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57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搬运以及保管容易的真空吸尘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真空吸尘器包括: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本体吸入口及本体排气口和强制流动通过本体吸入口流入的空气的风扇-电机组件的吸尘器本体;与本体固定,分离并储藏流入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质的集尘装置;集尘装置上端部的边缘上设置有凹陷部;及可旋转地固定在吸尘器本体两侧面,容纳在凹陷部中,并位于集尘装置上端面的吸尘器把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真空吸尘器,可以减少吸尘器整体的体积,便于搬运及保管,并可以很方便地从吸尘器本体中分离集尘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尘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旋风原理从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异物质的真空吸尘器
技术介绍
以前的真空吸尘器包括吸入积在地面的灰尘等异物质的吸入管嘴,设置有分离并集中异物质的集尘装置的吸尘器本体,并且,把吸入管嘴中吸入的异物质向吸尘器本体引导的连接管构成。在这里,吸尘器本体具有产生空气吸入力的空气吸入装置,吸尘器本体的指定位置设置有容纳集尘装置的集尘装置容纳部。而且,吸尘器本体上设置有可以搬运吸尘器本体的吸尘器把手。并且,吸尘器本体的后方两侧上各自设置有一个旋转轮子,吸尘器本体的底面前方部设置有为转换吸尘器本体方向的旋转部件-小脚轮。但是,以前的真空吸尘器在吸尘器搬运以及保管时,因有向外部突出的吸尘器把手,存在着增加了吸尘器整体体积的问题。并且,从吸尘器本体分离集尘装置时,因吸尘器把手可能出现集尘装置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吸尘器整体体积的,容易分离集尘装置和吸尘器本体的真空吸尘器。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吸尘器,包括具有与外部连通的本体吸入口及本体排气口和,强制流动通过本体吸入口流入的空气的风扇-电机组件的吸尘器本体;固定在吸尘器本体上的吸尘器把手;与本体固定,分离并储藏流入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质的集尘装置;其特征是集尘装置上端部的边缘上设置有凹陷部;吸尘器把手可旋转地固定在吸尘器本体两侧面,容纳在凹陷部中,并位于集尘装置上端面。所述的凹陷部的侧壁向集尘装置从吸尘器本体分离的方向向下方倾斜。所述的位于集尘装置上端面的吸尘器把手的厚度与侧壁的高度实质上相同。所述的吸尘器把手上设置有为搬运吸尘器本体的把持部。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吸尘器的效果如下第一,集尘装置上端形成凹陷部,在凹陷部容纳集尘装置把手,所以可减小吸尘器整体体积。并且,吸尘器的保管以及搬运方便。第二,集尘装置上端形成的凹陷部侧壁倾斜形成,所以可方便地分离集尘装置和吸尘器本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中的集尘容器上部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中的集尘装置的纵剖面图;图6是分离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中的集尘装置和吸尘器本体的状态侧视图;图7是搬运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时吸尘器把手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包括沿着需清扫的地面移动并吸入包含异物质的空气的吸入管嘴(未图示),与吸入管嘴另外设置的吸尘器本体100,并且相互连接吸入管嘴和吸尘器本体100的同时,引导从吸入管嘴吸入的空气到吸尘器本体100的连接管(未图示)构成。在这里,吸入管嘴的底面形成有指定大小的管嘴吸入口(未图示),把积在地面的异物质和空气一起吸入到吸尘器本体内。吸尘器本体的前方部设置有连通吸入管嘴、并向吸尘器本体内部流入空气的本体吸入口162,吸尘器本体的侧面一侧设置有向吸尘器本体外部排出空气的本体排气口(未图示)。而且,吸尘器本体的上端部设置有搬运吸尘器本体的吸尘器把手161,把手又具有把持部161a。吸尘器本体100的后方两侧各自安装有可旋转的轮子110使吸尘器本体100在地面顺利地移动。吸尘器本体100的底面前方部连接有为变换吸尘器本体100方向的旋转部件-小脚轮(未图示)。并且,吸尘器本体100的后方部可分离地安装有集尘装置200。集尘装置200起着从吸入管嘴吸入的空气中分离并集尘异物质的功能。而且,吸尘器本体100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真空吸尘器的电器部(未图示)和,向吸尘器本体内部吸入着空气并强制流动的风扇-电机组件130。风扇-电机组件130容纳在上部打开的圆桶形状的电机腔133内部,电机腔133设置在吸尘器本体的下部外壳120中。电机腔133上部设置有具有吸入经过集尘装置的空气的指定形状的电机吸入口131a的电机盖131。并且,电机盖131上部设置有将电机盖131和风扇-电机组件130固定在电机腔133上的电机安装部134。当然,下部外壳120形成有设置电机腔下部的电机腔设置部(未图示)。电机安装部134是固定在形成吸尘器本体上部的上部外壳160上。上部外壳160形成有引导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到集尘装置200内部的吸入流路(未图示),吸入流路的末端设置有与集尘装置连通的第1吸入口165。并且,上部外壳160设置有引导经过集尘装置200的空气到电机腔133内部的排气流路(未图示)。排气流路的一侧末端设置有与集尘装置200连通的第1排气口163,排气流路的另一侧末端和电机盖上形成的电机吸入口131a连通。另外,电机腔133的侧面设置有排出经过电机腔的空气的排气腔140。排气腔140上设置有经过电机腔的空气向外部排出之前再次过滤空气中包含的异物质的排气过滤器(未图示)。排气过滤器(未图示)最好使用过滤细微灰尘的高效过滤器。并且,排气过滤器(未图示)设置在过滤器支撑部件(未图示)上,过滤器支撑部件(未图示)为了方便地与排气过滤器(未图示)的更换可拆卸地固定在排气腔内部。经过过滤器的空气通过排气腔盖141上形成的本体排气口(未图示)向外部排出。在电机腔133的后方设置有电线卷轴150。电线卷轴150起着缠绕并保管给吸尘器本体供给电源的连接电线的功能。并且,电线卷轴的中心轴和地面构成垂直,电线卷轴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电线卷轴动作的电线卷轴按钮151。图3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中的集尘容器上部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中具有的集尘装置的纵剖面图。参照图2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集尘装置200包括大致圆桶形状的集尘容器220,可拆卸地固定在集尘容器220上的上部盖230构成。集尘容器220的内部设置有分离并集中灰尘等异物质的1次集尘部213、214和2次集尘部215、216,集尘容器220的底面设置有可开闭的下部面板210。而且,1次集尘部213、214包括1次灰尘分离部214和1次灰尘储藏部213构成,1次灰尘分离部214由在集尘容器220内侧提供的实质上是圆桶形状的容器构成。2次集尘部215、216设置在1次集尘部的周围,并包括分离从1次集尘部排出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质的2次灰尘分离部215和2次灰尘储藏部216构成。在本专利技术中,1次灰尘分离部214和2次灰尘分离部215最好是用旋风方式分离异物质。具体地说是,1次灰尘分离部214是下端开放的圆桶容器形状,而且和集尘容器220的中心轴具有相同的中心轴并设置在集尘容器内部。并且,1次灰尘分离部214的上部侧面形成有与吸尘器本体上部外壳具有的第1吸入口图2的165连通的第2吸入口214a。在这里,第2吸入口214a将从外部流入的污染空气向1次灰尘分离部214的切线方向引导。更具体说是,第2吸入口的一侧设置有向第2吸入口214a流入的空气沿着1次灰尘分离部214的内壁进行螺旋流动的导向肋218。而且,经过1次灰尘分离部214的空气通过1次灰尘分离部214的天窗中央部形成的第2排气口214b排出,从第2排气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吸尘器,包括:具有与外部连通的本体吸入口及本体排气口和,强制流动通过本体吸入口流入的空气的风扇-电机组件的吸尘器本体;固定在吸尘器本体上的吸尘器把手;与本体固定,分离并储藏流入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质的集尘装置;其特征是集尘装置上端部的边缘上设置有凹陷部;吸尘器把手可旋转地固定在吸尘器本体两侧面,容纳在凹陷部中,并位于集尘装置上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吸尘器,包括具有与外部连通的本体吸入口及本体排气口和,强制流动通过本体吸入口流入的空气的风扇-电机组件的吸尘器本体;固定在吸尘器本体上的吸尘器把手;与本体固定,分离并储藏流入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质的集尘装置;其特征是集尘装置上端部的边缘上设置有凹陷部;吸尘器把手可旋转地固定在吸尘器本体两侧面,容纳在凹陷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建镐徐真旭尹昌虎金镇泳李昌勋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