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841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施工方法,用于提高混凝土施工建筑的安全性。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施工准备:进行场地清理并按照预置的导管安装要求进行导管的安装,得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步骤二、混凝土配置:按照预置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得到调配后的混凝土;步骤三、混凝土灌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步骤四、混凝土养护:基于预置的混凝土养护要求对回填后的混凝土进行养护;步骤五、混凝土温度预测和温控措施:基于预置的数值分析模型对养护后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到目标温度值,基于目标温度值确定相应的温控措施。确定相应的温控措施。确定相应的温控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浇注后,裂缝的存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有害裂缝的存在不但影响结构的防水效果,达不到设计防水要求,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耐久性及观感造成影响,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影响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导致混凝土施工建筑的安全性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施工方法,用于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灌注过程并基于预置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确定相应的温控措施,以实现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提高了混凝土施工建筑的安全性。
[0004]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
[0005]步骤一、施工准备:进行场地清理并按照预置的导管安装要求进行导管的安装,得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
[0006]步骤二、混凝土配置:按照预置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得到调配后的混凝土;
[0007]步骤三、混凝土灌注:基于所述安装完成的导管和所述调配后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得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
[0008]步骤四、混凝土养护:基于预置的混凝土养护要求对所述回填后的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和养生液养护,得到养护后的混凝土;
[0009]步骤五、混凝土温度预测和温控措施:基于预置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所述养护后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到目标温度值,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值确定相应的温控措施。
[0010]可选的,所述场地清理并按照预置的导管安装要求进行导管的安装,得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包括:地质勘查并了解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结构情况,对需要迁改的管线进行迁改,对施工现场的场地进行清理,得到清理后的场地;按照预置的导管安装要求,在所述清理后的场地的预设位置安装两节钢制导管,得到位置固定的两节导管,所述导管安装要求包括导管安装间距和导管长度,所述位置固定的两节导管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米,所述位置固定的两节导管的长度分别为1m和1.5m;将所述位置固定的两节导管之间的管端用粗丝扣或法兰螺栓连接,并以环状橡胶圈或橡胶垫密封,所述粗丝扣或法兰螺栓外设置三角肋板,控制所述位置固定的两节导管的底部与槽底之间的距离为300

500mm,得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所述槽底为预先挖设的用于埋设导管的槽底端。
[0011]可选的,所述按照预置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得到调配后的混凝土
包括:选取预设数量的水泥,在所述水泥中掺入缓凝剂和减水剂,控制所述水泥的用量等于360kg/m3;控制所述水泥的水灰比小于或等于0.5,含砂率小于或等于7%,入槽坍落度为180

220mm,扩散度为340

380mm,初凝时间大于或等于45分钟,终凝时间小于或等于600分钟,得到调配后的混凝土。
[0012]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安装完成的导管和所述调配后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得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包括:将所述调配后的混凝土同时灌入所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得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其中,所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底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等于30cm,灌注过程中,上下提动所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控制所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的每次升降高度小于或等于30cm,所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为2

4m。
[0013]可选的,所述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包括:在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对应的基坑上方支设遮阳布,并在基坑的预设位置处布置雾炮、防晒挡板;对布置后的基坑的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
[0014]可选的,在所述进行场地清理并按照预置的导管安装要求进行导管的安装,得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之后,所述基于所述安装完成的导管和所述调配后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得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之前,所述混凝土施工方法还包括:按照预设水压压力,对所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进行气密性试验,所述预设水压压力为0.6Mpa。
[0015]可选的,所述基于预置的混凝土养护要求对所述回填后的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和养生液养护,得到养护后的混凝土包括:在浇筑后12小时内,根据预设养护时间对所述回填后的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并在浇水养护后的混凝土表面涂刷预置的养生液,得到养护后的混凝土,所述预设养护时间大于或等于14天。
[0016]可选的,所述对布置后的基坑的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包括:在布置后的基坑的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对应桩孔的目标位置进行安全措施施作,采用预置的回填材料对安全措施施作后的桩孔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所述回填材料为干沙。
[0017]可选的,所述基于预置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所述养护后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到目标温度值,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值确定相应的温控措施包括:获取现场实测数据,调用预置的数值分析模型建立所述现场实测数据和预置的混凝土热学参数的映射关系,得到目标映射关系;基于所述目标映射关系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计算和预测,得到目标温度值;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值确定结构裂缝规律,根据所述结构裂缝规律选取对应的温控措施,所述温控措施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案和冷水管布置方案。
[0018]可选的,在所述基于预置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到目标温度值,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值确定相应的温控措施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预置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现场实测数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埋设在混凝土内部。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施工准备:进行场地清理并按照预置的导管安装要求进行导管的安装,得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步骤二、混凝土
配置:按照预置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得到调配后的混凝土;步骤三、混凝土灌注:基于所述安装完成的导管和所述调配后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得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步骤四、混凝土养护:基于预置的混凝土养护要求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和养生液养护,得到养护后的混凝土;步骤五、混凝土温度预测和温控措施:基于预置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所述养护后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到目标温度值,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值确定相应的温控措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灌注过程并基于预置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确定相应的温控措施,以实现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提高了混凝土施工建筑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施工准备:场地清理,并按照预置的导管安装要求进行导管的安装,得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步骤二、混凝土配置:按照预置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得到调配后的混凝土;步骤三、混凝土灌注:基于所述安装完成的导管和所述调配后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得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步骤四、混凝土养护:基于预置的混凝土养护要求对所述回填后的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和养生液养护,得到养护后的混凝土;步骤五、混凝土温度预测和温控措施:基于预置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所述养护后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到目标温度值,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值确定相应的温控措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清理并按照预置的导管安装要求进行导管的安装,得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包括:地质勘查并了解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结构情况,对需要迁改的管线进行迁改,对施工现场的场地进行清理,得到清理后的场地;按照预置的导管安装要求,在所述清理后的场地的预设位置安装两节钢制导管,得到位置固定的两节导管,所述导管安装要求包括导管安装间距和导管长度,所述位置固定的两节导管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米,所述位置固定的两节导管的长度分别为1m和1.5m;将所述位置固定的两节导管之间的管端用粗丝扣或法兰螺栓连接,并以环状橡胶圈或橡胶垫密封,所述粗丝扣或法兰螺栓外设置三角肋板,控制所述位置固定的两节导管的底部与槽底之间的距离为300

500mm,得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所述槽底为预先挖设的用于埋设导管的槽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置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得到调配后的混凝土包括:选取预设数量的水泥,在所述水泥中掺入缓凝剂和减水剂,控制所述水泥的用量等于360kg/m3;控制所述水泥的水灰比小于或等于0.5,含砂率小于或等于7%,入槽坍落度为180

220mm,扩散度为340

380mm,初凝时间大于或等于45分钟,终凝时间小于或等于600分钟,得到调配后的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安装完成的导管和所述调配后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得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包括:将所述调配后的混凝土同时灌入所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得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对所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桩孔回填,得到回填后的混凝土,其中,所述安装完成的两节导管底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等于3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盖徐刚苏伟杰任继蔡笃泉付增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