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泰和专利>正文

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37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向多路辐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此项多向多路辐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为特定针对蓄电装置的电极板,以设置于电极板各方向边侧的各别汇流端子为中心点,向电极板中心布设呈多向多路的幅射状导电结构,以增进蓄放电装置的电极板整体输出入电流的平均化,以及降低内部阻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
技术介绍
传统蓄放电装置在大电流输出或大电流充电输入时,其内部损耗随的增大,此项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为以增进蓄放电装置电极板放大电流放电或大电流充电时,整体输出入电流的平均,以及降低内部阻抗。传统蓄电装置的电极板通常为单向设置单一输出入汇流端子结构(如图13),或单向设置多个输出入汇流端子结构(如图14),其中单向设置单一输出入汇流端子的电极板,通常为布设有方格网状的导体结构以汇集极板电流(如图15),或设置呈单向幅射状的导体结构以汇集电流(如图16),而单向设置多路输出入汇流端子的电极板亦同。传统蓄放电装置在大电流输出或大电流充电输入时,其内部损耗随之增大,此项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为以增进蓄放电装置电极板放大电流放电或大电流充电时,整体输出入电流的平均,以及降低内部阻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涉及此项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设计,为特定针对蓄放电装置的电极板,以设置于电极板各方向边侧的各别汇流端子为-->中心点,向电极板中心布设呈多向多路的幅射状导电结构,以增进蓄放电装置的电极板整体输出入电流的平均化,以及降低内部阻抗。本专利技术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其构成含电极板的四边设有导电框体,电极板的一边沿电极板纵向中线的一侧设有输出入端子,而另相对的一边沿电极板纵向中线与端子的另一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及输出入端子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呈两向各别设有一个输出入汇流端子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呈两向各别设有两个输出入汇流端子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呈四方向各别设有一个输出入汇流端子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呈四方向各别设有两个输出入汇流端子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中间设置贯穿圆孔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而以外圆侧为输出入端子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中间设置贯穿圆孔作为输出入端子并具多向多路辐-->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图13为传统蓄电装置的电极板为单向设置单一输出入汇流端子结构示意图。图14为传统蓄电装置的电极板为单向设置多个输出入汇流端子结构示意图。图15为传统蓄电装置的电极板布设有方格网状的导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传统蓄电装置的电极板为设置有单向幅射状的导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呈两向各别设有一个输出入汇流端子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中,电极板101的四边设有导电框体100,电极板101的一边a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的一侧设有输出入端子201,而另相对的一边c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与端子201的另一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401,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501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201及输出入端子401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呈两向各别设有两个输出入汇流端子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3及图4所示实施例中,电极板101的四边设有导电框体100,电极板101的一边a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的两侧设有输出入端子201及输出入端子202,而另相对的一边c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与两端子201及202呈交错的-->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401及输出入端子402,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501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201、202及输出入端子401、402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如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呈四方向各别设有一个输出入汇流端子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5及图6所示实施例中,电极板101的四边设有导电框体100,电极板101的一边a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的一侧设有输出入端子201,而另相对的一边c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与端子201相对的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401,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501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201及输出入端子401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电极板101的一边b沿电极板横向中线H的一侧设有输出入端子1201,而另相对的一边d沿电极板横向中线H与端子1201相对的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1401,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501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1201及输出入端子1401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如图7为本专利技术呈四方向各别设有两个输出入汇流端子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7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电极板101的四边设有导电框体100,电极板101的一边a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的两侧设有输出入端子201及输出入端子202,而另相对的一边c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相对的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401及输出入端子402,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501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201、202及输出入端子401、402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电极板101的一边b沿电极板横向中线H的一侧设有输出入端子1201及输出入端子1202,而另相对的一边d沿电极板横向中线H的另一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1401及输出入端子1402,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501-->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1201、1202及输出入端子1401、1402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图9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中间设置贯穿圆孔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而以外圆侧为输出入端子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中间设置贯穿圆孔作为输出入端子并具多向多路辐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实施例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图9、图10及图11、图12所示实施例中,以圆形电极板1000为例,依需要选定的电极板1000为中间具圆形贯孔2000,正负电极板的外径及中间圆形贯孔2000的直径尺寸不同,如图9所示为其中的一种电极板的外径较大,内部圆形贯孔的内径亦较大,而由外圆侧设有导电框体3000以构成输出入端子,其电极板上呈径向幅射布设的导电结构1501,而以外圆侧所设置的导电框体3000为汇流输出入端子,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布设环形导电结构5001;如图11所示为另一种电极板的外径较小,内部圆形贯孔2000的内径亦较小,中间圆形贯孔2000亦设有导电框体4000以构成输出入端子,其电极板上呈径向幅射布设的导电结构1601,而以中间圆形贯孔的导电框体4000为汇流输出入端子,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布设环形导电结构6001。此项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在前述实施例中其电极板上呈辐射状的导电结构体,于交叉点的位置,亦可如图7所示进一步藉呈圆形或多角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圈状导电结构7000以取代交叉点,而避免形成尖锐交叉角,以增进涂布活性物质的附着度及较佳的导电性。综合上述,此项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为特定针对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为特定针对蓄放电装置的电极板,以设置于电极板各方向边侧的各别汇流端子为中心点,向电极板中心布设呈多向多路的幅射状导电结构,以增进蓄放电装置的电极板整体输出入电流的平均化,以及降低内部阻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为特定针对蓄放电装置的电极板,以设置于电极板各方向边侧的各别汇流端子为中心点,向电极板中心布设呈多向多路的幅射状导电结构,以增进蓄放电装置的电极板整体输出入电流的平均化,以及降低内部阻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其构成含电极板(101)的四边设有导电框体(100),电极板(101)的一边a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的一侧设有输出入端子(201),而另相对的一边c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与端子(201)的另一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401),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501)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201)及输出入端子(401)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其构成含电极板(101)的四边设有导电框体(100),电极板(101)的一边a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的两侧设有输出入端子(201)及输出入端子(202),而另相对的一边c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与两端子(201)及(202)呈交错的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401)及输出入端子(402),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501)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201、202)及输出入端子(401、402)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多路幅射状汇流结构的电极板,其构成含电极板(101)的四边设有导电框体(100),电极板(101)的一边a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的一侧设有输出入端子(201),而另相对的一边c沿电极板纵向中线V与端子201相对的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401),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501)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201)及输出入端子(401)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电极板(101)的一边b沿电极板横向中线H的一侧设有输出入端子(1201),而另相对的一边d沿电极板横向中线H与端子(1201)相对的对角-->侧,设有输出入端子(1401),而电极板上布设的网状导电结构(501)为分别以输出入端子(1201)及输出入端子(1401)为中心,向对边呈幅射状扩散。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泰和
申请(专利权)人:杨泰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