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600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夹持装置,涉及机械工装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夹持装置无法夹持不同形状物体的问题。该夹持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与底座可滑动连接,第二夹持组件设置在底座上,包括夹座和滑块组,滑块组与夹座通过曲面滑动连接,当第一夹持组件与底座滑动时,可朝向或远离第二夹持组件运动,以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持或释放被夹持物,滑块组远离夹座的侧面与被夹持物抵靠。本申请的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物体。装置用于夹持物体。装置用于夹持物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机械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生产实验中,常常需要先将工件进行固定,然后对工件进行操作。对于操作人员不便手工握住工件的情况,需要使用夹持装置对工件进行夹持。
[0003]相关技术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夹持部的形状与特定待夹持物的形状相匹配,夹持装置通过夹持部对物体进行夹持。
[0004]然而,由于夹持部具有固定的形状,只能与特定形状的物体相匹配,无法与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匹配,因此,无法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夹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能够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夹持。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与底座可滑动连接,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夹座和滑块组,滑块组与夹座通过曲面滑动连接,当第一夹持组件与底座滑动时,可朝向或远离第二夹持组件运动,以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持或释放被夹持物,滑块组远离夹座的侧面与被夹持物抵靠。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底座用于为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提供支撑,第一夹持组件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夹持组件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夹持组件沿朝向第二夹持组件的方向运动可以对物体进行夹持,沿远离第二夹持组件的方向运动可以对物体进行释放,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夹座和滑块组,滑块组与夹座通过曲面滑动连接,滑块组远离夹座的侧面与被夹持物抵靠,滑块组沿曲面与夹座滑动连接,使得滑块组与被夹持物抵靠的侧面能够适应被夹持物的形状,从而可以夹持不同形状的物体。相比相关技术中夹持部只能与特定形状的物体进行匹配,本申请通过滑块组沿曲面与夹座滑动连接,使得滑块组远离夹座的侧面能够匹配不同形状的物体,实现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夹持,夹持范围广,夹持可靠性高。
[0008]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块组与夹座之间通过朝向夹座内部凹陷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滑块组与夹座之间还可以通过朝向夹座外部凸起的圆弧面滑动连接。
[000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夹座朝向滑块组的侧面上设有沿滑块组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凸条,滑块组朝向夹座的侧面上对应第一凸条设有第一滑槽,第一凸条可滑动地伸入第一滑槽内,以使滑块组与夹座滑动连接。也可以将第一凸条设置在滑块组朝向夹座的侧面上,将第一滑槽设置在夹座朝向滑块组的侧面上。第一滑槽的横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不规则形状等,当第一滑槽的横截面为梯形时,其上开口的宽度小于下底面的宽度,第一凸起的形状与第一滑槽相适配。
[0010]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块组包括滑块和夹持块,夹持块设置在滑
块靠近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夹持块与滑块通过朝向滑块内部凹陷的圆弧面滑动连接。
[001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块朝向夹持块的侧面上设有沿夹持块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凸条,夹持块朝向滑块的侧面上对应第二凸条设有第二滑槽,第二凸条可滑动地伸入第二滑槽内,以使夹持块与滑块滑动连接。
[0012]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夹持块为多个,多个夹持块沿滑块靠近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分布。夹持块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为了增加夹持装置与被夹持物之间的夹持点,夹持块数量越多越好,根据实际生产实验需要,本申请中沿滑块靠近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分布有8个夹持块。
[001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块为多个,多个滑块沿夹座靠近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分布。滑块可以为一个,将多个夹持块与一个滑块滑动连接,为了提高夹持装置对不规则形状被夹持物的适应性,提高夹持的可靠性,将滑块设置为多个。
[001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块为多个,多个滑块沿第二夹持组件至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设置,且沿第二夹持组件至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滑块通过朝向夹座内部凹陷的圆弧面滑动连接。多个滑块也可以沿夹座靠近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与夹座滑动连接,为了提高夹持装置对不规则形状被夹持物的适应性,将多个滑块沿第二夹持组件至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设置为多层结构,且相邻层的相邻的两个滑块滑动连接。
[0015]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第二夹持组件至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上多个滑块的尺寸逐渐减小,多个滑块中,最靠近第一夹持组件的滑块朝向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连接夹持块,其余的每个滑块朝向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块。位于夹座和夹持块之间的每层滑块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为了使得多个夹持块能够更好的适应被夹持物的形状,将夹座和夹持块之间的每层滑块的数量逐渐增多,具体为,每个滑块朝向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块。
[001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第二夹持组件至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上,每个滑块朝向第一夹持组件的侧面上设有第三凸条,朝向夹座的侧面上对应第三凸条设有第三滑槽,相邻的两个滑块中的,其中一个滑块的第三凸条伸入另一个滑块的第三滑槽中,以使相邻的两个滑块滑动连接。
[0017]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夹持组件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夹持组件沿底座滑动的方向,与第一夹持组件沿底座滑动的方向成一条直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均通过一位移机构相对于底座滑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中只要有一个与底座滑动连接,使得第一夹持组件朝向或远离第二夹持组件运动,能够对被夹持物进行夹持或松开即可。为了提高夹持装置的效率,本申请中第二夹持组件与底座滑动连接,且第二夹持组件沿底座滑动的方向,与第一夹持组件沿底座滑动的方向成一条直线。
[0018]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移机构包括丝杠和固定座,固定座与底座固定连接,丝杠的中部与固定座可旋转连接,且固定座可限位丝杆沿其轴向的运动,丝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丝杆与第一夹持组件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丝杆与第二夹持组件通过第二螺纹连接,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纹路相反。
[001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丝杠的一端设有操作把,操作把用于被机械手臂夹持,以旋转丝杆。丝杠一端还可以连接驱动机构。为了方便在热室中被机械手臂夹持,在丝杠的一端设置操作把。
[0020]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座上沿第一夹持组件滑动方向设有第四滑槽,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朝向底座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配合凸起和第二配合凸起,第一配合凸起和第二配合凸起均伸入第四滑槽内,且可沿第四滑槽滑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也可以与底座直接滑动连接。
[002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滑槽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且第四滑槽的上开口的宽度小于下底面的宽度,第一配合凸起和第二配合凸起的形状与第四滑槽相适配。第四滑槽的横截面还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或不规则形状等。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中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对接处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底座可滑动连接;第二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包括夹座和滑块组,所述滑块组与所述夹座通过曲面滑动连接;当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底座滑动时,可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夹持或释放被夹持物,所述滑块组远离所述夹座的侧面与所述被夹持物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与所述夹座之间通过朝向所述夹座内部凹陷的圆弧面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座朝向所述滑块组的侧面上设有沿所述滑块组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凸条,所述滑块组朝向所述夹座的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凸条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凸条可滑动地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以使所述滑块组与所述夹座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包括滑块和夹持块,所述夹持块设置在所述滑块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所述夹持块与所述滑块通过朝向所述滑块内部凹陷的圆弧面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朝向所述夹持块的侧面上设有沿所述夹持块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凸条,所述夹持块朝向所述滑块的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二凸条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凸条可滑动地伸入所述第二滑槽内,以使所述夹持块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为多个,多个所述夹持块沿所述滑块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滑块沿所述夹座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至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至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块通过朝向所述夹座内部凹陷的圆弧面滑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至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上多个所述滑块的尺寸逐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想李会蓉王长水张凯晏太红何辉郑卫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