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和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38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和电机。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插针,设于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插针插入第二壳体;连接线,设于第二壳体上,与插针相连。本申请通过设置能够连接电机内部用电结构的插针和第一壳体,并配合设置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以及在第二壳体内设置可同步连接插针的连接线。免去了焊接连接线和绕组的工艺步骤。相较于焊接工艺,插接连接结构可以省去大量人力成本,且可以显著缩短生产工时,从而解决了焊接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组件和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和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机绕组需要人工焊接电源线,还需要设置导线夹,从而导致电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焊接作业,以至于消耗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并且,人工焊接所消耗的时间也较长,进而导致成产周期的延长,增加了生产成本。
[0003]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攻克上述技术缺陷的连接组件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连接组件。
[000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用于电机,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插针,设于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插针插入第二壳体;连接线,设于第二壳体上,与插针相连。
[0008]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机的连接组件,其中电机中包括绕组,为满足电机的电连接需求,绕组需通过连接组件与外部供电电路或控制电路相连接,以通过供电信号控制电机工作。
[0009]对于该电连接需求,相关技术是在生产电机的过程中通过焊接完成绕组和外部线路的电连接。但在焊接过程中,多线焊接的对应线序难以把控,极易出现错焊漏焊的问题,导致电机失效,次品率居高不下。并且焊接过程中的焊料容易滴溅在电连接线束或电路板上,一方面会造成短路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后期电机工作振动过程中,脱落的焊料会在电机内部产生异响,增大了电机的工作噪声。另外,焊接作业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且工艺时长较长,不利于电机的高效生产和低成本生产。
[0010]对此,本申请设置了一种可以通过插接满足电机上绕组的电连接需求的连接组件。具体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插针,第一壳体用于定位安装插针,插针的一端能够与电机中的绕组相连接。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和连接线,第二壳体用于固定连接线,连接线定位安装在第一壳体上,连接线能够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对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后可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在一起。将第一壳体逐步靠近第二壳体的过程中,插针插入第一壳体,在完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后,插接在第二壳体上的插针与第二壳体上所固定的连接线相接,从而可以使电机外部的电信号可以经由连接线和插针传递至绕组中。对应地,在维护电机内部结构时,可以在解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关系后,拔出第二壳体和连接线,以使插针由第二壳体内退除,以自由断开电连接。
[0011]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能够连接电机内部用电结构的插针和第一壳体,并配合设置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以及在第二壳体内设置可同步连接插针的连接线。免去了焊接连接线和绕组的工艺步骤,具体将插针插入第二壳体,并将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相连接,即可完成连接线与绕组的电连接。相较于焊接工艺,插接连接结构可以省去大量人力成本,且可以显著缩短生产工时,从而解决了焊接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同时免去焊接工艺还解决了飞溅焊料所引起的电机故障、工作异响的技术问题。并且在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位置无误的情况下,即可保证连接线和绕组的连接线序准确无误,解决了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错焊漏焊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连接组件结构,实现电机的模块化设计,提升电机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0012]另外,该结构可以通过解除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间的连接关系将连接线拆卸下来。而相关技术中焊接在绕组上的电源线无法在维护过程中拆下,会对维护操作带来干涉、遮挡等不利条件,并且焊接的电源线可能在维护过程中因拉拽而脱落。而本申请所提出的连接组件可通过拆下第二壳体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进而实现降低电机维护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连接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组件还包括:端子,设于第二壳体上,连接线的端部插接于端子内,插入第二壳体的插针与端子相接触。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对连接组件的结构做出进一步限定。具体地,连接线上临近第一壳体的一端为连接线的前端,对应地,连接线上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为连接线的后端,连接线的后端用于连接电机外部的供电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其中电信号可在端子中传递。在此基础上,连接组件上还设置有端子,端子内部设置有插接空间,连接线的前端插接在该插接空间内。其中,在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在一起时,插入第二壳体的插针与第二壳体上的端子相接触,从而形成由连接线、端子、插针组成的电连接通路,外部供电结构所发出的电信号即可通过该电连接通路传递至绕组等用电结构上。通过设置端子一方面可以为安装连接线提供便利条件,降低杂乱的导线漏连错连的概率。另一方面,相较于插针与导线直接接触构成通路的技术方案来说,设置端子可以扩大有效接触面积,避免插入第二壳体的插针无法通过有效接触形成通路。进而实现了优化连接组件电连接可靠性,降低连接组件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端子为多个,每个端子上插接一个连接线,多个端子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端子和连接线的数目和分布方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线,在第一腔体的定位下,多个连接线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第一方向为连接组件的宽度方向。其中,每个连接线的前端均设置有一个端子,或端子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插接空间,每个插接空间内插接一个连接线。通过将多个连接线并排设置,一方面可以为布线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压缩连接组件的厚度,缩减连接组件在电机中所占用的空间,以减小电机的尺寸。进而实现优化连接线分布方式,为连接组件和电机的轻量化设计和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00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包括:收纳部,包括通孔以及与通孔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槽;端子设于第一定位槽上,插入第二壳体的插针穿设于通孔中。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二壳体的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每个连接线的前端均设置有一个端子,在此基础上对第二壳体的结构做出展开说明。具体地,第二壳体包括收纳部,收纳部用于将多个端子收纳在第一方向上,确保多个连接线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其中,收纳部内部形成有通孔和第一定位槽,通孔贯穿收纳部。多个第一定位槽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且通孔和第一定位槽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该第二方向即端子和部分连接线在收纳部内部的延伸方向。装配过程中,依次将多个端子嵌入第一定位槽即可保证多个第一端子排列在第一方向上。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线将插针对准收纳部上的通孔,其后拖动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以使插针插入通孔,待第二壳体处于预定安装位置时,插入至通孔的插针与端子相接触,以形成通路。其中,端子可部分插入通孔,也可以设置在通孔背离第一壳体的开口处,对此本申请不作硬性限定,满足电连接需求即可。通过设置收纳部,实现了多个端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组件,用于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插针,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插针插入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插针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子,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连接线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端子内,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插针与所述端子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为多个,每个所述端子上插接一个所述连接线,多个所述端子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收纳部,包括通孔以及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端子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上,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通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部,与所述收纳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端子锁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槽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一固线部,与所述收纳部相连,包括第二定位槽;所述连接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上,用于将所述连接线的延伸方向固定在第二方向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和所述第一固线部为一体式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固线部,与所述第一固线部相连,所述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固线部和所述第二固线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定旺甘峰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