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648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方法,属于梁模板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模板单体、第二模板单体、紧固机构和锁紧部件,所述第一模板单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一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模板单体包括第三侧板、第二底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连接,第三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匹配的第三卡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便于运输,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成本的技术效果。成本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梁模板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梁模板一般分为钢模板和木模板,钢模板和木模板的设计制作以及材料成本较高,预制装配式梁模板是在工厂预制成形运后再输送至现场。
[0003]目前,在现有的梁模板技术中,通常是在工厂中将钢模板或者木模板预制成形后再输送至施工现场,根据所需制作的梁的结构,预先制作出钢模板或者木模板。但是,预先制作出钢模板或者木模板后,模板的材质较重,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同时,需要耗费大量的钢铁和林业资源,不利于环保,并且在梁养护成型后需要进行拆模,容易对梁表面和内部造成损伤,成本高、经济性差。
[0004]综上所述,在现有的梁模板技术中,存在着模板不便于运输,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模板不便于运输,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模板单体、第二模板单体、紧固机构和锁紧部件,所述第一模板单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一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模板单体包括第三侧板、第二底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匹配的第三卡接头,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相匹配的第四卡接头,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头相匹配的第三卡接槽,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头相匹配的第四卡接槽;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侧板、第一紧固底板、第二紧固侧板,所述第一紧固侧板和所述第一紧固底板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侧板和所述第一紧固底板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侧板、所述第一紧固底板和所述第二紧固侧板合围形成紧固空间,所述第三卡接头、所述第四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均位于所述紧固空间内;所述锁紧部件包括锁紧杆和锁紧器,所述锁紧杆贯穿所述第一紧固侧板和所述第二紧固侧板与所述锁紧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侧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紧固侧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锁紧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锁紧器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锁紧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锁紧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第一底板和第二侧板均采用混泥土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三侧板、第二底板和第四侧板均采用混泥土材料制作而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板单体还包括:多个第一凸点,多个所述第一凸点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板单体还包括:多个第二凸点,多个所述第二凸点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大于30mm,所述第二侧板的厚度大于30mm,所述第三侧板的厚度大于30mm,所述第四侧板的厚度大于30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侧板的厚度是200mm,所述第一紧固底板的厚度是200mm,所述第二紧固侧板的厚度是200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相垂直,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相垂直,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相垂直,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相垂直。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间距与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紧固侧板和所述第二紧固侧板的间距。
[0015]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三卡接头插入第一卡接槽,且将第四卡接头插入第二卡接槽;采用第一紧固侧板和第二紧固侧板对插入第一卡接槽的第三卡接头进行夹紧,以及采用第一紧固侧板和第二紧固侧板对插入第二卡接槽的第四卡接头进行夹紧;采用锁紧杆贯穿第一紧固侧板和第二紧固侧板与锁紧器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以及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吊入钢筋;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以及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浇筑混凝土。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通过第一模板单体中第一侧板和第一底板连接,第二侧板和第一底板连接,第一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头,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头,第一侧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槽,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槽。第二模板单体中第三侧板和第二底板连接,第四侧板和第二底板连接,第三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接槽相互匹配的第三卡接头,第四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卡接槽相匹配的第四卡接头,第三侧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接头相互匹配的第三卡接槽,第四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卡接头相互匹配的第四卡接槽。紧固机构中第一紧固侧板和第一紧固底板连接,第二紧固侧板和第一紧固底板连接,第一紧固侧板、第一紧固底板和第二紧固侧板合围形成紧固空间,第三卡接头、第四卡接头、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均位于所述紧固空间的内部。锁紧部件中锁紧杆贯穿第一紧固侧板和第二紧固侧板与锁紧器连接。这样在施工过程中,第一模板单体、第二模板单体、紧固机构和锁紧部件可以在工厂中分别预制成形,然后将第一模板单体、第二模板单体、紧固机构和锁紧部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再将第三卡接头插入第一卡接槽,第四卡接头插入第二卡接槽,通过第一紧固侧板和第二紧固侧板对插入第一卡接槽的第三卡接头进行夹紧,以及第一紧固侧板和第二紧固侧板对插入第二卡接槽的第四卡接头进行夹紧,锁紧杆的两端贯穿第一紧固侧板和第二紧固侧板后分别与锁紧器连接,再将钢筋吊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空
间内,并且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继而将第一模板单体、第二模板单体、紧固机构和锁紧部件分别进行运输,减小体积,使得运输便捷,有利于降低成本。从而达到便于运输,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的示意图三;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的示意图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模板单体、第二模板单体、紧固机构和锁紧部件,所述第一模板单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一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模板单体包括第三侧板、第二底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匹配的第三卡接头,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相匹配的第四卡接头,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头相匹配的第三卡接槽,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头相匹配的第四卡接槽;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侧板、第一紧固底板、第二紧固侧板,所述第一紧固侧板和所述第一紧固底板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侧板和所述第一紧固底板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侧板、所述第一紧固底板和所述第二紧固侧板合围形成紧固空间,所述第三卡接头、所述第四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均位于所述紧固空间内;所述锁紧部件包括锁紧杆和锁紧器,所述锁紧杆贯穿所述第一紧固侧板和所述第二紧固侧板与所述锁紧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侧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紧固侧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锁紧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锁紧器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锁紧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锁紧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模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第一底板和第二侧板均采用混泥土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三侧板、第二底板和第四侧板均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加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