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温器总成、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826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温器总成、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节温器及阀体,壳体内设置有进水口、大循环出水口、小循环出水口、放水口、进液腔、大循环腔及小循环腔,进水口与进液腔、小循环出水口与小循环腔、大循环出水口与大循环腔连通,放水口与进液腔、大循环腔及小循环腔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放水口设有放水阀;节温器设于壳体内,进液腔通过节温器与大循环腔或小循环腔连通;阀体滑动设于壳体内且阀体与壳体间设有复位机构;冷却循环系统停机时阀体封堵进水口、大循环出水口及小循环出水口,使冷却液无法进出节温器总成,以在不放出冷却循环系统内的全部冷却液的情况下更换节温器,减少工作量及更换时长,降低维护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温器总成、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节温器总成、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节温器的作用是调节发动机冷却循环内冷却液流向,使发动机冷却系统温度稳定在合适范围内,保证发动机平稳运行,节温器为易损件,同时节温器安装在冷却循环中,一旦节温器故障,需要放净冷却循环内冷却液,然后更换节温器,工作量非常大,更换时间长,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以便于对节温器进行维护更换,降低维护时间及工作量,缩减维护成本。
[0004]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节温器总成的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进水口、大循环出水口、小循环出水口、放水口、进液腔、大循环腔以及小循环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液腔连通,所述小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小循环腔连通,所述大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大循环腔连通,所述放水口与所述进液腔、所述大循环腔以及所述小循环腔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放水口处设置有放水阀;
[0008]节温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液腔通过所述节温器与所述大循环腔或所述小循环腔连通;
[0009]阀体,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阀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冷却循环系统启动时,所述阀体克服所述复位机构移动至打开位置,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液腔、所述大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大循环腔以及所述小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小循环腔连通;冷却循环系统停机时,所述阀体在所述复位机构的驱动下移动至关闭位置,所述阀体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液腔、所述大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大循环腔以及所述小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小循环腔断开。
[0010]优选地,所述进水口的开设方向与所述阀体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堵头,所述阀体间隔设置有大循环通道以及小循环通道,所述堵头用于在关闭位置断开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液腔,所述大循环通道用于在所述打开位置连通所述大循环腔以及所述大循环出水口,所述小循环通道用于在所述打开位置连通所述小循环腔以及所述小循环出水口。
[0011]优选地,所述堵头用于与所述壳体配合的配合面为锥面。
[0012]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弹簧。
[0013]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阀体,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
[0014]优选地,还包括电磁铁以及铁磁性件,所述铁磁性件设置于所述阀体,所述电磁铁用于在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启动时通电以通过所述铁磁性件驱动所述阀体克服所述复位机构移动至打开位置。
[0015]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主体以及盖板,所述主体在对应所述节温器的安装位置的侧壁开设有检修口,所述盖板在所述检修口处于所述主体可拆卸密封配合,所述进水口、所述大循环出水口、所述小循环出水口、所述放水口、所述进液腔、所述大循环腔以及所述小循环腔均设置于所述主体。
[0016]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阀体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内,所述所述进水口、所述大循环出水口以及所述小循环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所述节温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内,所述盖板以及所述放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
[0017]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节温器总成。
[0018]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
[00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温器总成,该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节温器以及阀体,其中,壳体内设置有进水口、大循环出水口、小循环出水口、放水口、进液腔、大循环腔以及小循环腔,进水口与进液腔连通,小循环出水口与小循环腔连通,大循环出水口与大循环腔连通,放水口与进液腔、大循环腔以及小循环腔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放水口处设置有放水阀;节温器设置于壳体内,进液腔通过节温器与大循环腔或小循环腔连通;阀体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阀体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冷却循环系统启动时,阀体克服复位机构移动至打开位置,进水口与进液腔、大循环出水口与大循环腔以及小循环出水口与小循环腔连通;冷却循环系统停机时,阀体在复位机构的驱动下移动至关闭位置,阀体将进水口与进液腔、大循环出水口与大循环腔以及小循环出水口与小循环腔断开;可见上述节温器总成在冷却循环系统停机时,阀体可以将节温器总成的进水口、大循环出水口以及小循环出水口封堵,将节温器总成与冷却循环系统的连接管路以及其他部件隔离开,此时冷却循环系统内的冷却液无法进出节温器总成,可以在不放出冷却循环系统内的全部冷却液的情况下更换节温器,仅需要将节温器总成内的小部分冷却液排出即可,这样可以达到减少工作量,减短更换时长,降低维护成本的目的。
[00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节温器总成制备的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由于该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采用了上述节温器总成,因此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兼具上述节温器总成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总成的阀体处于关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总成的阀体处于打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为壳体;101为第一构件;102为第二构件;103为盖板;104为进液腔;105为大循环腔;106为小循环腔;107为进水口;108为大循环出水口;109为小循环出水口;2为节温器;3为放水阀;4为阀体;401为堵头;402为大循环通道;403为小循环通道;5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技术的核心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该节温器总成的结构设计使其便于对节温器进行维护更换,降低维护时间及工作量,缩减维护成本。
[0027]本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节温器总成制得的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总成的阀体处于关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进水口、大循环出水口、小循环出水口、放水口、进液腔、大循环腔以及小循环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液腔连通,所述小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小循环腔连通,所述大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大循环腔连通,所述放水口与所述进液腔、所述大循环腔以及所述小循环腔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放水口处设置有放水阀;节温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液腔通过所述节温器与所述大循环腔或所述小循环腔连通;阀体,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阀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冷却循环系统启动时,所述阀体克服所述复位机构移动至打开位置,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液腔、所述大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大循环腔以及所述小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小循环腔连通;冷却循环系统停机时,所述阀体在所述复位机构的驱动下移动至关闭位置,所述阀体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液腔、所述大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大循环腔以及所述小循环出水口与所述小循环腔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开设方向与所述阀体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堵头,所述阀体间隔设置有大循环通道以及小循环通道,所述堵头用于在关闭位置断开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液腔,所述大循环通道用于在所述打开位置连通所述大循环腔以及所述大循环出水口,所述小循环通道用于在所述打开位置连通所述小循环腔以及所述小循环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用于与所述壳体配合的配合面为锥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节温器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杰董方龙任利东张志权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