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7165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2
旋转电机的转子包括:转子铁芯;端板,上述端板在转子铁芯的轴向上设置于转子铁芯的端部;以及轴,上述轴沿轴向贯穿转子铁芯和端板中的每一个,端板具有:与转子铁芯接触的环状的平板部;以及设置于比平板部更靠内周侧且与轴接触的翘曲部,翘曲部在端板的径向截面中,以越远离平板部就越远离转子铁芯的方式翘曲。以越远离平板部就越远离转子铁芯的方式翘曲。以越远离平板部就越远离转子铁芯的方式翘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转子铁芯和端板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记载了具有层叠铁芯和配置于层叠铁芯的轴向两侧的一对端板的电动机转子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将旋转轴嵌入到以在板厚方向上具有弹性的方式形成为盘状的端板的贯通孔中的工序;以及在使端板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使端板与层叠铁芯的端部接触的工序。专利文献1记载了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通过端板的弹性回复力来保持层叠铁芯的端部与端板接触的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

1782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在上述制造方法中,端板预先形成为盘状。因此,例如,在上述各工序中,若端板产生翘曲或歪斜等变形,则无法获得端板中的期望的弹性力。因此,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端板和层叠铁芯不一定紧贴,有可能在端板与层叠铁芯的端部之间产生间隙。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端板与转子铁芯更可靠地紧贴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包括:转子铁芯;端板,上述端板在上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上设置于上述转子铁芯的端部;以及轴,上述轴沿上述轴向贯穿上述转子铁芯和上述端板中的每一个,上述端板具有:与上述转子铁芯接触的环状的平板部;以及设置于比上述平板部更靠内周侧且与上述轴接触的翘曲部,上述翘曲部在上述端板的径向截面中,以越远离上述平板部就越远离上述转子铁芯的方式翘曲。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具有将安装有转子铁芯的轴中的、位于上述转子铁芯的一端侧的第一压入部压入至被夹具支承的平板状的第一端板的第一贯通孔中的工序,上述夹具具有:平面部,上述平面部对上述第一端板进行支承;孔部,上述孔部形成于被上述平面部包围的位置,具有比上述第一贯通孔的直径和上述第一压入部的直径中的任一个大的直径,并且在与上述平面部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以及锥形面,上述锥形面形成在上述孔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平面部之间。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端板和转子铁芯更可靠地紧贴。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将图1的II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第一端板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轴的第一压入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将图5的VI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第二端板的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将图7的VIII部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轴的第二压入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12是将图11的XII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方式1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转子10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将图1的II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转子铁芯10、第一端板20和第二端板30的径向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内部埋入有永磁体14的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内部永磁体)式的转子100。
[0010]图1和图2所示的转子100构成内转子型的旋转电机的一部分。内转子型的旋转电机包括转子100和配置于转子100的外周侧的未图示的定子。转子100通过未图示的轴承而相对于定子能自由旋转地支承。转子100包括转子铁芯10、第一端板20、第二端板30和轴40。第一端板20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设置于转子铁芯10的一端部。第二端板30在上述轴向上设置于转子铁芯10的另一端部。轴40沿上述轴向贯穿转子铁芯10、第一端板20和第二端板30中的每一个。
[0011]轴40在轴向的一部分具有大径部41。大径部41具有比轴40的其他部分更大的直径。转子铁芯10、第一端板20和第二端板30固定于大径部41。大径部41具有被压入至第一端板20的第一压入部41a和被压入至第二端板30的第二压入部41b。第一压入部41a和第二压入部41b各自是轴向上的大径部41的一部分。如后所述,在大径部41的外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突起42。
[0012]转子铁芯10具有层叠有多个电磁钢板11的结构。转子铁芯10整体上具有圆筒状的形状。在转子铁芯10的中心部形成有沿轴向贯穿的贯通孔12。轴40的大径部41通过压入或
烧嵌安装于转子铁芯10的贯通孔12。由此,转子铁芯10相对于轴40固定。在转子铁芯10中的、比贯通孔12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处形成有分别沿轴向贯穿的多个磁体插入孔13。在磁体插入孔13的每一个中插入有永磁体14。磁体插入孔13各自的轴向一端部由第一端板20封闭。磁体插入孔13各自的轴向另一端部由第二端板30封闭。
[0013]第一端板20和第二端板30各自具有圆板状的形状。第一端板20和第二端板30由SUS304等非磁性材料形成。第一端板20和第二端板30由非磁性材料形成是为了防止永磁体14的磁通泄漏到第一端板20或第二端板30而导致磁力下降。
[0014]在第一端板20的中心部形成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一贯通孔21。轴40的第一压入部41a被压入至第一贯通孔21中。由此,第一端板20相对于轴40固定。
[0015]第一端板20具有与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一端侧的端面10a接触的平板部22。平板部22具有环状的形状。平板部22当然设置于比轴40的第一压入部41a更靠外周侧。平板部22在以第一压入部41a为中心的周向上遍及整周地设置。平板部22的表面与转子铁芯10的端面10a无间隙地面接触。在沿轴向观察时,平板部22的外周侧端部即第一端板20的外周侧端部20a位于比转子铁芯10的外周面更靠内周侧。
[0016]另外,第一端板20具有翘曲部23,上述翘曲部23设置于比平板部22更靠内周侧且比轴40的第一压入部41a更靠外周侧。翘曲部23的内周侧端部即第一端板20的内周侧端部20b与第一压入部41a的外周面接触。翘曲部23在以第一压入部41a为中心的周向上遍及整周地设置。翘曲部23在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端板20的径向截面中,以越远离平板部22、即越靠近轴40就越远离转子铁芯10的端面10a的方式翘曲。另外,翘曲部23在上述径向截面中连续且平滑地连接到平板部22,并且以向转子铁芯10一侧凸出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包括:转子铁芯;端板,所述端板在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上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的端部;以及轴,所述轴沿所述轴向贯穿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端板中的每一个,所述端板具有:与所述转子铁芯接触的环状的平板部;以及设置于比所述平板部更靠内周侧且与所述轴接触的翘曲部,所述翘曲部在所述端板的径向截面中,以越远离所述平板部就越远离所述转子铁芯的方式翘曲。2.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具有:将在安装有转子铁芯的轴中的、位于所述转子铁芯的一端侧的第一压入部压入至被夹具支承的平板状的第一端板的第一贯通孔中的工序,所述夹具具有:平面部,所述平面部对所述第一端板进行支承;孔部,所述孔部形成于被所述平面部包围的位置,具有比所述第一贯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一压入部的直径中的任一个大的直径,并且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崎正文阿久津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