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修隧道端头墙的建砌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8884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修隧道端头墙的建砌施工方法,旨在解决大断面双线隧道分修两条单线隧道端头墙施工中接缝难处理、断面模板支立难度大稳及定性差、预留洞口难以保证轮廓面、工序繁杂、工艺难度大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台衬砌台车配合+脚手架搭设进行大断面双线隧道分修两条单线隧道端头墙的建砌,减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进度,避免了安全风险;利用两线衬砌台车做分修隧道洞口支撑,其各自隧洞内洞口一模衬砌与端头墙一体浇筑,减少洞口处接缝,混凝土整体性及防水效果好;利用两台衬砌台车及做分修洞口处支撑模板,其预留洞口成型效果好;利用两台衬砌台车+脚手架组合式支撑体系,整体支撑体系施做简单,支撑体系强度、刚度、稳定性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修隧道端头墙的建砌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
,具体涉及一种分修隧道端头墙的建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些隧道工程基于相关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的要求,在一些节点部位需要通过双线隧道分修出两条单线隧道,而两条单线隧道间不同跨度衬砌连接处露空部分则需要设置挡头墙;现有修砌方法是将两单线隧道在设计位置支护后再以人工凿除端头墙,由于分修处断面高度高达20m以上,搭设脚手架及凿除工程量大、施工安全风险高;而且其施工顺序往往是在两单线隧道衬砌完成后再进行端头墙混凝土施工,存在着接缝难处理、高大断面模板支立难度大稳及定性差、预留洞口难以保证轮廓面、施工工序繁杂、施工工艺难度大等诸多问题。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修隧道端头墙的建砌施工方法,以解决 现有技术中大断面双线隧道分修两条单线隧道端头墙施工中接缝难处理、高大断面模板支立难度大稳及定性差、预留洞口难以保证轮廓面、施工工序繁杂、施工工艺难度大等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分修隧道端头墙的建砌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双线隧道断面自分界里程向前延伸至端头墙设计厚度,同时对双线隧道断面放大,以满足单线衬砌台车行走至双线隧道断面衬砌内轮廓面内;(2)端头墙施工前先将双线隧道断面衬砌施工至端头墙前段,后两单线隧道预留分修段衬砌分别预留一定长度的端头衬砌和后续的端头墙整体施工;(3)两单线隧道衬砌台车行走至端头墙位置并按照测量定位并锁定牢固;(4)按照设计绑扎端头墙所需钢筋后,以两单线隧道衬砌台车为基础安装端头模板及端头墙模板,端头墙模板安装采用内外撑的方式固定;(5)固定完成后进行衬砌及端头墙浇筑;(6)待砼达到要求的强度后进行拆模,拆模后及时对表面打磨、养护。
[0006]在所述步骤(4)中,为保证衬砌端头面平整,各模板内部使用竹胶板外部用木板封堵。
[0007]在所述步骤(4)中,模板固定利用台车焊接工字进行木板固定,同时使用无缝钢管在防水板台架做斜撑加固。
[0008]在所述步骤(4)中,在端头墙拱顶位置预埋浇筑孔及排气孔。
[0009]在所述步骤(5)中,浇筑时采用两台输送泵同时浇筑,分别两单线隧道衬砌台车浇筑窗口和拱顶浇筑孔自下而上对称分层分仓浇筑。
[0010]在所述步骤(5)中,待混凝土浇筑至台车顶部高度时,将泵送管挪至端头墙模板预留泵送管处,并按照分层对称原则依次向上浇筑,距离最高点2m时将输送管接至拱顶预留浇筑管;拱顶浇筑至排气管有砼流出时即认为浇筑完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将原两单线隧道在设计位置支护后以人工凿除端头墙施工方式改为通过双线断面多开挖支护端头墙厚度,消除了两线隧道支护及后期搭设脚手架风镐凿除工程量,减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进度,避免了高大脚手架搭设的安全风险。
[0012](2)利用两线衬砌台车做分修隧道洞口支撑,其各自隧洞内洞口一模衬砌与端头墙一体化浇筑,减少洞口处接缝,混凝土整体性及防水效果好。
[0013](3)利用两台衬砌台车及做分修洞口处支撑模板,其预留洞口成型效果好。
[0014](4)利用两台衬砌台车+脚手架组合式支撑体系,整体支撑体系施做简单,支撑体系强度、刚度、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原设计的端头墙位置施工平面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化后的端头墙施工断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原设计的端头墙施工方案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化后的端头墙施工方案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端头墙模板安装加固后的效果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端头墙浇筑过程中的现场照片。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端头墙建砌成型后的现场照片。
[0022]以上图中,1为Ⅱ线隧道,2为Ⅰ线隧道,3为分叉处净岩柱,4、5为挡头墙,6为分叉处净岩柱,7、8为挡头墙,9为内轨顶面,10为单独浇筑端头墙,11为一体浇筑端头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4]实施例:分修隧道端头墙的建砌施工1.项目概况高黎贡山隧道出口洞口段设置为车站段双线及隧道,自D1K226+295处分修为Ⅰ线、Ⅱ线两条单线隧道,其两条单线隧道间不同跨度衬砌连接处露空部分设置挡头墙,挡头墙厚度0.8m,挡头墙厚度部分在Ⅰ线、Ⅱ线开挖支护后通过人工风镐凿除端头墙厚度部分,后采用与衬砌同级圬工整体灌注。
[0025]2.施工方法(1)端头墙处开挖由于分修处断面高度达到20m,搭设脚手架及凿除工程量大、安全风险高,施工时以双线断面自分界里程向前延伸端头墙厚度(0.8m)部分,将端头墙厚度范围内Ⅰ线、Ⅱ线线隧道开挖及端头墙凿除部分开挖转化为双线断面开挖。
[0026](2)端头墙处衬砌施工
原设计在Ⅰ线、Ⅱ线衬砌完成后进行端头墙混凝土施工(见图1、图3),该方案存在主要存在接缝难处理、高大断面模板支立难度大稳及定性差、预留洞口难以保证轮廓面、施工工序繁杂、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0027]针对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利用将原设计优化为两台衬砌台车配合+脚手架搭设解决大断面双线隧道分修两条单线隧道端头墙施工难题(见图2、图4)。
[0028]施工工法具体如下:第一步:双线断面自分界里程向前延伸端头墙厚度(0.8m)部分,由于原设计Ⅰ线、Ⅱ线衬砌内轮廓断面侵入双线断面内,如利用Ⅰ线、Ⅱ线衬砌台车做支撑模板时,需对双线断面放大,以满足单线衬砌台车行走至双线断面衬砌内轮廓面内。
[0029]第二步:端头墙施工前先使双线断面衬砌施工至端头墙前段,后Ⅰ线预留分修段衬砌、Ⅱ线线分修段预留端头1.0m衬砌和端头墙整体施工。
[0030]第三步:Ⅰ线、Ⅱ线线衬砌台车行走至D1K226+295(端头墙位置)并按照测量定位、丝杆锁定牢固。
[0031]第四步:按照设计绑扎钢筋后,以Ⅰ线、Ⅱ线衬砌台车为基础安装端头模板及端头墙模板,端头墙模板安装采用内外撑的方式固定。为保证衬砌端头面平整,内部使用竹胶板外部用木板封堵,固定利用台车焊接工字进行木板固定,同时使用无缝钢管在防水板台架做斜撑加固。因断面较大在端头墙拱顶位置预埋浇筑孔及排气孔。固定效果及预埋管见图5。
[0032]第五步:加固完成后进行衬砌及端头墙浇筑,浇筑时采用两台输送泵同时浇筑,分别自Ⅰ线、Ⅱ线衬砌台车浇筑窗口和拱顶浇筑孔自下而上对称分层分仓浇筑,待混凝土浇筑至台车顶部高度时,可将泵送管挪至端头墙模板预留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修隧道端头墙的建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双线隧道断面自分界里程向前延伸至端头墙设计厚度,同时对双线隧道断面放大,以满足单线衬砌台车行走至双线隧道断面衬砌内轮廓面内;(2)端头墙施工前先将双线隧道断面衬砌施工至端头墙前段,后两单线隧道预留分修段衬砌分别预留一定长度的端头衬砌和后续的端头墙整体施工;(3)两单线隧道衬砌台车行走至端头墙位置并按照测量定位并锁定牢固;(4)按照设计绑扎端头墙所需钢筋后,以两单线隧道衬砌台车为基础安装端头模板及端头墙模板,端头墙模板安装采用内外撑的方式固定;(5)固定完成后进行衬砌及端头墙浇筑;(6)待浇筑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拆模,并及时对表面打磨、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修隧道端头墙的建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为使衬砌端头面平整,各模板内部使用竹胶板外部用木板封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锋马亮曹耀祖郑清君陈阳孙六成郭占林吴文娟王登锋宿源麟李福才李红段文堂黄俊阁苑亚立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