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廷栋专利>正文

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152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1
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包括中空的握把,所述握把上部中侧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左侧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调节杆下侧转动连接有长杆,所述握把中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中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骨科肿瘤手术直视下刮除肿瘤组织或刮除髓腔内肿瘤组织时,瘤腔盲区残留肿瘤的难题,明显降低瘤腔内肿瘤组织局部直接种植的风险;并且吸引管吸引肿瘤组织时遗失肿瘤标本、吸引管堵塞,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降低潜在并发症发生的机率,降低手术成本且刮勺容易损坏,不方便进行组装刮勺,更换刮勺延长手术时间的问题。术时间的问题。术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先进科技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骨科治疗观念不断向精准、微创方向转变。可视化的外科治疗技术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计算机辅助的手术导航系统、手术模拟系统、远程会诊和远程机器人遥控手术等微创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新的影像技术和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为可视化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然而,目前骨科肿瘤手术大多采用开窗直视下刮除病灶的手段,但存在瘤腔盲区由于无法直视有可能残留肿瘤、移除肿瘤病变时瘤腔内肿瘤组织局部种植、普通吸引管吸引管瘤腔病变容易堵塞吸引管,同时吸引病灶容易遗失肿瘤标本而影响病理诊断、瘤腔局部肿瘤复发率高等缺点;且刮勺容易损坏,不方便进行组装刮勺,更换刮勺延长手术的时间,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所以急需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有效地解决了骨科肿瘤手术直视下刮除肿瘤组织或刮除髓腔内肿瘤组织时,瘤腔盲区残留肿瘤的难题,明显降低瘤腔内肿瘤组织局部直接种植的风险;并且吸引管吸引肿瘤组织时遗失肿瘤标本、吸引管堵塞,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降低潜在并发症发生的机率,降低手术成本且刮勺容易损坏,不方便进行组装刮勺,更换刮勺延长手术时间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包括中空的握把,所述握把上部中侧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左侧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调节杆下侧转动连接有长杆,所述握把中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中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中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下侧与所述固定盘转动连接,所述握把下侧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刮杆,所述长杆下侧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下侧设置有中空的刮勺。
[0005]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所述长杆滑动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支撑架开有放置槽,所述长杆下侧开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下侧前后部均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外侧均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部均与放置槽铰接,所述连接杆下部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
[0006]优选的,所述刮勺上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套管,所述套管上侧前后部均开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块滑动连接,所述套管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嵌管,所述内嵌管内壁前后侧均开有锁紧槽,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锁紧槽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与所述握把上部固定连接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部
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套装有伸拉弹簧,所述伸拉弹簧内侧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伸拉弹簧外端与所述插杆固定连接,所述握把下侧开有两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插孔,所述插杆与下侧所述插孔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握把下侧前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管,所述第一导向管下侧螺纹连接有吸引头,所述吸引头内安装有滤芯,所述握把下侧后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管,所述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均为位于所述刮勺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握把外圆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防滑橡胶块。
[0010]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的转动,带动刮勺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去除患者的病变组织。
[0011]2.通过长杆带动第一连杆向下移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移动,从而将两所述第二连杆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杆与所述锁紧槽脱离滑动连接,方便进行不同类型刮勺的安装和拆卸。
[0012]3.当所述调节杆的上侧所述插孔移动到了所述插杆的位置后,松开所述插杆,使所述插杆与上侧所述插孔滑动连接。
[0013]4.通过第一导向管上端与外界负压设备连接,开启负压设备进行患者刮掉组织的处理,通过滤芯可以进行收集患者病变的组织,方便进行对患者病变组织的取样检测;所述第二导向管下侧连接有摄像头,方便进行可视化、无盲区探查瘤腔病灶详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的主视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的握把局部剖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的调节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的长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的套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的第一连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

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包括中空的握把3,所述握把3上部中侧滑动连接有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左侧设置有锁紧结构8,所述调节杆6下侧转动连接有长杆9,所述握把3中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4,所述固定盘14中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2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中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11,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下侧与所述固定盘14转动连
接,所述握把3下侧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刮杆1,所述长杆9下侧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下侧设置有中空的刮勺2。
[0025]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上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与所述握把3固定连接,首先通过提拉或者按压所述调节杆6的位置,调节杆6移动通过传动结构的传动,通过锁紧结构8的锁紧,固定移动后所述调节杆6的位置,从而将刮勺2放置该装置下侧并进行固定,在将刮勺2放置到患者需要手术的位置后,开启电机,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轴11转动,第一传动轴11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2带动连接杆13转动,连接杆13的转动,带动刮勺2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去除患者的病变组织;该电机属于市场常见的正反转电机,可控制连接杆13的正反转,方便刮勺2去除患者病变组织。
[0026]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所述长杆9滑动连接的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连接杆13连接,所述支撑架21开有放置槽25,所述长杆9下侧开有贯穿槽26,所述贯穿槽26下侧前后部均铰接有第一连杆24,所述第一连杆24外侧均铰接有第二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3上部均与放置槽25铰接,所述连接杆13下部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握把(3),所述握把(3)上部中侧滑动连接有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左侧设置有锁紧结构(8),所述调节杆(6)下侧转动连接有长杆(9),所述握把(3)中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4),所述固定盘(14)中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2)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中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11),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下侧与所述固定盘(14)转动连接,所述握把(3)下侧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刮杆(1),所述长杆(9)下侧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下侧设置有中空的刮勺(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所述长杆(9)滑动连接的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连接杆(13)连接,所述支撑架(21)开有放置槽(25),所述长杆(9)下侧开有贯穿槽(26),所述贯穿槽(26)下侧前后部均铰接有第一连杆(24),所述第一连杆(24)外侧均铰接有第二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3)上部均与放置槽(25)铰接,所述连接杆(13)下部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调节电动刮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栋高丽萍甘雨灵付来华马富海刘利兵潘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李廷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