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39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假体,颈椎假体包括:实体层,实体层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共同围成容纳腔,前侧板为弧形结构,前侧板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多孔层,多孔层填充于容纳腔;其中,颈椎假体具有第一植骨孔,第一植骨孔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穿多孔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颈椎假体还具有第二植骨孔,第二植骨孔贯穿前侧板并伸入多孔层内。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颈椎假体无法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增大植骨骨量的问题。下增大植骨骨量的问题。下增大植骨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假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假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颈椎假体。

技术介绍

[0002]颈椎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疾病之一,采用经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疾病常用的手术方法,该手术通过在病变椎体部位植入颈椎假体,以达到重建颈椎节段的目的。
[0003]在相关技术中,颈椎假体由钛笼和颈椎钢板组成,由于钛笼和颈椎钢板的设计原因,颈椎假体无法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增大植骨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颈椎假体,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颈椎假体无法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增大植骨骨量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假体,颈椎假体包括:实体层,实体层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共同围成容纳腔,前侧板为弧形结构,前侧板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多孔层,多孔层填充于容纳腔;其中,颈椎假体具有第一植骨孔,第一植骨孔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穿多孔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颈椎假体还具有第二植骨孔,第二植骨孔贯穿前侧板并伸入多孔层内。
[0006]进一步地,第二植骨孔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0007]进一步地,第二植骨孔的侧壁为弧面,第二植骨孔的中部向前弯曲。
[0008]进一步地,第二植骨孔的上端与前侧板的上端的距离以及第二植骨孔的下端与前侧板的下端的距离均为A,其中,2mm≤A≤4mm;和/或,第一植骨孔和第二植骨孔的最小距离为B,其中,2mm≤B≤4mm。
[0009]进一步地,前侧板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板体本体、四个连接段以及两个过渡段,两个过渡段分别位于板体本体的左侧和右侧,过渡段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段与板体本体上端和下端连接,两个过渡段分别与后侧板的左侧和右侧相连接,板体本体、连接段以及过渡段共同围成窗口,多孔层延伸至窗口。
[0010]进一步地,后侧板与过渡段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0011]进一步地,多孔层包括骨小梁结构,多孔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多孔层的上端面凸出实体层的上端面,多孔层的下端面凸出实体层的下端面。
[0012]进一步地,多孔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具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凸起;和/或,骨小梁结构的孔隙直径在600μm至800μm之间。
[0013]进一步地,颈椎假体具有观察孔,观察孔由前至后依次贯穿前侧板、多孔层以及后侧板;颈椎假体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第二植骨孔,观察孔位于两个第二植骨孔之间;颈椎假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观察孔。
[0014]进一步地,后侧板的外表面采用抛光处理;和/或,颈椎假体采用3D打印制成。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颈椎假体包括实体层和多孔层,实体层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共同围成容纳腔,多孔层填充于容纳腔。颈椎假体具有第一植骨孔和第二植骨孔,第一植骨孔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穿多孔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二植骨孔贯穿前侧板并伸入多孔层内。采用上述结构的颈椎假体,由于颈椎假体包括前侧板和后侧板组成的实体结构,相比于钛笼的设计,增强了结构强度,并且颈椎假体设置有第一植骨孔和第二植骨孔,在增强了颈椎假体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利用两个植骨孔在不同位置同时植骨可以增大植骨的骨量。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假体的轴侧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假体的前视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假体的后视图;
[0020]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假体的侧视图;
[0021]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假体的俯视图;
[0022]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假体植入人体后的侧视图;
[0023]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假体植入人体后的又一侧视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实体层;11、前侧板;111、弧形结构;112、板体本体;113、连接段;114、过渡段;12、后侧板;13、窗口;14、通孔;
[0026]20、多孔层;21、凸起;
[0027]30、第一植骨孔;
[0028]40、第二植骨孔;41、弧面;
[0029]50、观察孔;
[0030]60、上椎体;61、下椎体;62、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颈椎假体,该颈椎假体包括实体层10和多孔层20,实体层10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共同围成容纳腔,前侧板11为弧形结构111,前侧板11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多孔层20填充于容纳腔。其中,颈椎假体具有第一植骨孔30,第一植骨孔30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穿多孔层2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颈椎假体还具有第二植骨孔40,第二植骨孔40贯穿前侧板11并伸入多孔
层20内。
[0033]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该颈椎假体包括实体层10和多孔层20,实体层10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共同围成容纳腔,多孔层20填充于容纳腔。颈椎假体具有第一植骨孔30和第二植骨孔40,第一植骨孔30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穿多孔层2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二植骨孔40贯穿前侧板11并伸入多孔层20内。采用上述结构的颈椎假体,由于颈椎假体包括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组成的实体结构,相比于钛笼的设计,增强了结构强度,并且颈椎假体设置有第一植骨孔30和第二植骨孔40,在增强了颈椎假体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利用两个植骨孔在不同位置同时植骨可以增大植骨的骨量。具体地,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组成的实体结构,能够保证颈椎假体植入人体后,在上下椎体之间形成足够的压缩刚度,防止颈椎假体塌陷,增强轴向的稳定性。
[0034]需要说明的是,前侧板11为弧形结构111,指的是,前侧板11为弧形板,弧形板的两端朝向靠近后侧板12的方向弯曲,弧形板的中部朝向远离后侧板12的方向弯曲,且弧形板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0035]在本实施例中,后侧板为实体结构,可以防止植骨植入人体后,植骨向人体后侧位移。
[0036]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植骨孔40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孔。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增大植骨的体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假体包括:实体层(10),所述实体层(10)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所述前侧板(11)和所述后侧板(12)共同围成容纳腔,所述前侧板(11)为弧形结构(111),所述前侧板(11)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多孔层(20),所述多孔层(20)填充于所述容纳腔;其中,所述颈椎假体具有第一植骨孔(30),所述第一植骨孔(30)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多孔层(2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颈椎假体还具有第二植骨孔(40),所述第二植骨孔(40)贯穿所述前侧板(11)并伸入所述多孔层(2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植骨孔(40)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植骨孔(40)的侧壁为弧面(41),所述第二植骨孔(40)的中部向前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植骨孔(40)的上端与所述前侧板(11)的上端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植骨孔(40)的下端与所述前侧板(11)的下端的距离均为A,其中,2mm≤A≤4mm;和/或,所述第一植骨孔(30)和所述第二植骨孔(40)的最小距离为B,其中,2mm≤B≤4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11)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板体本体(112)、四个连接段(113)以及两个过渡段(114),两个所述过渡段(114)分别位于所述板体本体(112)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过渡段(11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宁李健袁博文相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贝尔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