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000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该焊接设备包括第一焊接组件、第二焊接组件以及运动机构。其中,第一焊接组件用于采用第一种焊接方式焊接,第二焊接组件用于采用第二种焊接方式焊接,运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焊接组件和第二焊接组件之间,运动机构用于同时或分别调节第一焊接组件和第二焊接组件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一焊接组件或第二焊接组件单独工作,或者第一焊接组件和第二焊接组件同时工作。该焊接设备能够使两种焊接手段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焊接,利用两种焊接方式不同焊接手段,提高焊接结构质量。该焊接方法,通过上述焊接设备,以达到两种焊接手段相互配合,协同焊接,提高焊接接头质量的效果。提高焊接接头质量的效果。提高焊接接头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尤其涉及一种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塑性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抗疲劳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可焊接装配、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热固性复合材料不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加热发生熔化,冷却重新固化,可在压力作用下形成接头,因而可以使用焊接技术实现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连接。与机械连接与胶接等传统的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相比,焊接技术的工艺周期短、接头质量好、连接强度高,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热塑性复合材料大尺寸复杂结构件直接成型的难度较大,采用“成型+焊接”的技术路线可显著提高制造效率、减低生产成本。目前,焊接技术是大规模装配热塑性复合材料构件的关键技术之一。
[0003]热塑性复合材料常见的焊接技术有感应焊接、超声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随着热塑性复合材料构件的尺寸越来越大,结构愈加复杂,单一的焊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生产制造需求。目前在该
中,两种焊接技术及设备相对独立且相互分离,无法进行协同配合工作。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提供一种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焊接设备,以达到两种焊接手段相互配合,协同焊接,提高焊接接头质量的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焊接方法,通过上述焊接设备,以达到两种焊接手段相互配合,协同焊接,提高焊接接头质量的效果。r/>[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焊接设备,包括:
[0009]第一焊接组件,被配置为采用第一种焊接方式焊接;
[0010]第二焊接组件,被配置为采用第二种焊接方式焊接;以及
[0011]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组件和所述第二焊接组件之间,所述运动机构被配置为同时或分别调节所述第一焊接组件和所述第二焊接组件的位置。
[0012]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运动机构包括:
[0013]第一Z向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焊接组件与所述第一Z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以及
[0014]第二Z向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焊接组件与所述第二Z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0015]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Z向驱动组件包括:
[0016]第一Z向驱动件;
[0017]第一丝杆,沿Z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Z向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以

[0018]第一螺母,所述第一丝杆穿过所述第一螺母,且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焊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上。
[0019]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安装架,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
[0020]第一Y向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Z向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Y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以及
[0021]第二Y向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Z向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Y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0022]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Y向驱动组件包括:
[0023]第一Y向驱动件;
[0024]第二丝杆,沿Y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一Y向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以及
[0025]第二螺母,所述第二丝杆穿过所述第二螺母,且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Z向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母上。
[0026]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
[0027]第一X向驱动组件,所述第一Y向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X向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X向驱动组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Y向驱动组件沿X方向运动;以及
[0028]第二X向驱动组件,所述第二Y向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X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X向驱动组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二Y向驱动组件沿X方向运动。
[0029]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X向驱动组件包括:
[0030]第一X向驱动件;
[0031]第三丝杆,沿所述X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丝杆与所述第一X向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以及
[0032]第三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三丝杆上,且所述第一Y向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螺母上,所述第一X向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三螺母沿所述X方向运动。
[0033]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焊接设备还包括:
[0034]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焊接组件、所述第二焊接组件以及所述运动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焊接组件和/或所述第二焊接组件工作。
[0035]一种焊接方法,通过如上所述的焊接设备,所述焊接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焊接方法的步骤如下:
[0036]装夹待焊接组件;
[0037]设置所述控制系统的焊接路径和焊接参数;以及
[0038]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焊接组件和/或第二焊接组件工作。
[0039]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焊接方法的步骤还包括:
[0040]检测焊接过程工艺参数并进行适时调整;
[0041]监测是否完成所述待焊接组件的焊接;以及
[0042]如果监测结果反馈未完成焊接,则继续进行焊接,如果监测结果完成焊接,则结束焊接工作。
[004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4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焊接设备,该焊接设备包括第一焊接组件、第二焊接组件以及运动机构。其中,第一焊接组件用于采用第一种焊接方式焊接,第二焊接组件用于采用第二种焊接方式焊接,运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焊接组件和第二焊接组件之间,运动机构用于同时或分别调节第一焊接组件和第二焊接组件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一焊接组件或第二焊接组件单独工作,或者第一焊接组件和第二焊接组件同时工作。该焊接设备能够使两种焊接手段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焊接,利用两种焊接方式不同焊接手段,提高焊接结构质量。同时,第一焊接组件和第二焊接组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工况,从而扩大焊接设备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焊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4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4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运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焊接方法流程图。
[0051]图中标记如下:
[0052]100

第一焊接组件;
[0053]200

第二焊接组件;
[00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焊接组件(100),被配置为采用第一种焊接方式焊接;第二焊接组件(200),被配置为采用第二种焊接方式焊接;以及运动机构(300),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组件(100)和所述第二焊接组件(200)之间,所述运动机构(300)被配置为同时或分别调节所述第一焊接组件(100)和所述第二焊接组件(200)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300)包括:第一Z向驱动组件(310),所述第一焊接组件(100)与所述第一Z向驱动组件(310)的输出端连接;以及第二Z向驱动组件(320),所述第二焊接组件(200)与所述第二Z向驱动组件(320)的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Z向驱动组件(310)包括:第一Z向驱动件(311);第一丝杆(312),沿Z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丝杆(312)与所述第一Z向驱动件(311)的输出端连接;以及第一螺母(313),所述第一丝杆(312)穿过所述第一螺母(313),且所述第一螺母(313)与所述第一丝杆(31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焊接组件(100)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313)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300)还包括安装架(360),所述运动机构(300)还包括:第一Y向驱动组件(33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60)上,所述第一Z向驱动组件(310)与所述第一Y向驱动组件(330)的输出端连接;以及第二Y向驱动组件(34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60)上,所述第二Z向驱动组件(320)与所述第二Y向驱动组件(340)的输出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Y向驱动组件(330)包括:第一Y向驱动件(331);第二丝杆(332),沿Y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丝杆(332)与所述第一Y向驱动件(331)的输出端连接;以及第二螺母(333),所述第二丝杆(332)穿过所述第二螺母(333),且所述第二螺母(333)与所述第二丝杆(332)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小红王飞云罗杰帮马婉萍卜珩倡刘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