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黎霞专利>正文

一种PTC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11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PTC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TC加热器。针对现有PTC加热器的电连接处较多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TC加热器,包括:多个金属散热器,所金属散热器包括外压板和内压板;至少两组PTC发热片组:至少两个铆接片;热断路器;其中,相邻的金属散热器及相邻的金属散热器之间的多片并联的PTC发热片形成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至少有两个,所有所述发热单元并联;其中,位于相邻两组所述PTC发热片组外侧的两块外压板或内压板两两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PTC加热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压板或内压板间的连接,代替铆接片和接线端子的连接,减少电连接处数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TC加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PTC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PTC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PTC加热器(也称PTC发热体),大都由镀锌外压板、不锈钢波纹状弹簧片、镀锌内压板、PTC发热片、镀镍铜电极端子和PPS高温塑胶电极护套等组成。现有的PTC加热器采用波纹状散热片,提高了散热率,且综合了胶粘和机械式的优点,并充分考虑到PTC发热件在工作时的各种热、电现象,结合力强,导热、散热性能优良,效率高,安全可靠。PTC加热器的一大突出特点在于安全性能上,即遇风机故障停转时, PTC加热器因得不到充分散热,其功率会自动急剧下降,此时加热器的表面温度维持在居里温度左右(一般在250℃上下),从而不致产生如电热管类加热器的表面“发红”现象。
[0003]参见图1,现有的一种PTC加热器,其采用多片并联的PTCR,并联后的PTCR也均并联。每一组PTCR之间都要布置接线端子用来连接电源,两个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是两个金属散热器厚度和一个PTCR厚度的和,该距离一般小于20mm。但是,PTCR发热器的热断路器的尺寸不小于34mm。因此,两个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不足以容纳热断路器,必须将热断路器放置在另外一侧。由于热断路器位于另一侧,这样需要增加导线等部件将远置的热断路器连接在PTCR发热器的电路中,导致结构复杂,大电流的接触点增多,增加安全隐患。
[0004]参见图2,现有PTC加热器,其从金属散热器到热断路器再到引线共有六个导电连接处。当类似PTC这样的大电流的器件工作时,流经接触点的电流达到10A

20A,即使接触电阻只有0.1欧姆时,其产生的热量由于散热面积小也会导致端子的温升达到90℃甚至更高,如此高的温升会带了能耗的损失和火灾的风险。现有PTC加热器用的热断路器从断路器主体主体到线缆间也具有两个导电铆接或压接处。
[0005]为解决图1和图2中的PTC加热器存在的电连接处较多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 CN21302658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PTC加热器,包括:多个金属散热器;多片并联的PTC发热片,所述PTC发热片胶粘于相邻的金属散热器之间;其中,相邻的金属散热器及相邻的金属散热器之间的多片并联的PTC发热片形成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串联连接;至少两个铆接片,所述铆接片设于所述金属散热器上;热断路器,所述热断路器与其中一个铆接片铆接。该PTC加热器,从金属散热器到引线,一共只有四个(第一连接器一体成型内部无电连接处时)或五个(第一连接器具有一个电连接处)电连接处,相比图1和图2中从金属散热器到引线共有九个电连接处,电连接处的数量大大减少。
[0006]但是,图3中的PTC加热器,至少有两个发热单元串联连接,现有技术中没有提供发热单元并联连接时电连接处数量少的PTC加热器。此外,现有PTC加热器,其铆接片和连接器沿同一方向设置,导致PTC加热器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针对现有PTC加热器的金属散热器与热断路器的断路器主体间采用引线连接,电连接处较多,或者现有PTC加热器的热断路器的断路器主体与电源引线间的电连接处较多的不足,提供一种PTC加热器,发热单元并联的同时,减少电连接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包括:
[0009]多个金属散热器,所述金属散热器包括外压板和内压板;
[0010]至少两组PTC发热片组,所述PTC发热片组包括多片并联的PTC发热片,所述PTC 发热片胶粘于相邻的金属散热器之间:
[0011]至少两个铆接片,所述铆接片设于所述金属散热器上;
[0012]热断路器,所述热断路器与其中一所述铆接片相连;
[0013]其中,相邻的金属散热器及相邻的金属散热器之间的PTC发热片组形成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至少有两个,所有所述发热单元并联;
[0014]其中,位于相邻两组所述PTC发热片组外侧的两块外压板或内压板两两连接为一体。
[0015]本技术的PTC加热器,其通过外压板或内压板间的连接,代替铆接片和接线端子的连接,减少电连接处数量。位于相邻两组PTC发热片组外侧的两块外压板或内压板两两连接为一体,可以是外压板和外压板间、外压板和内压板间、内压板和内压板间连接。
[0016]作为改进,位于相邻两组所述PTC发热片组外侧的两块内压板一体成型。
[0017]作为改进,位于相邻两组所述PTC发热片组外侧的两块内压板通过折弯一体成型。
[0018]作为改进,所有所述铆接片均位于所述PTC加热器高度方向的同一端,所述热断路器设于相邻的两个铆接片之间。PTC加热器高度方向指的是PTC发热片组中PTC发热片的排列方向。
[0019]作为改进,位于相邻两组所述PTC发热片组外侧的两块内压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 PTC加热器的与所述铆接片相反的一端。
[0020]作为改进,与所述热断路器相邻的两个铆接片均设置于相应金属散热器的沿PTC 发热片厚度方向远离所述热断路器一端。
[0021]作为改进,所述铆接片通过一第一连接器与导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与所述铆接片连接的铆接部和与所述导线压接的压接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铆接部垂直于压接部。
[0022]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为一体件。
[0023]作为改进,所述铆接片上连接导线,所有所述导线引出方向相同。
[0024]作为改进,所述热断路器包括断路器主体、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述断路器主体具有第一电连接柱和第二电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器一端与所述铆接片铆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连接柱铆接,所述第三连接器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柱铆接,另一端与导线压紧。
[0025]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为一体件。
[0026]作为改进,所述PTC发热片组有两组,所述导线有两根;或
[0027]所述PTC发热片组为三组,所述导线有三根;或
[0028]所述PTC发热片组为四组,所述导线有三根。
[0029]一种PTC加热器的一体式内压板,所述一体式内压板一体成型,所述一体式内压板包括两平行部和连接两所述平行部的垂直部。
[0030]本技术的PTC加热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压板或内压板间的连接,代替铆接片和接线端子的连接,减少电连接处数量。
[0031]本技术的PTC加热器的内压板的有益效果是:一体式内压板一体成型,代替铆接片和接线端子导电连接相邻的两个发热单元,减少电连接处数量。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现有的一种PTC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现有的一种PTC加热器简化后的接线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PTC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PTC加热器的结构分解图。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加热器包括:多个金属散热器,所述金属散热器包括外压板(1)和内压板;至少两组PTC发热片组(4),所述PTC发热片组(4)包括多片并联的PTC发热片,所述PTC发热片胶粘于相邻的金属散热器之间:至少两个铆接片(5),所述铆接片(5)设于所述金属散热器上;热断路器(6),所述热断路器(6)与其中一所述铆接片(5)相连;其中,相邻的金属散热器及相邻的金属散热器之间的PTC发热片组(4)形成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至少有两个,所有所述发热单元并联;其中,位于相邻两组所述PTC发热片组(4)外侧的两块外压板(1)或内压板两两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两组所述PTC发热片组(4)外侧的两块内压板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铆接片(5)均位于所述PTC加热器高度方向的同一端,所述热断路器(6)设于相邻的两个铆接片(5)之间,位于相邻两组所述PTC发热片组(4)外侧的两块内压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PTC加热器的与所述铆接片(5)相反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热断路器(6)相邻的两个铆接片(5)均设置于相应金属散热器的沿PTC发热片厚度方向远离所述热断路器(6)一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黎霞
申请(专利权)人:曹黎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