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906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黑水虻自动化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包括摆动杆框架、接驳架、安装底座、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杆框架由两侧的竖杆及之间的摆动横杆构成,竖杆底部与安装底座活动铰接,摆动横杆与安装底座的远离竖杆连接处通过摆动气缸相连,所述接驳架由固定杆及固定杆一侧排列成耙状的接驳管构成,所述接驳管相互平行,固定杆与竖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动作高效、平稳,且对箱体不产生夹紧力,不会损伤养殖箱体,结构紧凑、高效,衔接合理,机构适应性强,适应周转箱在生产线传输过程中需要快速、连续运作的需求。连续运作的需求。连续运作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黑水虻自动化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具有高效转化易腐性有机物的生物特性,利用其有机废弃物处理的核心技术,放大黑水虻与环境微生物的协同降解效能,不仅能有效将有机废弃物无害化,亦可形成数量效益可观的昆虫蛋白与生物肥料,实现垃圾资源的二次利用。
[0003]现代的自动化黑水虻养殖方式分为池养与盒养。所谓盒养就是将黑水虻幼虫及有机废弃物放置到黑水虻养殖盒(箱)中,再通过对养殖盒的流转实现黑水虻处理有机废弃物的过程。养殖箱一般会排布于养殖架上,在这段时间完成黑水虻幼虫对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之后养殖箱会离开养殖架,并完成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的其他工序。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公开号CN11001555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养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盒、第一方向输送线、第二方向输送线、两个转向移动组件、上料组件、养殖架组件、养殖盒翻转装置,及下料转移组件;转向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单元及两个转向单元;转向单元包括第二支架、转动设置于第二支架上的液压驱动器、活动设置于第二支架上的X形顶升机构、设置于X形顶升机构顶部的托举机构;托举机构包括托架、若干平行间隔设置于托架上的托举块、设置于托架上的第三驱动单元、由第三驱动单元驱动的转动轴及设置于托举块的顶部且与转动轴活动连接的托块;托举块位于移动单元的两个移动辊之间。上述技术及现有技术的养殖箱下架时需要较长的直线传送带进行接驳转弯,较为占地,且不适用于多个养殖箱的同时下架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故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
[0006]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包括摆动杆框架、接驳架、安装底座、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杆框架由两侧的竖杆及之间的摆动横杆构成,竖杆底部与安装底座活动铰接,摆动横杆与安装底座的远离竖杆连接处通过摆动气缸相连,所述接驳架由固定杆及固定杆一侧排列成耙状的接驳管构成,所述接驳管相互平行,固定杆与竖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驳管每两根一组,对应一个养殖箱的接驳,每组接驳管的间距为所接驳养殖箱宽度的三分之一。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驳管的长度为所接驳传送带宽度的三分之二。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驳管为空心圆管。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心管的端部具有半圆形堵头。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摆动横杆与竖杆为空心管件。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竖杆之间还布置有加强横杆。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摆动横杆与摆动气缸通过气缸Y型接头连接。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摆动气缸为缓冲气缸。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驳管的顶部架设有挡杆。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区别于常见的顶升移载、机械臂模拟人工搬运的接驳形式,设计运用了简单的机构,采用简单的摆动形式实现了对黑水虻养殖箱从养殖架到传送带输送线的接驳动作,且动作高效、平稳,且对箱体不产生夹紧力,不会损伤养殖箱体,结构紧凑、高效,衔接合理,机构适应性强,适应周转箱在生产线传输过程中需要快速、连续运作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的实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的摆动杆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的接驳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接驳装置;2.皮带传送带;3.黑水虻养殖箱;4.养殖架;11.接驳架;12.摆动杆框架;13.安装底座;14.摆动气缸;15.双耳铰链座;111.接驳管;112.半圆形堵头;121.竖杆;122.摆动横杆;123.加强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适用于黑水虻养殖箱3离开养殖架4的下架过程,能够利用简单的动作实现养殖箱3的传递接驳,实现黑水虻养殖箱3从养殖架4下架到传送带,避免传送带输送方向的摩擦阻力,接驳装置1包括摆动杆框架12、接驳架11、安装底座13、摆动气缸14,以带倾斜角度的养殖架4及皮带传送带2为例,有接驳装置1的辅助接驳,皮带传送带2可直接贴靠于养殖架4边,采用不同于养殖箱3滑落的方向进行传输,安装底座13安装于地面,摆动杆框架12将接驳杆架设于皮带传送带2之上,皮带传送线上方给接驳架11预留摆动空间,防止产生干涉,便可进行接驳,避免由于皮带传送带2或其他传送带由于材质或方向导致的表面的摩擦阻力很大,在养殖架4上的养殖箱3无法自行滑落到传送带上。
[0026]具体的,摆动杆框架12由两侧的竖杆121及之间的摆动横杆122构成,由矩形管一
体焊接而成,竖杆121底部与安装底座13通过双耳铰链座15活动铰接,顶部固定连接接驳架11,整个摆动杆框架12以底部的双耳铰链座15为回转中心进行摆动,进而带动接驳架11摆动,摆动横杆122与安装底座13的远离竖杆121连接处通过摆动气缸14相连,受摆动气缸14驱动带动摆动横杆122摆动,进一步的,摆动横杆122与摆动气缸14的驱动端通过气缸Y型接头连接,可调节气缸Y型接头与气缸之间的螺纹间距,从而改变接驳架11初始位置的悬停角度,若该角度与具有倾斜角度的养殖架4斜面角度相同,则养殖箱3可无冲击滑落至接驳架11上;更优的,接驳架11摆动的最高点设置为摆动的起点,在接驳架11摆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对养殖箱3产生向上的分力,从而减小底部摆动气缸14的负荷。
[0027]摆动气缸14的尾部通过铰链座与安装底座13连接,根据竖杆121的高度调节气缸铰链座距离竖杆121与底座的连接处的距离,即与两个双耳铰链座15连线的距离,适配调节摆动的初始角度与满摆角状态的角度。进一步的,摆动杆框架12整体的竖杆121、摆动横杆122选用空心管件焊接,均作轻量化处理,减少摆动惯性,同时,摆动气缸14选用缓冲气缸,可安装节流阀改变气缸的工作速度,从而改变摆动的速度,减少满摆角状态下极限位置产生的冲击。更优的,竖杆121之间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动杆框架、接驳架、安装底座、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杆框架由两侧的竖杆及之间的摆动横杆构成,竖杆底部与安装底座活动铰接,摆动横杆与安装底座的远离竖杆连接处通过摆动气缸相连,所述接驳架由固定杆及固定杆一侧排列成耙状的接驳管构成,所述接驳管相互平行,固定杆与竖杆的顶部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管每两根一组,对应一个养殖箱的接驳,每组接驳管的间距为所接驳养殖箱宽度的三分之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管的长度为所接驳传送带宽度的三分之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水虻层架式养殖箱的接驳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琦胡振扬淦作昆文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