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924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及装置,包括大跨度空间结构和固定件,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加载点的数量和位置;S2,安装应变监测装置和挠度监测装置;S3,安装拉索;S4,在固定件上安装加载装置,且加载装置与拉索连接;S5,在安装载荷监测装置;S6,进行多次循环加载卸载;S7,采集应变、位移和载荷变化数据;S8,计算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承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试验装置采用对拉索张拉实现对大跨度空间结构加载的方法灵活可变、可精确控制;并且可根据大跨度空间结构设立一个或多个加载点。立一个或多个加载点。立一个或多个加载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跨度空间结构试验
,特别是指一种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跨度空间结构是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与符合设计的要求,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往往需要对新建或既有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承载性能进行评估,通过载荷试验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由于大跨度空间结构其复杂的受力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堆载配重的加载方式则存在加载次数单一、加载过程费时费力、安全性无法保障、加载时变形协调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等缺点,急需专利技术一种简便且行之有效的加载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载次数单一、加载过程费时费力、安全性无法保障、加载时变形协调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包括大跨度空间结构和固定件,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大跨度空间结构确定加载点的数量和位置;S2,安装应变监测装置和挠度监测装置,并确定应变监测点和位移监测点的位置,应变监测点和位移监测点分别设置在应变最大和位移最大的位置;S3,在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加载点处安装拉索,用拉索收紧张拉实现对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加载;S4,在固定件上安装加载装置,且加载装置与拉索连接,加载装置对拉索进行张拉,实现对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加载;S5,在加载装置与拉索的连接处安装载荷监测装置,载荷监测装置可监测加载过程中载荷变化数据;S6,加载装置进行至少一次循环加载卸载,进行多次试验,采集多组数据进行计算,保证试验的准确性;S7,应变监测装置输出在加载过程中应力变化数据,挠度监测装置输出在加载过程中位移变化数据,载荷监测装置输出在加载过程中载荷变化数据;S8,加载装置进行卸载;S9,通过应力变化数据、位移变化数据和载荷变化数据计算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承载力。
[0005]在S2中,位移监测点的位置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加载点位置,可对大跨度空间结
构的加载点位移变化进行监测数据采集。
[0006]在S6中,循环加载卸载次数为至少一次,且每次加载分为3级~7级,每次多级加载保证稳定;每次加载完成后进行卸载,卸载至拉索松弛为止,分级加载保证加载过程稳定和大跨度空间结构受力稳定,保证试验安全。
[0007]一种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的装置,包括大跨度空间结构、固定件和数据采集装置,固定件上固定设有加载装置,大跨度空间结构通过至少一个拉索与加载装置连接,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化数据,且数据采集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连接。
[0008]进一步,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应变监测装置、载荷监测装置和挠度监测装置,且应变监测装置、载荷监测装置和挠度监测装置分别与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数据处理装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承载力。
[0009]进一步,应变监测装置为应变计或三维全场应变监测系统,应变计或三维全场应变监系统用于采集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加载过程中应力变化数据,并将采集到的应变数据输出值数据处理装置。
[0010]进一步,载荷监测装置为测力计,测力计安装在拉索和加载装置的连接位置,测力计用于采集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加载过程中载荷变换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载荷数据输出值数据处理装置。
[0011]进一步,挠度监测装置为位移计或全站仪,位移计或全站仪用于采集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加载过程中位移变化数据,并将采集到的位移变化数据输出值数据处理装置。
[0012]进一步,加载装置为穿心式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通过锚栓设置在固定件上。固定件为混凝土板,在加载过程中混凝土板保证固定不动,便于试验的正常进行。
[0013]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试验装置采用对拉索张拉实现对大跨度空间结构加载的方法灵活可变、可精确控制;并且可根据大跨度空间结构设立一个或多个加载点;各加载点的加载方案可根据试验需要进行调整;试验装置安装方便,加载方式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装置单根拉索示意图。
[0017]图中:1

混凝土板,2

加载装置,3

应变监测装置,4

大跨度空间结构,5

载荷监测装置,6

拉索,7

挠度监测装置,8

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一种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包括大跨度空间结构4和固定件,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大跨度空间结构4确定加载点的数量和位置,如图1、图2所示,依据大跨度空间结构4大小确定加载点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S2,安装应变监测装置3和挠度监测装置7,并确定应变监测点和位移监测点的位置;S3,在大跨度空间结构4的加载点处安装拉索6;S4,在固定件上安装加载装置2,且加载装置2与拉索6连接;S5,在加载装置2与拉索6的连接处安装载荷监测装置5;S6,加载装置2进行至少一次循环加载试验,采集多组数据进行计算,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S7,应变监测装置3输出在加载过程中应力变化数据,挠度监测装置7输出在加载过程中位移变化数据,载荷监测装置5输出在加载过程中载荷变化数据;S8,加载装置2进行卸载;S9,通过应力变化数据、位移变化数据和载荷变化数据计算出大跨度空间结构4的承载力。
[0020]进一步,在S2中,位移监测点的位置为大跨度空间结构4的加载点位置,挠度监测装置7监测位移监测点在加载过程中的位移变化;应变监测点位于大跨度空间结构4中受力较大部位,通常大跨度空间结构4中受力较大部位是跨中的上下表面,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是大跨度空间结构4边缘部位的杆件受力大,或者竖杆受力大。
[0021]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在S6中,循环加载卸载次数为至少一次,且每次加载分为3级~7级,每次多级加载保证加载稳定,本实施例中,每次加载分为5级,分别为0.2F、0.4F、0.6F、0.8F、F;每次加载完成后进行卸载,卸载至拉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包括大跨度空间结构(4)和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大跨度空间结构(4)确定加载点的数量和位置;S2,安装应变监测装置(3)和挠度监测装置(7),并确定应变监测点和位移监测点的位置;S3,在大跨度空间结构(4)的加载点处安装拉索(6);S4,在固定件上安装加载装置(2),且加载装置(2)与拉索(6)连接;S5,在加载装置(2)与拉索(6)的连接处安装载荷监测装置(5);S6,加载装置(2)进行至少一次加载试验;S7,应变监测装置(3)输出大跨度空间结构(4)在加载过程中应力变化数据,挠度监测装置(7)输出大跨度空间结构(4)在加载过程中位移变化数据,载荷监测装置(5)输出大跨度空间结构(4)在加载过程中载荷变化数据;S8,加载装置(2)进行卸载;S9,通过应力变化数据、位移变化数据和载荷变化数据计算出大跨度空间结构(4)的承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位移监测点的位置为大跨度空间结构(4)的加载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6中,每次加载分为3级~7级;每次加载完成后进行卸载,卸载至拉索(6)松弛为止。4.一种用于1~3任一项所述大跨度空间结构静力载荷试验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明亮惠存周春娟马瑞田举锋杨晓董成苏东升程荣荣涂冯俊李俊楠刘聪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