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及其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30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缆索吊地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及其建立方法,所述组合式地锚包括锚碇结构和若干预应力锚索,所述锚碇结构包括构筑物桩基,所述锚碇结构内预埋有若干管件、若干预埋杆和若干预埋板,所述预应力锚索一端穿过所述管件后锚接于所述锚碇结构,另一端锚固于地下,所述预埋杆端部穿过所述预埋板后伸出所述锚碇结构,所述预埋杆能够可拆卸连接锚固端头,所述锚固端头用于连接起重吊装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式地锚建设方法简单,为起重吊装索提供稳定的后锚固力,为设置临时地锚困难的山区地区提供结构稳定、施工方便的地锚结构,节约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实现了锚碇结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了起重吊装的安全。起重吊装的安全。起重吊装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及其建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缆索吊地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及其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地锚主要型式有桩式地锚和重力式地锚,主要是为大型起重吊装等施工过程中提供后锚固力而设计施工的临时构造物,以保证起重吊装过程中的安全。
[0003]在山区的高速路建设中,尤其是拱桥、悬索桥和斜拉桥等桥梁建设中,需要设置地锚以完成起重吊装的施工,但是,山区坡陡壑深,工作面狭小,环境要求苛刻,无法提供有效作业面,往往不具备新建地锚作为临时结构的空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用于地锚的建设,导致山区地区桥梁建设成本较高且工期较长。
[0004]所以,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山区地区地锚设置困难,不能为起重吊装的施工提供稳定的后锚力,影响山区地区建设施工成本和工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及其建立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包括锚碇结构和若干预应力锚索,所述锚碇结构包括构筑物桩基,所述锚碇结构内预埋有若干管件、若干预埋杆和若干预埋板,所述预应力锚索一端穿过所述管件后通过配套的锚具锚接于所述锚碇结构,另一端锚固于地下,所述预埋杆端部穿过所述预埋板后伸出所述锚碇结构,所述预埋杆能够可拆卸连接锚固转接件,所述锚固转接件用于连接起重吊装索。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通过在永久性结构的构筑物桩基上配合设置临时性结构的预应力锚索,组合形成永临结合的地锚结构形式,为起重吊装索提供稳定的后锚固力,为设置临时地锚困难的山区地区提供了结构稳定、施工方便的地锚结构,节约了山区地区建设构筑物的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由于预应力锚索和起重吊装索相对锚碇结构朝向相反方向施加拉力,预应力锚索的后锚固力与起重吊装索的前拉力相互抵消,使得锚碇结构内力值稳定,维持在较小值,实现了锚碇结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了起重吊装的安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锚碇结构还包括承台,所述承台设置在所述桩基顶部,所述桩基和所述承台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件,所述桩基和所述承台的钢筋相互连接。承台用于抬高桩基高度,增加所有预埋件的预埋区域,确保所有预埋件的预埋稳定性,同时,承台与桩基的钢筋相互连接,能够增加桩基的整体稳定性和抗载荷强度,为构筑物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构筑物为桥梁,所述桩基为桥梁桩基,所述承台能够
用于支撑上方桥梁墩柱。使得该组合式地锚能够适应于山区拱桥、悬索桥和斜拉桥等桥梁建设施工中起重吊装索的快捷、安全的建立和使用,缩短桥梁建设工期,节约相应的成本。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锚碇结构上设置倾斜侧壁,所述预埋板设置在所述倾斜侧壁上,所述预应力锚索锚接于所述倾斜侧壁,使所述预应力锚索与所述桩基的夹角大于0
°
小于90
°
。将预应力锚索倾斜安装,能够较容易的锚固于锚碇结构临近的山区坡面上,且使预埋板倾斜设置,能够适应于起重吊装索的张拉和支撑方向,能够使预应力锚索和起重吊装索的施力方向相近,实现预应力锚索的后锚固力与起重吊装索的前拉力的最大程度抵消,进一步确保构筑物桩基部分的整体稳定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预应力锚索的锚固端和所述起重吊装索的锚固端错位分区排列设置在所述倾斜侧壁上。即预应力锚索的锚固端和起重吊装索的锚固端分别阵列排列设置后,再交错布置,使承台受力面的受力均匀,确保承台的结构稳定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预埋杆上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和所述预埋杆之间通过水泥浆固定,相邻所述套管之间设置连通管连通。使得预埋杆受到套管的防护,增加预埋杆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寿命,能够通过一定的压力实现多根套管与预埋杆之间空间的水泥浆全灌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管上套设至少一个螺旋筋,所述螺旋筋位于所述预埋杆远离所述预埋板的一侧,靠近所述预埋杆端部配套的锚固垫板。螺旋筋用于增加预埋杆的强度,提高预埋杆在张拉过程中的稳定性,且能够增加预埋杆与锚碇结构成型时的接触面,保证预埋杆的预埋稳定性。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管件为钢管,所述预埋杆为精轧螺纹钢,所述套管为波纹管。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锚固转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锚固端头、扣索转向件和扣索锚固件,所述锚固端头转动连接扣索转向件,所述扣索转向件转动连接扣索锚固件,所述扣索锚固件用于连接所述起重吊装索。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预埋板后方的所述锚碇结构内排列设置若干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与所述预埋板平行设置。进一步提高锚碇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提高所有预埋件与锚碇结构的预埋锚接稳定性。
[0017]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起重吊装重量,计算锚碇结构所承受的拉力大小,得到起重吊装索在锚碇结构上的锚固端数量;S2:结合S1,根据单根预应力锚索的额定拉力值,得出预应力锚索在锚碇结构上的锚固端数量;S3:结合S2,准备预埋板和预埋杆,每个预埋板上设置有若干锚固孔,每个所述锚固孔内配设一根预埋杆;S4:绑扎钢筋笼,在钢筋笼中预埋绑扎预埋板和管节,使预应力锚索的锚固端和起重吊装索的锚固端能够错位分区排列设置;S5:采用数值模拟和/或理论分析的方法,模拟起重吊装索和预应力锚索的张拉工序,获得优选张拉工序;S6:浇筑混凝土,成型锚碇结构,在锚碇结构强度到达设定值后,按S5获得优选张拉工序对预应力锚索进行预应力张拉。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的建立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构的构筑物桩基配合临时性结构的预应力锚索,组合形成永临结合的地锚结构,建设方法简单,节约了山区地区建设构筑物的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采用预先模拟张拉工序获得优选张拉工序,使预应力锚索的张拉工序与实际起重吊装顺序相适应,在实现锚碇结构的整体结构
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了起重吊装的安全。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S4中,预埋杆通过配套的锚固垫板锚接于钢筋笼中,通过钢丝进行限位。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S4中,还包括在预埋杆上套设套管,在套管上套设螺旋筋,在套管内压注填装水泥浆的步骤。
[00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永久性结构的构筑物桩基上配合设置临时性结构的预应力锚索,组合形成永临结合的地锚形式,为起重吊装索提供稳定的后锚固力,为设置临时地锚困难的山区地区提供了结构稳定、施工方便的地锚结构,节约了山区地区建设构筑物的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2、由于预应力锚索和起重吊装索相对锚碇结构朝向相反方向施加拉力,预应力锚索的后锚固力与起重吊装索的前拉力相互抵消,使得锚碇结构内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其特征在于,包括锚碇结构(1)和若干预应力锚索(2),所述锚碇结构(1)包括构筑物桩基(11),所述锚碇结构(1)内预埋有若干管件(3)、若干预埋杆(4)和若干预埋板(5),所述预应力锚索(2)一端穿过所述管件(3)后通过配套的锚具锚接于所述锚碇结构(1),另一端锚固于地下,所述预埋杆(4)端部穿过所述预埋板(5)后伸出所述锚碇结构(1),所述预埋杆(4)能够可拆卸连接锚固转接件(7),所述锚固转接件(7)用于连接起重吊装索(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碇结构(1)还包括承台(12),所述承台(12)设置在所述桩基(11)顶部,所述桩基(11)和所述承台(1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件,所述桩基(11)和所述承台(12)的钢筋相互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碇结构(1)上设置倾斜侧壁(13),所述预埋板(5)设置在所述倾斜侧壁(13)上,所述预应力锚索(2)锚接于所述倾斜侧壁(13),使所述预应力锚索(2)与所述桩基(21)的夹角大于0
°
小于90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2)的锚固端和所述起重吊装索(6)的锚固端错位分区排列设置在所述倾斜侧壁(13)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杆(4)上套设有套管(8),所述套管(18)和所述预埋杆(4)之间通过水泥浆固定,相邻所述套管(8)之间设置连通管(9)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的组合式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8)上套设至少一个螺旋筋(10),所述螺旋筋(10)位于所述预埋杆(4)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香健侯凯文罗小斌匡志强沈耀唐雁云叶增鑫黄志发黄崧黄酉马瑞艺班贵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