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849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注入降粘剂后的地层粘度与地层深度的函数关系,并根据函数关系计算待测地层的粘度参数;以及获取注入转向剂后的地层渗流特征方程,并根据地层渗流特征方程计算待测地层的渗流特征参数;将粘度参数以及渗流特征参数输入至待测地层的数值模拟模型中,并获取数值模拟模型输出的待测地层的效果评价参数。本方案能够准确地预测复合增油措施的增油效果,预测效率高,成本低廉。成本低廉。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
,具体涉及一种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稠油油藏是指粘度高、比重大的原油油藏。稠油油藏在石油资源中的占比较高,但由于其粘度大、流动性较差等特点给稠油油藏的开采带来诸多不便,并严重影响稠油油藏采收率。
[0003]为了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是单一的增油措施,并在增油措施实施后通过采收率的实际计算来确定增油效果。该种实施后测量的效果评估方式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技术弊端,并且无法满足稠油油藏的高采收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方法及装置。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方法,包括:
[0006]获取注入降粘剂后的地层粘度与地层深度的函数关系,并根据所述函数关系计算待测地层的粘度参数;以及
[0007]获取注入转向剂后的地层渗流特征方程,并根据所述地层渗流特征方程计算所述待测地层的渗流特征参数;
[0008]将所述粘度参数以及所述渗流特征参数输入至所述待测地层的数值模拟模型中,并获取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输出的所述待测地层的效果评价参数。
[000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注入降粘剂后的地层粘度与地层深度的函数关系具体包括:
[0010]构建注入降粘剂后地层的热平衡方程;以及
[0011]构建稠油与稀油混合液的粘温方程;
[0012]根据所述热平衡方程以及所述粘温方程生成注入降粘剂后的地层粘度与地层深度的函数关系。
[00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平衡方程具体为:
[0014][0015]其中,dl为采油井任一井深处的微元段;w1为井筒内混合液体中稀油的热流当量;w2为环空中稀油的热流当量;dT为在微元段井筒中流体温度的改变量;k
l1
为产液与稀油之间的传热系数;k
l2
为稀油与地层之间的传热系数;T为井筒中流体的温度;t为环空中流体的温度;t0为井口掺稀油的温度;l为井段长度;T
pF
为油层产出的原油流至泵口处与掺稀油混
前的温度;
[0016]所述粘温方程具体为:
[0017][0018]其中,x为混合液体中稀油的重量分数;μ1为标准状况下稀油的粘度;μ
v
为标准状况下稠油的粘度;T为温度;μ

m
为在温度T时混合液体的粘度;μ

l
为在温度T时稀油的粘度;μ

v
为在温度T时稠油的粘度。
[00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注入转向剂后的地层渗流特征方程具体包括:获取注入转向剂后地层的堵塞压力方程、阻力系数方程、以及残余阻力系数方程;
[0020]则所述渗流特征参数包括:堵塞压力参数、阻力系数参数以及残余阻力系数参数。
[00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堵塞压力方程具体为:
[0022]P
r
=0.01r2/r2+1.23r/r
[0023]其中,Pr为堵塞压力;r为转向剂水化后的地层孔隙半径;r
h
为转向剂水化的地层喉道半径;
[0024]所述阻力系数方程具体为:
[0025][0026]其中,R
k
为阻力系数;Rk,max为渗透率降低最大系数;C
p
为转向剂浓度;b1为第一系数;
[0027]所述残余阻力系数方程具体为:
[0028][0029]其中,R
rf
为残余阻力系数;S
w
为加入转向剂后的地层水相饱和度;K为加入转向剂后的地层渗透率;a1为第二系数;a2为第三系数。
[003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粘剂为包括微生物以及纳米颗粒的溶剂;以及,所述转向剂为包括微生物以及纳米颗粒的溶剂。
[003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增油措施具体为:
[0032]将所述降粘剂通过采油井分别注入第一油层、第二油层以及第三油层中;其中,所述第二油层位于所述第一油层和所述第三油层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油层的渗透率高于所述第一油层,以及所述第二油层的渗透率高于所述第三油层:
[0033]将所述转向剂通过所述采油井注入所述第二油层中;
[0034]将所述转向剂通过所述采油井注入所述第一油层、所述第二油层以及所述第三油层中;
[0035]注水井注水,以供将所述第一油层以及所述第三油层中的原油推向所述采油井,并从所述采油井中采出原油。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装
置,包括:
[0037]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注入降粘剂后的地层粘度与地层深度的函数关系,以及获取注入转向剂后的地层渗流特征方程;
[0038]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函数关系计算待测地层的粘度参数;以及根据所述地层渗流特征方程计算所述待测地层的渗流特征参数;
[0039]模拟模块,用于将所述粘度参数以及所述渗流特征参数输入至所述待测地层的数值模拟模型中,并获取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输出的所述待测地层的效果评价参数。
[004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0041]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方法对应的操作。
[004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方法对应的操作。
[004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方法及装置中:获取注入降粘剂后的地层粘度与地层深度的函数关系,并根据函数关系计算待测地层的粘度参数;以及获取注入转向剂后的地层渗流特征方程,并根据地层渗流特征方程计算待测地层的渗流特征参数;将粘度参数以及渗流特征参数输入至待测地层的数值模拟模型中,并获取数值模拟模型输出的待测地层的效果评价参数。本方案能够准确地预测复合增油措施的增油效果,预测效率高,成本低廉。
[0044]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4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油藏地层的复合增油措施的效果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注入降粘剂后的地层粘度与地层深度的函数关系,并根据所述函数关系计算待测地层的粘度参数;以及获取注入转向剂后的地层渗流特征方程,并根据所述地层渗流特征方程计算所述待测地层的渗流特征参数;将所述粘度参数以及所述渗流特征参数输入至所述待测地层的数值模拟模型中,并获取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输出的所述待测地层的效果评价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注入降粘剂后的地层粘度与地层深度的函数关系具体包括:构建注入降粘剂后地层的热平衡方程;以及构建稠油与稀油混合液的粘温方程;根据所述热平衡方程以及所述粘温方程生成注入降粘剂后的地层粘度与地层深度的函数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平衡方程具体为:其中,dl为采油井任一井深处的微元段;w1为井筒内混合液体中稀油的热流当量;w2为环空中稀油的热流当量;dT为在微元段井筒中流体温度的改变量;k
l1
为产液与稀油之间的传热系数;k
l2
为稀油与地层之间的传热系数;T为井筒中流体的温度;t为环空中流体的温度;t0为井口掺稀油的温度;l为井段长度;T
pF
为油层产出的原油流至泵口处与掺稀油混前的温度;所述粘温方程具体为:其中,x为混合液体中稀油的重量分数;μ
l
为标准状况下稀油的粘度;μ
v
为标准状况下稠油的粘度;T为温度;μ

m
为在温度T时混合液体的粘度;μ

l
为在温度T时稀油的粘度;μ

v
为在温度T时稠油的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注入转向剂后的地层渗流特征方程具体包括:获取注入转向剂后地层的堵塞压力方程、阻力系数方程、以及残余阻力系数方程;则所述渗流特征参数包括:堵塞压力参数、阻力系数参数以及残余阻力系数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压力方程具体为:P
r
=0.01r2/r2+1.23r/r其中,Pr为堵塞压力;r为转向剂水化后的地层孔隙半径;r
h
为转向剂水化的地层喉道半径;所述阻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青柴世超刘常清李啸南黄子俊李胜胜孙艳妮杨慰兴曾鸣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