从收纳位置移动至使用位置。相反地,通过解除由固定构件34进行的固定并使电极31卷绕或收缩,能容易地使电极31从使用位置移动至收纳位置。
[0017]本公开的第六形态的冷藏库包括食品的贮藏库5以及对该贮藏库5的库内进行冷却的冷冻装置10,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形态至第五形态中的任一种形态的电场产生装置30。
[0018]在第六形态中,能在冷藏库的贮藏库5的库内稳定地产生电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方式一的冷藏集装箱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设置于实施方式一的冷藏集装箱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设置于实施方式一的冷藏集装箱的电场产生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IV

IV线剖视图。图5是图4的V

V线剖视图。图6是示出设置于实施方式二的冷藏集装箱的电场产生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冷藏集装箱的相当于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方式一》在实施方式一中,对将本公开的电场产生装置应用于冷藏集装箱的示例进行说明。
[0021]冷藏集装箱(冷藏库)1包括:集装箱5,该集装箱是对生鲜食品等货物进行收容的
移动式的贮藏库;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该集装箱用冷冻装置是对该集装箱5的库内空间S的温度进行调节的冷冻机;以及电场产生装置30。电场产生装置30设置为用于通过在集装箱5的库内空间S产生电场来对贮藏于库内空间S的生鲜食品的新鲜度进行保持。
[0022][集装箱]如图1~图4所示,集装箱5是用于陆上运输、海上运输等的移动式的贮藏库。集装箱5形成为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开口的长方体形状的箱状。集装箱5的一端部由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封堵。在集装箱5的另一端部形成有用于将在库内空间S贮藏的载货搬入或搬出的搬入搬出口,搬入搬出口由第一开闭门7a和第二开闭门7b封堵。第一开闭门7a和第二开闭门7b构成集装箱5的另一端部侧的第二侧壁。
[0023][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对用于陆上运输、海上运输等的集装箱5的库内空间S进行冷却。上述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包括具有压缩机20、散热器21、膨胀阀(省略图示)及蒸发器23并进行冷冻循环动作的制冷剂回路(省略图示)。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安装于集装箱5的一端部,对该一端部进行封堵。
[0024]上述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包括:外壳11;以及设置于外壳11的背面(库内侧)的分隔板14。在外壳11的下部形成有朝库内侧膨出的膨出部12。上述膨出部12的内部空间(库外侧的空间)构成库外收纳空间S1,在上述外壳11的背面的上部形成有位于膨出部12的上方的库内收纳空间S2。分隔板14构成对集装箱5的一端部进行封堵的第一侧壁。
[0025]在上述库外收纳空间S1中收纳有压缩机20、散热器21、库外风扇25、逆变器箱15及电气安装件箱16。压缩机20将制冷剂向散热器21送出。散热器21使制冷剂与库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库外风扇25配置于散热器21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场产生装置,包括电极(31)以及对该电极(31)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32),且在食品的贮藏库(5)的库内产生电场,其特征是,包括:支承构件(33),该支承构件(33)将所述电极(31)支承为能在规定的使用位置与不同于该使用位置的规定的收纳位置之间移动,该规定的使用位置是能在所述贮藏库(5)的库内产生电场的位置;以及固定构件(34),该固定构件(34)将所述电极(31)固定成在所述使用位置无法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极(31)形成为细长形状,所述使用位置是所述电极(31)处于穿过所述贮藏库(5)的中心部且从该贮藏库(5)的一端侧延伸至另一端侧的状态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场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极(31)具有挠性,所述支承构件(33)构成为能卷绕所述电极(31),所述收纳位置是所述电极(31)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田良造田中直宏西本素三松井秀徳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