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943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理矢量空间缓冲区领域,公开了一种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获取地理矢量数据集,根据所述地理矢量数据集获取目标瓦片,随机选取所述目标瓦片中的像素定义为待计算像素,基于LGTQ树索引应用于大规模地理矢量数据的空间缓冲区分析,在面向显示的需求下将缓冲区分析中一系列处理操作转换为对像素的判断操作,当对屏幕显示范围进行缩放时像素值被重新计算以防用户在浏览分析结果在不会出现严重失真的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时支持矢量点要素、线要素的和面要素的缓冲区分析。线要素的和面要素的缓冲区分析。线要素的和面要素的缓冲区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地理矢量空间缓冲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缓冲区是围绕地理要素一定缓冲距离的区域,用于分析地理要素与周围要素之间的空间邻近性,反映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空间缓冲区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在交通、林业、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周围一定距离的缓冲区,在实际应用中,公园选址问题,湖泊河流周围保护区定界问题,震源破坏的扩散程度问题等均通过空间缓冲区分析来实现解决。大规模地理矢量数据的空间缓冲区分析是一个数据密集型和计算密集型的空间分析问题,采用现有的数据导向的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以单个矢量要素作为计算单元,随着数据规模的增长,这些方法难以应对大规模地理矢量数据的空间缓冲区分析。
[0003]因此,如何加快计算像素值以生成最终屏幕显示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加快计算像素值以生成最终屏幕显示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获取地理矢量数据集,根据所述地理矢量数据集获取目标瓦片,随机选取所述目标瓦片中的像素定义为待计算像素;
[0008]判断所述目标瓦片是否在所述LGTQ树中存在对应节点;
[0009]若是,则根据所述待计算像素从所述LGTQ树中获取对应的目标节点,并生成像素1;
[0010]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外围预设层级中的像素点标记为次级像素;
[0011]若所述次级像素满足距离条件时,根据所述次级像素对应的次级节点生成像素1;
[0012]判断所述次级像素是否最终像素;
[0013]若否,则执行步骤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预设层级中的像素点标记为次级像素。
[0014]可选地,所述获取地理矢量数据集,根据所述地理矢量数据集获取目标瓦片,随机选取所述目标瓦片中的像素定义为待计算像素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0015]对所述地理矢量数据集中像素空间范围进行Geohash编码以使在接收到解码指令
之后可以通过字符串操作和指针变化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像素值和定位的生成。
[0016]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瓦片是否在所述LGTQ树中存在对应节点的步骤,包括:
[0017]对所述目标瓦片中的Geohash进行解码操作,根据解码结果判断所述目标瓦片对应的索引节点在LGTQ树中是否存在;
[0018]若否,则目标瓦片无需绘制,将所述目标瓦片中的像素值设为0。
[0019]可选地,所述若是,则根据所述待计算像素从所述LGTQ树中获取对应的目标节点,并生成像素1的步骤,包括:
[0020]若所述目标瓦片在所述LGTQ数中存在对应节点,计算所述目标瓦片中所述待计算像素的Geohash编码;
[0021]根据所述待计算像素的计算结果判断所述待计算像素在所述LGTQ树中是否存在;
[0022]若是,则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对应的目标节点并生成像素1。
[0023]可选地,所述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外围预设层级中的像素点标记为次级像素的步骤,包括:
[0024]判断当前是否为第一次遍历;
[0025]若是,则将预设层数定为1,并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外围第一层中的像素点并标记为次级像素;
[0026]若否,则获取上一次遍历的层数N,将预设层数设置为N+1,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外围第N+1层中的像素点并标记为次级像素。
[0027]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次级像素是否最终像素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0028]根据所述距离条件以所述待计算像素为圆点在所述目标瓦片中生成一个圆形区域;
[0029]定义在所述圆形区域之外的像素点为无关像素。
[0030]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次级像素是否最终像素的步骤,包括:
[0031]判断所述次级像素是否为遍历过程的最后一个像素;
[0032]若否,则判定所述次级像素不是最终像素;
[0033]若是,则判断所述次级像素是否为无关像素;
[0034]在所述次级像素是无关像素时,可以判定所述次级像素是最终像素。
[0035]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36]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理矢量数据集,根据所述地理矢量数据集获取目标瓦片,随机选取所述目标瓦片中的像素定义为待计算像素;
[0037]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瓦片是否在所述LGTQ树中存在对应节点;
[0038]像素生成模块,用于若是,则根据所述待计算像素从所述LGTQ树中获取对应的目标节点,并生成像素1;
[0039]遍历模块,用于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外围预设层级中的像素点标记为次级像素;
[0040]次级节点模块,用于若所述次级像素满足距离条件时,根据所述次级像素对应的次级节点生成像素1;
[0041]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次级像素是否最终像素;
[0042]循环模块,用于若否,则执行步骤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预设层级中的像素点标记为次级像素
[0043]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程序,所述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
[004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介质,所述介质上存储有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程序,所述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的步骤。
[0045]本专利技术获取地理矢量数据集,根据所述地理矢量数据集获取目标瓦片,随机选取所述目标瓦片中的像素定义为待计算像素;判断所述目标瓦片是否在所述LGTQ树中存在对应节点;若是,则根据所述待计算像素从所述LGTQ树中获取对应的目标节点,并生成像素1;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外围预设层级中的像素点标记为次级像素;若所述次级像素满足距离条件时,根据所述次级像素对应的次级节点生成像素1;判断所述次级像素是否最终像素;若否,则执行步骤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预设层级中的像素点标记为次级像素,基于显示需求实现了快速计算像素值来生成最终的屏幕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4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设备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理矢量数据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地理矢量数据集,根据所述地理矢量数据集获取目标瓦片,随机选取所述目标瓦片中的像素定义为待计算像素;判断所述目标瓦片是否在所述LGTQ树中存在对应节点;若是,则根据所述待计算像素从所述LGTQ树中获取对应的目标节点,并生成像素1;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外围预设层级中的像素点标记为次级像素;若所述次级像素满足距离条件时,根据所述次级像素对应的次级节点生成像素1;判断所述次级像素是否最终像素;若否,则执行步骤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预设层级中的像素点标记为次级像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地理矢量数据集,根据所述地理矢量数据集获取目标瓦片,随机选取所述目标瓦片中的像素定义为待计算像素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地理矢量数据集中像素空间范围进行Geohash编码以使在接收到解码指令之后可以通过字符串操作和指针变化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像素值和定位的生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瓦片是否在所述LGTQ树中存在对应节点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目标瓦片中的Geohash进行解码操作,根据解码结果判断所述目标瓦片对应的索引节点在LGTQ树中是否存在;若否,则目标瓦片无需绘制,将所述目标瓦片中的像素值设为0。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是,则根据所述待计算像素从所述LGTQ树中获取对应的目标节点,并生成像素1的步骤,包括:若所述目标瓦片在所述LGTQ数中存在对应节点,计算所述目标瓦片中所述待计算像素的Geohash编码;根据所述待计算像素的计算结果判断所述待计算像素在所述LGTQ树中是否存在;若是,则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对应的目标节点并生成像素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外围预设层级中的像素点标记为次级像素的步骤,包括:判断当前是否为第一次遍历;若是,则将预设层数定为1,并随机获取所述待计算像素外围第一层中的像素点并标记为次级像素;若否,则获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梦宇刘泽邦贾庆仁杨岸然彭双欧阳雪杜春陈荦李沛秦熊伟吴烨李军钟志农陈浩伍江江景宁曹竞之陈南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