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目标检测和K
‑
means聚类的联合优化动态SLAM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定位与地图构建,尤其涉及基于目标检测和K
‑
means聚类的联合优化动态SLAM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是实现机器人自主运动的关键技术,在移动机器人、自动驾驶、无人机和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Augmented reality,Virtual reality,AR/VR)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SLAM的任务是通过机器人采集的传感器数据,在运动过程中同时完成对自身运动的估计和对环境地图的建立,即实现定位和建图两个目标。目前,SLAM技术可以分为动态SLAM和静态SLAM,其中ORB
‑
SLAM2,LSD
‑
SLAM,DSO等传统SLAM算法主要应用于静态场景下,而DS
‑
SLAM和Dynamic
‑
SLAM算法主要应用于动态场景下。
[0003]ORBSLAM2是最经典的基于静态场景下的SLAM系统之一,该系统包括三个线程,分别是跟踪、建图和回环检测。跟踪线程在跟踪参考关键帧时,通过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算法将环境中的动态特征作为外点进行滤除,用剩下的特征匹配点对求解相机初始位姿。建图线程在局部地图中求解优化问题,将局部地图中的地图点重投影到当前帧,获得更多的3D
‑
2D匹配点对,求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目标检测和K
‑
means聚类的联合优化动态SLAM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输入图像得到RGB图像及对应的深度图像,步骤S2:对当前帧的RGB图像上进行ORB特征点提取和对所提取的ORB特征点进行描述子计算;同时将当前帧的RGB图像用Yolov5目标检测得到物体的边界框位置和类别;步骤S3:将检测出的物体边界框进行分类,把人物所在的边界框标记为动态物体框,把非人物的物体所在的边界框标记为静态物体框;步骤S4:根据深度值当前帧的深度图像中动态物体框内的像素聚成k类;步骤S5:从K
‑
means聚类分割出的k类中找出像素点数量最大的类,把在最大类但不在静态物体框内的特征点标记为准动态特征点并剔除掉,把在其他类的但不在静态物体框内的特征点标记为疑似动态特征点,把其余剩下的特征点暂时标记为静态特征点;步骤S6:将当前帧的RGB图像的静态特征点和疑似动态特征点与上一帧的RGB图像的特征点进行描述子匹配,得到N
i
个静态特征匹配点对和N
j
个疑似动态特征匹配点对;将静态特征匹配点对和疑似动态特征匹配点对进行加权最小化重投影误差,初步求解当前帧的位姿T
cw1
,公式如下:其中:∑1=n
×
E,∑2=0.4
×
n
×
E;x
i
为静态特征点坐标,p
i
为对应的投影坐标;x
j
为可疑动态特征点坐标,p
j
为对应的投影坐标,∑1为静态特征点的信息矩阵,∑2为可疑动态特征点点的信息矩阵,n为当前特征点所在图像金字塔的层数,E为2
×
2的单位矩阵;步骤S7:在静态物体框中而实际运动但无法被Yolov5目标检测算法和K
‑
means聚类算法检测到的特征点,用极限约束和投影条件检测出剩下少量动态特征点;步骤S8:不满足极线约束和投影条件的剩余动态特征点剔除后,把剩下的特征点标记为最终静态特征点,将最终静态特征点对应的地图点投影到当前帧,建立最小重投影误差求解当前帧的最终位姿:其中x
i
是准静态特征点对应的地图点坐标,p
i
为准静态特征点坐标,N为准静态特征点数量,T
cw
为当前帧最终位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目标检测和K
‑
means聚类的联合优化动态SLAM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RGB图像通过RGB
‑
D相机采集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目标检测和K
‑
means聚类的联合优化动态SLAM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非人物的物体包括电脑、电视和椅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目标检测和K
‑
means聚类的联合优化动态SLAM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1:随机在深度图像动态物体框内选出k个像素深度值作为聚类中心,初始化聚类中心为Z1(1),Z2(1)
…
Z
k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