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874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包括:液压升降梯、伺服电机、物料箱;所述底板为矩形的板状结构,且底板的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液压升降梯设置在底板的顶端,且液压升降梯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平台设置在液压升降梯的顶端,且平台与液压升降梯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支架设置在平台的上部一侧,且连接支架与平台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移动,稳定性高,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问题和不足。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0003]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作业,经常需要将建筑用砖、砂石等材料提升到高处,传统的方法主要通过人工来完成,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作业,经常需要将建筑用砖、砂石等材料提升到高处,传统的方法主要通过人工来完成,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包括:底板、控制面板、液压升降梯、平台、连接支架、伺服电机、大带轮、窄V带、小带轮、卷线轮、传动杆、轴承座、钢丝绳、物料箱、滑轮、支架、万向轮、支撑架、液压杆、底垫;所述底板为矩形的板状结构,且底板的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液压升降梯设置在底板的顶端,且液压升降梯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平台设置在液压升降梯的顶端,且平台与液压升降梯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支架设置在平台的上部一侧,且连接支架与平台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平台上部的另一侧;所述大带轮设置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且大带轮与伺服电机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窄V带设置在大带轮的外壁;所述小带轮分别设置在窄V带的内壁两端,且小带轮与窄V带活动相连接;所述卷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小带轮的一侧,且卷线轮与小带轮固定相连接;所述传动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小带轮的另一侧,且传动杆与小带轮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且轴承座与传动杆活动相连接;所述钢丝绳分别设置在所述卷线轮的外壁;所述物料箱分别设置在所述钢丝绳的一端;所述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钢丝绳的外壁,且滑轮与钢丝绳活动相连接;所述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滑轮的一端;所述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下部两侧,且万向轮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支撑架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端,且支撑架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液压杆分别设置在
所述支撑架的下部,且液压杆与支撑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底垫分别设置在所述液压杆的下部,且底垫与液压杆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所述平台为矩形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所述物料箱为矩形盒体状。
[001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1]1、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通过设置钢丝绳的方向相反,从而能够实现左右两个物料箱的一升一降,提高了施工效率,继而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能。
[0012]2、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通过设置万向轮,从而能够方便使用者进行移动。
[0013]3、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通过设置液压杆与底垫,从而能够避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出现移位的现象,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4]4、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移动,稳定性高,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伺服电机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伺服电机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小带轮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底板1、控制面板2、液压升降梯3、平台4、连接支架5、伺服电机6、大带轮7、窄V带8、小带轮9、卷线轮10、传动杆11、轴承座12、钢丝绳13、物料箱14、滑轮15、支架16、万向轮17、支撑架18、液压杆19、底垫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
相对重要性。
[0024]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0026]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包括:底板1、控制面板2、液压升降梯3、平台4、连接支架5、伺服电机6、大带轮7、窄V带8、小带轮9、卷线轮10、传动杆11、轴承座12、钢丝绳13、物料箱14、滑轮15、支架16、万向轮17、支撑架18、液压杆19、底垫20;底板1为矩形的板状结构,且底板1的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2;液压升降梯3设置在底板1的顶端,且液压升降梯3与底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平台4设置在液压升降梯3的顶端,且平台4与液压升降梯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连接支架5设置在平台4的上部一侧,且连接支架5与平台4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伺服电机6设置在平台4上部的另一侧;大带轮7设置在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且大带轮7与伺服电机6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窄V带8设置在大带轮7的外壁;小带轮9分别设置在窄V带8的内壁两端,且小带轮9与窄V带8活动相连接;卷线轮10分别设置在所述小带轮9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桨式移动支架,包括:底板(1)、控制面板(2)、液压升降梯(3)、平台(4)、连接支架(5)、伺服电机(6)、大带轮(7)、窄V带(8)、小带轮(9)、卷线轮(10)、传动杆(11)、轴承座(12)、钢丝绳(13)、物料箱(14)、滑轮(15)、支架(16)、万向轮(17)、支撑架(18)、液压杆(19)、底垫(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矩形的板状结构,且底板(1)的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2);所述液压升降梯(3)设置在底板(1)的顶端,且液压升降梯(3)与底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平台(4)设置在液压升降梯(3)的顶端,且平台(4)与液压升降梯(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支架(5)设置在平台(4)的上部一侧,且连接支架(5)与平台(4)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6)设置在平台(4)上部的另一侧;所述大带轮(7)设置在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且大带轮(7)与伺服电机(6)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窄V带(8)设置在大带轮(7)的外壁;所述小带轮(9)分别设置在窄V带(8)的内壁两端,且小带轮(9)与窄V带(8)活动相连接;所述卷线轮(10)分别设置在所述小带轮(9)的一侧,且卷线轮(10)与小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慧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久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