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84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包括前矫形片、后矫形片和可调连接件,前矫形片和后矫形片通过可调连接件固定连接,前矫形片的中部向前凸起,左右两侧均向后弯曲,前矫形片的上端具有第一凸起部,下端具有第二凸起部,前矫形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后矫形片的中部向后凸起,左右两侧均向前弯曲,后矫形片的上端具有第三凸起部,下端具有向后凸起的第四凸起部,第四凸起部的下端具有第五凸起部,后矫形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本固定矫形器的前矫形片和后矫形片能够从人体的周侧贴合固定人体的胸腰椎,能够减少脊柱运动,保证手术之后的安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便于肢体透气,有利于术后恢复。利于术后恢复。利于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

技术介绍

[0002]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一不小心就会伤到胸腰椎,例如,从事高空作业时不小心跌落,出行时不慎发生车祸,运动的过程中不慎摔倒,或者是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不慎滑倒等,都有可能会伤到胸腰椎,严重时需要进行胸腰椎手术治疗,而完成手术之后,通常还无法正常的走动,有时候即使是轻轻地挪动一下身体,都会产生脊柱运动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也会使患者在手术之后难以快速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能够减少脊柱运动,保证手术之后的安全,并利于术后恢复。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包括:前矫形片,所述前矫形片的中部向前凸起,所述前矫形片的左右两侧均向后弯曲,所述前矫形片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前矫形片的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部,所述前矫形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后矫形片,所述后矫形片的中部向后凸起,所述后矫形片的左右两侧向前弯曲,所述后矫形片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三凸起部,所述后矫形片的下端具有向后凸起的第四凸起部,所述第四凸起部的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五凸起部,所述后矫形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可调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前矫形片和所述后矫形片。
[0005]上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所述前矫形片的外周设有第一加强条,所述第一加强条上不具有所述第一通孔。
[0006]上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所述第一加强条内连接有第二加强条,所述第二加强条呈Y型,所述第二加强条上不具有所述第一通孔。
[0007]上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所述第一加强条和所述第二加强条将所述前矫形片划分三块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0008]上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所述后矫形片的外周设有第三加强条,所述第三加强条上不具有所述第二通孔。
[0009]上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所述第三加强条内连接有第四加强条,所述第四加强条呈十字型,所述第四加强条上不具有所述第二通孔。
[0010]上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所述第三加强条和所述第四加强条将所述后矫形片划分为四块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0011]上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前矫形片上端的中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前矫形片下端的中部,所述第三凸起部位于所述后矫形片上端的中部,所述第五凸起部位于所述第四凸起部下端的中部。
[0012]上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所述可调连接件为魔术贴。
[0013]上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所述前矫形片的后侧具有第一衬垫,所述后矫形片的前侧具有第二衬垫。
[0014]本技术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固定矫形器的前矫形片和后矫形片能够贴合人体的前胸和后背,通过可调连接件固定之后,由于前矫形片的左右两侧均向后弯曲,后矫形片的左右两侧均向前弯曲,前矫形片和后矫形片能够共同围合人体的周侧,在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第三凸起部、第四凸起部和第五凸起部的作用下,前矫形片和后矫形片能够更加贴合固定人体的胸腰椎,第四凸起部向后凸起,配合第五凸起部,能够贴合臀部,有效固定腰骶椎部分,能够减少脊柱运动,保证手术之后的安全,并利于术后恢复;
[0016]2、前矫形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后矫形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在能够减少制造用材的同时,还能够便于肢体透气;
[0017]3、前矫形片和后矫形片通过可调连接件固定,使得本固定矫形器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便于将本固定矫形器穿戴固定在患者身上。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其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矫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矫形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后矫形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100前矫形片、110第一凸起部、120第二凸起部、130第一通孔、140第一加强条、150第二加强条、160第一区域、200后矫形片、210第三凸起部、220第四凸起部、230第五凸起部、240第二通孔、250第三加强条、260第四加强条、270第二区域、300可调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包括前矫形片100、后矫形片200和可调连接件300,前矫形片100和后矫形片200通过可调连接件300固定连接,前矫形片100的中部向前凸起,前矫形片100的左右两侧均向后弯曲,前矫形片100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110,前矫形片100的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部120,前矫形片10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30;后矫形片200的中部向后凸起,后矫形片200的左右两侧向前弯曲,后矫形片200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三凸起部210,后矫形片200的下端具有向后凸起的第四凸起部220,第四凸起部220的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五凸起部230,后矫形片20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40。
[0024]本固定矫形器的前矫形片100和后矫形片200能够贴合人体的前胸和后背,通过可调连接件300固定之后,由于前矫形片100的左右两侧均向后弯曲,后矫形片200的左右两侧均向前弯曲,前矫形片100和后矫形片200能够共同围合人体的周侧,在第一凸起部110、第二凸起部120、第三凸起部210、第四凸起部220和第五凸起部230的作用下,前矫形片100和后矫形片200能够更加贴合固定人体的胸腰椎,第四凸起部220向后凸起,配合第五凸起部
230,能够贴合臀部,有效固定腰骶椎部分,能够减少脊柱运动,保证手术之后的安全,并利于术后恢复;前矫形片100和后矫形片200上分别开设的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240在能够减少制造用材的同时,也能便于肢体透气;此外,前矫形片100和后矫形片200通过可调连接件300固定连接,使得本固定矫形器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便于将本固定矫形器穿戴固定在患者身上。
[0025]进一步地,参照图2,前矫形片100的外周设有第一加强条140,第一加强条140上不具有第一通孔130,在使用可调连接件300将前矫形片100和后矫形片200固定连接时,前矫形片100将会受到一定的拉力,而第一加强条140则能够增加前矫形片100的强度,以免前矫形片100受力损坏,第一通孔130不开设在第一加强条140上,也是为了避免前矫形片100被拉坏。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条140内连接有第二加强条15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矫形片(100),所述前矫形片(100)的中部向前凸起,所述前矫形片(100)的左右两侧均向后弯曲,所述前矫形片(100)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110),所述前矫形片(100)的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部(120),所述前矫形片(10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30);后矫形片(200),所述后矫形片(200)的中部向后凸起,所述后矫形片(200)的左右两侧向前弯曲,所述后矫形片(200)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三凸起部(210),所述后矫形片(200)的下端具有向后凸起的第四凸起部(220),所述第四凸起部(220)的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五凸起部(230),所述后矫形片(20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40);可调连接件(300),用于连接所述前矫形片(100)和所述后矫形片(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矫形片(100)的外周设有第一加强条(140),所述第一加强条(140)上不具有所述第一通孔(1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条(140)内连接有第二加强条(150),所述第二加强条(150)呈Y型,所述第二加强条(150)上不具有所述第一通孔(1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胸腰椎术后的固定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条(140)和所述第二加强条(150)将所述前矫形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阳阳魏国强王一牛晓芬白灵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市人民医院长治市职业病防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