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898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导热油炉本体、余热回收器和固定座,所述导热油炉本体位于固定座的内部,所述余热回收器位于固定座的上方,所述固定座上位于导热油炉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螺纹杆、连接块、固定板和连接槽,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属于导热油炉领域,通过定期转动转动手柄使得固定环上的环形刮刀对余热回收器内壁进行清理,从而保证余热回收器的内壁不会有水垢的情况,通过转动螺纹杆使得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此时放置导热油炉本体在支撑装置上方比较方便,且拆装比较快捷。装比较快捷。装比较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导热油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导热油炉是一种以有机热载体即导热油为工作介质的特种锅炉,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加热导热油,导热油升高温度后为用热设备提供所需的热量,而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经烟囱排出时,既浪费了热量,又对环境造成了热污染,导热油炉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能,这些热能往往会对工人的工作环境产生影响而且还无法加以利用,因此需要通过余热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其中导热油炉可以采用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进行热量回收。但是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余热回收装置在通过冷却水时内壁会发生水垢,影响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还有导热油炉安装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不能方便地将导热油炉安装在底座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导热油炉本体、余热回收器和固定座,所述导热油炉本体位于固定座的内部,所述余热回收器位于固定座的上方,所述固定座上位于导热油炉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螺纹杆、连接块、固定板和连接槽,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螺纹杆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余热回收器的内部设置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转动手柄、丝杆、导向杆、螺母座、导向块、固定环、环形刮刀和密封环,所述余热回收器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侧壁设置有一圈环形刮刀,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螺母座和导向块,所述螺母座的内部设置有丝杆,所述导向块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丝杆和导向杆与余热回收器相交处设置有密封环,所述丝杆的端部设置有转动手柄。
[0006]优选的,所述螺母座和丝杆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丝杆和导向杆贯穿固定环的内部,所述环形刮刀与余热回收器的内壁相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孔,且螺纹杆位于转动孔中,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螺纹与第二支撑座相连接,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槽相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导热油炉本体通过热油连接管与余热回收器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器的两侧设置有进水口、出油口和出水口。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的两端固定装在固定座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中,设置有清洁装置,通过定期转动转动手柄使得固定环上的环形刮刀对余热回收器内壁进行清理,从而保证余热回收器的内壁不会有水垢的情况,比较实用,设置有支撑装置,通过转动螺纹杆使得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此时放置导热油炉本体在支撑装置上方比较方便,且拆装比较快捷。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清洁装置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装置示意图。
[0017]图中:1、导热油炉本体;2、余热回收器;3、固定座;4、清洁装置;401、转动手柄;402、丝杆;403、导向杆;404、螺母座;405、导向块;406、固定环;407、环形刮刀;408、密封环;5、支撑装置;501、第一支撑座;502、第二支撑座;503、螺纹杆;504、连接块;505、固定板;506、连接槽;6、进水口;7、出油口;8、热油连接管;9、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

4所示,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导热油炉本体1、余热回收器2和固定座3,导热油炉本体1位于固定座3的内部,余热回收器2位于固定座3的上方,固定座3上位于导热油炉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装置5,支撑装置5包括第一支撑座501、第二支撑座502、螺纹杆503、连接块504、固定板505和连接槽506,固定座3上安装有固定板505,固定板505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506,固定板50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撑座501和第二支撑座502,第一支撑座501和螺纹杆503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块504,第一支撑座501和第二支撑座502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503,余热回收器2的内部设置有清洁装置4,清洁装置4包括转动手柄401、丝杆402、导向杆403、螺母座404、导向块405、固定环406、环形刮刀407和密封环408,余热回收器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环406,固定环406的侧壁设置有一圈环形刮刀407,固定环406上设置有螺母座404和导向块405,螺母座404的内部设置有丝杆402,导向块405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杆403,丝杆402和导向杆403与余热回收器2相交处设置有密封环408,丝杆402的端部设置有转动手柄401。
[0020]本实施例中,螺母座404和丝杆402通过螺纹相连接,丝杆402和导向杆403贯穿固定环406的内部,环形刮刀407与余热回收器2的内壁相接触,通过定期转动转动手柄401使得固定环406上的环形刮刀407对余热回收器2内壁进行清理,从而保证余热回收器2的内壁不会有水垢的情况,比较实用。
[002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50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孔,且螺纹杆503位于转动孔中,第一支撑座501通过螺纹与第二支撑座502相连接,连接块504与连接槽506相配合,通过转动螺纹杆503使得第一支撑座501与第二支撑座50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此时放置导热油炉本体1在支撑装置5上方比较方便,且拆装比较快捷。
[0022]此外,导热油炉本体1通过热油连接管8与余热回收器2相连接;余热回收器2的两
侧设置有进水口6、出油口7和出水口9;支撑装置5的两端固定装在固定座3上。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使用时,将支撑装置5安装在固定座3上,具体为,将固定板505安装在固定座3上,然后将第一支撑座501和第二支撑座502放入到固定板505上,使得连接块504与连接槽506相配合,然后将导热油炉本体1放在第一支撑座501和第二支撑座502之间,并通过转动螺纹杆503使得第一支撑座501和第二支撑座502相互靠近,从而可以将导热油炉本体1固定在支撑装置5上,然后将导热油炉本体1通过热油连接管8与余热回收器2相连接,将出水口9与出水管相连接,将进水口6与进水管相连接,将出油口7与出油管相连接,此时可以工作,热油从热油连接管8进入到余热回收器2中,经过冷却从出油口7中排出,冷水从进水口6进入,经过热交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油炉本体(1)、余热回收器(2)和固定座(3),所述导热油炉本体(1)位于固定座(3)的内部,所述余热回收器(2)位于固定座(3)的上方,所述固定座(3)上位于导热油炉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装置(5),所述支撑装置(5)包括第一支撑座(501)、第二支撑座(502)、螺纹杆(503)、连接块(504)、固定板(505)和连接槽(506),所述固定座(3)上安装有固定板(505),所述固定板(505)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506),所述固定板(50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撑座(501)和第二支撑座(502),所述第一支撑座(501)和螺纹杆(503)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块(504),所述第一支撑座(501)和第二支撑座(502)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503),所述余热回收器(2)的内部设置有清洁装置(4),所述清洁装置(4)包括转动手柄(401)、丝杆(402)、导向杆(403)、螺母座(404)、导向块(405)、固定环(406)、环形刮刀(407)和密封环(408),所述余热回收器(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环(406),所述固定环(406)的侧壁设置有一圈环形刮刀(407),所述固定环(406)上设置有螺母座(404)和导向块(405),所述螺母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溦王奕荇崔少军张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保埃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