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润滑油脱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不锈钢圆筒式外壳支撑体、中间膜、内层膜的三层结构的设计方案,外层壳体起到了机械保护、机械传动的作用,中间层起到吸水和过滤润滑油的作用,内层起到了疏油,过滤水分子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润滑油开口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的设计方案,同时辅以高速剪切刀片设计,当润滑油连续从该离心分离端口进入到装置内时,即可马上被剪切成颗粒状液滴,洒向超疏油的内层膜,通过离心力,把水分子挤压出内层膜,而润滑油成分即留下来;这样既达到了油水分离目的,又避免了因大量的润滑油离心过滤分离时堵塞微孔膜的缺点。离心过滤分离时堵塞微孔膜的缺点。离心过滤分离时堵塞微孔膜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油水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的脱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是石油的重质馏分经减压蒸馏而得到的矿物油产品,它在机械设备中起到润滑、防锈、冷却、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在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在潮湿的环境下极易造成污染,不可避免地会混入水分,如:在海上长久航行的船舶、海上舰艇等,由于海洋气候湿气特别重,这些船舶的润滑油很容易混入水分,水分的存在会严重增加机械元件磨损,加速油液的氧化变质,有时水分含量太高,还会引起发动机“爆缸”,把设备完全破坏。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及时清除润滑油中的水分。现有技术比如:普通离心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与过滤
…
等系列专利或者专有技术最大的缺点都是脱水不彻底。这严重影响了润滑油的产品品质。所以,研究一种新型的润滑油脱水技术非常必要。为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润滑油的油水分离现有技术脱水不彻底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包括润滑油离心分离并过滤脱去水分的工艺,即:一种新型的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本装置可大大提高润滑油的水分去除率,基本能做到彻底去除润滑油在生产、储运及使用过程中混入的水分。同时生产效率高,可以连续运行,也可以直接与设备相连。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4]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是一种连接到高速电机主轴上的一个带有膜分离系统的圆筒式开口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三大部分:一.“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2”、二.“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中间膜3”,三.“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内层膜4”,其特征在于:上述三部分构成一套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整体装置。
[0005]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2”(如图2)包括:网孔式不锈钢支撑体外壳2和处于其芯部中心线上的多个不锈钢离心剪切刀口5(如图5)。
[0006]进一步的,根据如上所述的“不锈钢离心剪切刀口5(如图5)”,其特征在于:该刀口位于“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的芯部中心线上,随着高速电机带动“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的高速运转,该刀口也高速运转,把从装置入口端加入的润滑油高速剪切成液滴,这些液滴被洒向内层膜4的表面,通过离心力,把水分子挤压出内层膜4、被中间膜3吸收,然后随着中间膜3上吸收的水量的增加,水分子就被离心力甩出外壳支撑体2,与此同时,由于内层膜的微孔无法透过润滑油成分,脱水后的润
滑油即留在内层膜内表面。
[0007]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中间膜3”为一种亲水性微孔膜、其微孔膜的孔径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润滑油中任何成分通过;
[0008]进一步的,根据如上所述的“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中间膜3”,其特征在于:其中间膜3的材料可采用如聚氨酯、或者聚丙烯酰胺等亲水性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制造。
[0009]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内层膜4”为一种超疏油或者超双疏(疏水疏油)的微孔膜,其微孔膜的孔径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润滑油中任何成分通过;
[0010]进一步的,根据如上所述的“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内层膜4”,其特征在于:其内层膜4的材料可采用如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制造,也可以采用其它超疏油、超双疏材料以及仿生材料微孔膜制造。
[0011]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是需要放入一个容器中,并与一高速电机相连接,同时把“含水润滑油输入端口6”接上含水润滑油输入管、“脱水后润滑油输出端口7”接上润滑油输出管使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采用了三层结构的设计方案,外层壳体起到了机械保护、机械传动的作用,中间层起到吸水和过滤润滑油的作用,内层起到了疏油,过滤水分子的作用。
[0014]2、本技术采用了开口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的设计方案,同时辅助以高速剪切刀片设计,当润滑油连续从该离心分离端口进入到装置内时,即可马上被剪切成颗粒状液滴,洒向超疏油的内层膜,避免了大量的润滑油离心过滤分离时堵塞微孔膜的缺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中间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内层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不锈钢离心剪切刀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1、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2、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中间膜3、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内层膜4、不锈钢离心剪切刀口5、含水润滑油输入端口6、脱水后润滑油输出端口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本技术“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1”包括: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2、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中间膜3、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内层膜4、不锈钢离心剪切刀口5、含水润滑油输入端口6、脱水后润滑油输出端口7。
[0023]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2”(如图2)包括:网孔式不锈钢支撑体外壳2和处于其芯部中心线上的的多个不锈钢离心剪切刀口5(如图5)。
[0024]进一步的,根据如上所述的“不锈钢离心剪切刀口5(如图5)”,其特征在于:该刀口位于“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的芯部中心线上,随着高速电机带动“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的高速运转,该刀口也高速运转,把从装置入口端加入的润滑油高速剪切成液滴,这些液滴被洒向内层膜4的表面,通过离心力,把水分子挤压出内层膜4、被中间膜3吸收,然后随着中间膜3上吸收的水量的增加,水分子就被离心力甩出外壳支撑体2,与此同时,由于内层膜的微孔无法透过润滑油成分,脱水后的润滑油即留在内层膜内表面。
[0025]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润滑油开口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其包括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中间膜、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内层膜;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包括网孔式不锈钢支撑体外壳和处于其芯部中心线上的多个不锈钢离心剪切刀口;该刀口位于不锈钢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外壳支撑体的芯部中心线上;圆筒式连续离心脱水装置中间膜为一种亲水性微孔膜、其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麒钧,王麒宁,王海人,郭志光,屈钧娥,叶洋,吴松,
申请(专利权)人:王麒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