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式的牛蛙养殖繁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23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牛蛙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棚式的牛蛙养殖繁育设备。本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传统的牛蛙养殖繁育不利于集中式的大棚养殖。它包括大棚结构和沟体结构,大棚结构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沟体结构,大棚结构包括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第一棚体设在大棚结构的内部一侧,第一棚体的侧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棚体,第一棚体包括顶棚架、防护架、支撑架、透气层、插接块、连通沟槽板和适配架块,顶棚架的侧部固定连接有适配架块,顶棚架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架。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结构的连接组合,方便进行大棚的搭设工作,利于集中式的大棚养殖,方便进行大棚内部的防护工作,有助于整体的养殖生产工作。有助于整体的养殖生产工作。有助于整体的养殖生产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棚式的牛蛙养殖繁育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牛蛙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棚式的牛蛙养殖繁育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牛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牛蛙养殖是当今国内外新起的一种特种经济养殖业,通过集中的养殖,可进行繁育工作,方便进行牛蛙的生长,有助于养殖行业的组建,但是目前的牛蛙养殖繁育设备存在不利于喷淋式环境提供工作,不方便进行牛蛙的生长,同时存在不利于大棚式一体化的搭建功能,需要进行改进。
[0003]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现有技术方案:
[0004]专利1:申请号:CN202021494881.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牛蛙养殖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牛蛙养殖箱、第二牛蛙养殖箱、第三牛蛙养殖箱、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一沉淀罐,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第一隔网、第二出水管、第二沉淀罐、第四进水管、第五进水管、第二隔网以及第三出水管。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多次利用牛蛙养殖箱排出的水,然后再从净水源补充水,可以显著节约用水;通过设置沉淀罐,可以尽量保证二次利用的水的干净程度;通过设置隔网,可以将牛蛙养殖箱内排出的水内的残渣隔离在沉淀罐内,但是该专利存在不利于喷淋式环境提供工作,不方便进行牛蛙的生长。
[0005]专利2:申请号:CN202021491897.X,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循环牛蛙养殖系统,包括地下水源、多个牛蛙养殖池、沉淀渠、排水渠、水泵、进水管、第一排水管、隔网以及第二排水管,所述水泵放置于所述地下水源内,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另一端设置于牛蛙养殖池的一端,所述牛蛙养殖池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沉淀渠连通,所述沉淀渠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渠连通,所述隔网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水管的进水口。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利用地下水源来养殖牛蛙,不但成本低,而且水质好,利于牛蛙健康;通过设置沉淀渠,可以将牛蛙养殖池内的残渣粪便等收集起来,用作肥料种植庄稼;通过控制第一排水管的排水量,可以调节牛蛙养殖池内的水循环效率,实现节水,但是该专利存在不利于大棚式一体化的搭建功能,影响使用设置。
[0006]通过以上的检索发现,以上技术方案不能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新颖性;并且以上专利文件的相互组合不能破坏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传统的牛蛙养殖繁育不利于集中式的大棚养殖。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大棚式的牛蛙养殖繁育设备,它包括大棚结构和沟体结构,所述大棚结构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沟体结构;
[0009]所述大棚结构包括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所述第一棚体设在大棚结构的内部一侧,所述第一棚体的侧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棚体;
[0010]所述第一棚体包括顶棚架、防护架、支撑架、透气层、插接块、连通沟槽板和适配架
块,所述顶棚架的侧部固定连接有适配架块,所述顶棚架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的前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位置与插接块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前部设有透气层,所述顶棚架的下部与透气层相固定连接,所述适配架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沟槽板。
[0011]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顶棚架、防护架、支撑架、透气层、插接块、连通沟槽板和适配架块的连接组合,方便进行大棚的搭设工作,利于集中式的大棚养殖,方便进行大棚内部的防护工作,有助于整体的养殖生产工作。
[0012]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传统的牛蛙养殖繁育不利于湿化环境的营造。
[0013]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沟体结构包括传导连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喷淋部件、斜板架和导水沟,所述传导连管的侧部与第一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下部与第二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支管的底部与喷淋部件相连通,所述喷淋部件的侧部与斜板架相限位连接,所述斜板架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导水沟。
[0014]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传导连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喷淋部件、斜板架和导水沟的组合连接,实现湿化环境的营造,有助于牛蛙养殖繁育工作,提供必需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水沟的形成,方便进行集中化的养殖工作。
[0015]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传统的牛蛙养殖繁育不利于连通化的水体传输导排任务。
[001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淋部件包括阀口架、配合管、第一喷淋盘和第二喷淋盘,所述阀口架的侧端与配合管相连通,所述配合管的侧部与第一喷淋盘、第二喷淋盘相连通。
[0017]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阀口架、配合管、第一喷淋盘和第二喷淋盘的组合连接,方便进行水体的连导输出工作,通过阀口架、配合管的连通,将水体传输至第一喷淋盘、第二喷淋盘位置处,通过第一喷淋盘、第二喷淋盘实现导排的工作。
[0018]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传统的牛蛙养殖繁育不利于集中式的喷淋导水工作。
[001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喷淋盘、第二喷淋盘上对称开设有喷淋口。
[0020]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喷淋盘、第二喷淋盘上对称开设有喷淋口,实现集中的导排工作,方便进行水体的连通,有助于潮湿环境的营造,方便进行整体的组合生产工作,有利于牛蛙的生长,第一喷淋盘、第二喷淋盘帮助提供必要的环节支持。
[0021]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传统的牛蛙养殖繁育不利于大棚的快速组装搭建工作。
[002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棚体、第二棚体通过适配架块相插接设置。
[0023]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棚体、第二棚体、适配架块的连接设置,实现快速的组合连接,方便进行大棚的组建工作,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减少施工的成本,方便节省大棚搭建的费用,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0024]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传统的牛蛙养殖繁育不利于大棚的快速
支撑连接工作。
[002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接块与外界的土体相固定连接。
[0026]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插接块与外界的土体相固定连接,实现快速的组装连接,方便进行快速的定位安装工作,且方便进行紧密的连接,提供辅助的定位连接工作,方便进行后期的加固连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能。
[0027]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传统的牛蛙养殖繁育不利于大棚的透气工作。
[002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层上开设有槽体,通过槽体与外界相连通。
[0029]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透气层上开设有槽体,通过槽体与外界相连通,方便进行第一棚体内部的透气工作,且槽体上可设置网层结构,防止牛蛙逃窜,造成经济损失,方便进行牛蛙的养殖生产工作。
[0030]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式的牛蛙养殖繁育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大棚结构(1)和沟体结构(2),所述大棚结构(1)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沟体结构(2);所述大棚结构(1)包括第一棚体(3)和第二棚体(4),所述第一棚体(3)设在大棚结构(1)的内部一侧,所述第一棚体(3)的侧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棚体(4);所述第一棚体(3)包括顶棚架(5)、防护架(6)、支撑架(7)、透气层(8)、插接块(9)、连通沟槽板(10)和适配架块(11),所述顶棚架(5)的侧部固定连接有适配架块(11),所述顶棚架(5)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架(6),所述防护架(6)的前部设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底部位置与插接块(9)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7)的前部设有透气层(8),所述顶棚架(5)的下部与透气层(8)相固定连接,所述适配架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沟槽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式的牛蛙养殖繁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结构(2)包括传导连管(12)、第一支管(13)、第二支管(14)、喷淋部件(15)、斜板架(16)和导水沟(17),所述传导连管(12)的侧部与第一支管(13)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13)的下部与第二支管(14)相连通,所述第二支管(14)的底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铠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