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061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包括:本体,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形成所述本体的外观,在所述后端框架设置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并围绕所述前端框架的前表面边缘将吸入的空气吐出;风扇组装体,位于所述本体的吸入口内侧,以将空气从所述本体的背面侧吸入并产生空气的流动;风道,与所述风扇组装体相连通,以传送吸入的空气并将其围绕所述本体的前表面边缘吐出;以及移动杆,设置在所述本体,沿着所述本体进行升降并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吐出,所述风扇组装体设置在从所述前端框架的上部向所述本体的前方凸出形成的风扇容置部内。置部内。置部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洗澡或淋浴或出汗的原因,人的身体各部位上可能会有水。对于该水,需要适当地去除才能感到舒适,并且能够防止细菌或霉菌等栖息在身体上。
[0003]一般而言,人在洗澡或淋浴后,使用毛巾去除身体各部位的水。虽然使用毛巾去除身体上的水是好方法,但是使用毛巾后需要将毛巾放置在大气中晾干,或者洗涤后干燥以备再次使用,因而存在使用上的不便。在酒店或健身房等,使用过的毛巾必须洗涤后再使用,因此,存在毛巾的洗涤和干燥上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时间的问题。
[0004]在使用毛巾擦干身体时,每个人因知识、习惯、体形等而未能适宜地擦干的情况较为普遍。例如,脚趾之间、腋窝、毛发等部位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需要更加留意擦拭管理,但实际上反而粗略地去除水或根本不去除水的情况较为普遍。这将引起在水未能较好地被去除的部位生成细菌或霉菌,或者对原先存在的细菌或霉菌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诸如韩国授权专利技术专利第10-0948030号(专利文献1)和韩国授权专利技术专利第10-1749344号(专利文献2)提供了一种身体干燥机。在使用这些身体干燥机时,用户站在脚板上,然后朝向用户的脚或下半身供应用于吹干身体的空气,从而在不使用毛巾的情况下也能够去除身体上的水。但是,如上所述的专利技术1和2存在无法对用户的全身进行干燥的问题。
[0006]针对这样的问题,韩国授权技术专利第20-0328270号(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设置有可容置用户全身的空间,通过向全身喷射高温空气来执行干燥。但是,由于与用户的身体特性无关地提供强制气流,故而存在干燥效率低的问题。
[0007]此外,在韩国公开专利技术专利10-2018-0033637(专利文献4)中披露有浴室用干燥室,其设置在浴室等,用于淋浴后的身体干燥。其中,利用框架将内部与外部隔开,通过门进入到其内部进行干燥。但是,专利文献4的干燥室存在在浴室内占用过多的空间的问题。
[0008]并且,韩国公开专利技术专利10-2009-0109634(专利文献5)中披露有直立式身体干燥装置,其竖放在浴室等地面上,从上到下向用户的头部提供空气,并且通过其他不同的路径向用户的身体各部位提供空气来执行干燥。但是,在专利文献5中将身体干燥装置竖放在浴室地面上,因此仍然存在较多地占用浴室地面空间,并且使用多个风扇来提供空气,导致整个装置变大的问题。
[0009]在韩国公开专利技术专利第10-1996-0000145号(专利文献6)中,设置有供用户站着的脚板部,空气通过多个排出口向用户身体排出,在多个排出口分别设置有送风单元来吐出空气,因此,存在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且整体大小变大的问题。
[0010]作为专利文献7的日本公开专利技术专利平成7-8412号中披露有温风干燥机,其具有上下移动机构以使干燥机上下移动来去除用户身体上的水。但是,其中采用的方式是单纯地沿着用户身体移动来提供温风干燥的方式,因而存在水去除效果相对低的问题。
[0011]在作为专利文献8的日本公开专利技术专利平成4-266732号中,温风式干燥机利用转动支撑单元转动,朝向用户所在的前方和镜子所在的后方提供温风。因此,温风式干燥机需要朝向多个方向转动,并且需要上下移动,因此存在与温风式干燥机相关的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并且同样采用的是单纯地将温风提供给用户身体来干燥的方式,因此存在水去除效果相对低的问题。
[0012]此外,韩国公开专利技术专利10-2003-0092382(专利文献9)中披露有身体干燥机,其中,从沿着长度方向能够伸缩的波纹管的末端部紧固或一体地形成的喷嘴部吐出空气。但是,在专利文献9中,由于从吸入风扇吐出的空气通过波纹管排出,因而能够干燥的区域相对狭小,干燥身体所需时间相对较长。此外,因利用波纹管而能够实现远距离干燥,但是存在无法对手未能触及的部位准确干燥的问题。
[0013]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技术专利第10-0948030号
[0014]专利文献2:韩国授权专利技术专利第10-1749344号
[0015]专利文献3:韩国授权技术专利第20-0232774号
[0016]专利文献4:韩国公开专利技术专利第10-2018-0033637号
[0017]专利文献5:韩国公开专利技术专利第10-2009-0109634号
[0018]专利文献6:韩国公开专利技术专利第10-1996-0000145号
[0019]专利文献7:日本公开专利技术专利平成7-8412号
[0020]专利文献8:日本公开专利技术专利平成4-266732号
[0021]专利文献9:韩国公开专利技术专利第10-2005-0059377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2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喷射空气来去除用户身体上的水。
[002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使用复合气流来去除用户身体上的水。
[002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使用复合气流来去除用户身体上的水的干燥装置中通过简化本体结构来达到装置薄型化。
[002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去除用户身体上的水的干燥装置中顺畅地实现空气的流动。
[002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去除用户身体上的水的干燥装置中能够向身体的多个部位喷射空气。
[002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干燥装置中能够使被风扇组装体吸入的空气分流。
[002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用于干燥用户身体的空气从外部经由干燥装置的本体流动的距离变得更短。
[002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干燥装置中使用的风扇组装体的安装结构能够使空气的流动变得顺畅。
[003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干燥装置能够向用户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较好地喷射空气。
[003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空气从干燥装置本体的上部经由风道更好地传送至下部。
[003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用于干燥用户身体的空气从外部经由干燥装置的本体流动的距离变得更短。
[003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干燥装置中使用的风扇组装体的安装结构能够使空气的流
动变得顺畅。
[003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器组装体,其具有较短的流动路径,并且以多种功能执行空气净化。
[003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干燥装置中使用的过滤器组装体向干燥装置本体的一侧凸出,便于对其进行维修。
[003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使过滤器组装体相对于干燥装置本体的移动变得顺畅。
[003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组装体,用于干燥装置的移动杆的移动。
[003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优化用于干燥装置的移动杆的移动的驱动组装体的安装位置。
[003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简化用于干燥装置的移动杆的移动的驱动组装体。
[004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杆,其在干燥装置中一边沿着本体移动一边向用户身体吐出空气来去除水。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燥装置,其中,包括:本体,其外观由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形成,在所述后端框架设置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并围绕所述前端框架的前表面边缘吐出吸入的空气;风扇组装体,位于所述本体的吸入口内侧,以将空气从所述本体的背面侧吸入,产生空气的流动;风道,与所述风扇组装体连通,用于传送吸入的空气并将其围绕所述本体的前表面边缘吐出;以及移动杆,设置在所述本体,沿着所述本体升降,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吐出;所述风扇组装体设置在风扇容置部内,所述风扇容置部在所述前端框架的上部向所述本体的前方凸出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风扇组装体包括:风扇壳体,设置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在所述风扇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动空间;风扇马达,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的外部,提供驱动力;以及风扇,利用所述风扇马达旋转,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还包括过滤器组装体,所述过滤器组装置设置在所述吸入口以净化吸入的空气;所述风扇壳体的空气入口与所述过滤器组装体侧连通,所述风扇壳体的空气出口与所述风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在所述风扇壳体的与所述空气入口相反侧的位置还设置有安装所述风扇马达的壳体盖,所述风扇马达在所述风扇容置部内位于所述前端框架侧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大雄李昇烨吴旼奎金铉起安城右卢良焕李相允吴炳秀曺沿我权奇燮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