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箱渡驳结构,属抢险救灾技术领域,包括标准箱、艏艉箱、跳板、栏杆和吊具。整个浮箱渡驳结构包括多个标准箱、多个艏艉箱、四个跳板、两组栏杆和四个吊具,形成桥面结构。多个标准箱对接形成浮箱渡驳结构的中部结构,多个艏艉箱分为两组互相对接并拼接在标准箱组成的结构两端,艏艉箱的外侧再安装一对跳板,形成渡驳结构的主体结构,渡驳结构上表面两侧个安装一组栏杆,四个跳板侧方的艏艉箱上各安装一个吊具,吊具用于起吊跳板。吊具用于起吊跳板。吊具用于起吊跳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箱渡驳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抢险救灾
,尤其涉及一种浮箱渡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域抢险救灾工作内涵较大,随着抢险救灾工作的专业化、科技化发展,水域抢险救灾工作也逐渐细分,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有不同的工作设备,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工作设备为水上渡驳结构,水上渡驳结构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水岸抵近性能,还应该具有较好水岸对接能力,用于人员、车辆或救灾设备通过水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浮箱渡驳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浮箱渡驳结构,包括标准箱、艏艉箱、跳板、栏杆和吊具。整个浮箱渡驳结构包括多个标准箱、多个艏艉箱、四个跳板、两组栏杆和四个吊具,形成桥面结构。多个标准箱对接形成浮箱渡驳结构的中部结构,多个艏艉箱分为两组互相对接并拼接在标准箱组成的结构两端,艏艉箱的外侧再安装一对跳板,形成渡驳结构的主体结构,渡驳结构上表面两侧个安装一组栏杆,四个跳板侧方的艏艉箱上各安装一个吊具,吊具用于起吊跳板。
[0006]标准箱包括标准箱体、单耳接头、双耳接头和防滑条,标准箱体为钢板和内部支撑结构焊接而成的密封箱体,标准箱体上下面的四周交错等距布置单耳接头和双耳接头,单耳接头与相邻的标准箱的双耳接头对接,双耳接头与相邻标准箱的单耳接头对接。艏艉箱包括艏艉箱体、斜角、单耳接头、双耳接头和防滑条,艏艉箱的前端下侧具有斜角,斜角的结构可以保证艏艉箱可以更好的抵近水岸,也就是渡驳桥梁可以更接近水岸,方便人员和车辆上下渡驳桥梁。跳板包括斜板、单耳接头和双耳接头,斜板的厚度相较于标准箱和艏艉箱的厚度更薄,斜板直接架设在艏艉箱和水岸之间,方便人员和车辆登桥。吊具安装在跳板侧方的艏艉箱上,吊具对跳板的收放进行吊运。
[0007]进一步的,标准箱体上表面均匀布置防滑条,防止人员和车辆在渡驳桥面发生打滑等事故。
[0008]进一步的,艏艉箱的单耳接头、双耳接头和防滑条与标准箱的结构相同,这也保证了艏艉箱可以与标准箱相对接。
[0009]进一步的,跳板的单耳接头和双耳接头的结构与标准箱上的结构一致。
[0010]进一步的,栏杆包括立柱和缆绳,立柱通过螺栓安装在标准箱或艏艉箱上,当然,为了确保螺栓安装不破坏密封性,标准箱和艏艉箱的相应位置应当焊接凸台来安装立柱,相邻两个立柱之间安装缆绳,立柱和缆绳共同构成栏杆,对渡驳桥面上的人员和车辆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用于水上抢险救灾作业,其相当于一种应急浮桥,可以方便人员和车
辆设备等进行渡驳。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标准箱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艏艉箱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跳板示意图;
[0018]图中:10.标准箱,11.标准箱体,12.单耳接头,13.双耳接头,14.防滑条,20.艏艉箱,21.艏艉箱体,22.斜角,30.跳板,31.楔板,40.栏杆,41.立柱,42.缆绳,50.吊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0]参见图1
‑
图5所示的浮箱渡驳结构,包括标准箱10、艏艉箱20、跳板30、栏杆40和吊具50。
[0021]整个浮箱渡驳结构包括多个标准箱10、多个艏艉箱20、四个跳板30、两组栏杆40和四个吊具50,形成桥面结构。多个标准箱10对接形成浮箱渡驳结构的中部结构,多个艏艉箱20分为两组互相对接并拼接在标准箱10组成的结构两端,艏艉箱20的外侧再安装一对跳板30,形成渡驳结构的主体结构,渡驳结构上表面两侧个安装一组栏杆40,四个跳板30侧方的艏艉箱20上各安装一个吊具50,吊具50用于起吊跳板30。
[0022]标准箱10包括标准箱体11、单耳接头12、双耳接头13和防滑条14,标准箱体11为钢板和内部支撑结构焊接而成的密封箱体,标准箱体11上下面的四周交错等距布置单耳接头12和双耳接头13,单耳接头12与相邻的标准箱10的双耳接头13对接,双耳接头13与相邻标准箱10的单耳接头12对接,标准箱体11上表面均匀布置防滑条14,防止人员和车辆在渡驳桥面发生打滑等事故。
[0023]艏艉箱20包括艏艉箱体21、斜角22、单耳接头12、双耳接头13和防滑条14,其中单耳接头12、双耳接头13和防滑条14与标准箱10的结构相同,这也保证了艏艉箱20可以与标准箱10相对接。艏艉箱20的前端下侧具有斜角22,斜角22的结构可以保证艏艉箱20可以更好的抵近水岸,也就是渡驳桥梁可以更接近水岸,方便人员和车辆上下渡驳桥梁。
[0024]跳板30包括斜板31、单耳接头12和双耳接头13,单耳接头12和双耳接头13的结构与标准箱10上的结构一致,斜板31的厚度相较于标准箱10和艏艉箱20的厚度更薄,斜板31直接架设在艏艉箱20和水岸之间,方便人员和车辆登桥。
[0025]栏杆40包括立柱41和缆绳42,立柱41通过螺栓安装在标准箱10或艏艉箱20上,当然,为了确保螺栓安装不破坏密封性,标准箱10和艏艉箱20的相应位置应当焊接凸台来安装立柱41,相邻两个立柱41之间安装缆绳42,立柱41和缆绳42共同构成栏杆,对渡驳桥面上的人员和车辆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0026]吊具50安装在跳板30侧方的艏艉箱20上,吊具50对跳板30的收放进行吊运。
[0027]以上实施例主要说明了本技术的浮箱渡驳结构。尽管只对其中有限的实施例和技术特征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技术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实施例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形的,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可能涵盖各种修改与替换的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箱渡驳结构,包括标准箱(10)、艏艉箱(20)、跳板(30)、栏杆(40)和吊具(50),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渡驳结构包括多个标准箱(10)、多个艏艉箱(20)、四个跳板(30)、两组栏杆(40)和四个吊具(50),形成桥面结构,多个标准箱(10)对接形成浮箱渡驳结构的中部结构,多个艏艉箱(20)分为两组互相对接并拼接在标准箱(10)组成的结构两端,艏艉箱(20)的外侧再安装一对跳板(30),形成渡驳结构的主体结构,渡驳结构上表面两侧个安装一组栏杆(40),四个跳板(30)侧方的艏艉箱(20)上各安装一个吊具(50),吊具(50)用于起吊跳板(30),标准箱(10)包括标准箱体(11)、单耳接头(12)、双耳接头(13),标准箱体(11)为钢板和内部支撑结构焊接而成的密封箱体,标准箱体(11)上下面的四周交错等距布置单耳接头(12)和双耳接头(13),单耳接头(12)与相邻的标准箱(10)的双耳接头(13)对接,双耳接头(13)与相邻标准箱(10)的单耳接头(12)对接,艏艉箱(20)包括艏艉箱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荣,吴志刚,胡继峰,齐建飞,王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