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560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包括外壳,在外壳一端有刀杆笔头,外壳的内部有线路板与电池,线路板上设有降压电阻R1,经过R1分两路,一路连接高阻值电阻R2,再连稳压二极管ZD,再连三极管Q1,三极管Q1连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LED1的正极连电池的正极,电池的负极再连三极管Q1;另一路连低阻值电阻R3,再连三极管Q2,三极管Q2再连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LED 2的负极再连电池的负极,电池的正极再连三极管Q2,形成另一个回路。这样既能检测直流电,也能检测交流电,还可以根据LED灯的颜色来区别是直流电压的正极还是负极,或者交流电压的火线还是零线,提高了检测范围,同时由于LED灯发光比较亮,也方便操作识别。也方便操作识别。也方便操作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工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

技术介绍

[0002]测电笔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电工工具,一般的测电笔都有笔状的外壳,在外壳一端设有笔头,在外壳体的内部串联有电阻、氖泡及弹簧等。它可以被用来判断家庭照明电路中的零线和火线,也可以被用来判断家用电器是否存在漏电现象,对于交流电测量,测电笔的使用相对简单,只需用手接触到后面的负板接触点,如果有电氖管会发亮,根据氖泡发光的情况,判定是否带电。但这种测电笔只能测量交流电,对于直流电不能测量出来。同时,如果外界光线太强,会对氖管发亮的观察产生影响,操作者看不清楚有没有发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能测交流电压又能测直流电压的两用测电笔。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包括笔状的外壳,在外壳一端设有用于触碰被测物体的刀杆笔头,在外壳的另一端嵌设有负极触摸点,在外壳的内部设有线路板,在所述线路板与所述负极触摸块之间连接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池,其中,所述线路板上设有降压电阻R1,经过降压电阻R1分两路,一路连接高阻值电阻R2,再连接稳压二极管ZD,稳压二极管ZD再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B,三极管Q1的集电极C再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再连接电池的正极,电池的负极再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E,形成一个回路;另一路连接低阻值电阻R3,再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B,三极管Q2的集电极C再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 2的负极再连接电池的负极,电池的正极再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形成另一个回路。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当检测直流电压时,如果LED灯亮红色,即可判定刀杆接触的是正极,如果如果LED灯亮绿色,即可判定刀杆接触的是负极;当检测交流电压时,如果LED灯红色与绿色一同亮,即可判定刀杆接触的是火线,如果LED灯亮微弱的绿色,即可判定刀杆接触的是零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既能检测直流电,也能检测交流电,而且可以根据LED灯的亮的颜色来区别是直流电压的正极还是负极,或者交流电压的火线还是零线,提高了检测范围,同时由于LED灯发光比较亮,也方便操作识别。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降压电阻R1的阻值在1.2

1.8兆欧。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在测交流电压时,可以通过降压电阻将电压大大降低,保护后面的电子电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高阻值电阻R2的阻值是低阻值电阻R3的阻值的4

6倍。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当检测交流电压的零线时,可以通过高阻值电阻R2降压后优先走低
阻值电阻R3这一条支路。
附图说明
[0008]构成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外观示意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线路板的电路工作原理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测直流正极时的工作原理图。
[0012]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测直流负极时的工作原理图。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测交流火线时的工作原理图。
[0014]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测交流零线时的工作原理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刀杆笔头;3、负极触摸点;4、线路板;5、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18]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照图1

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由外壳1、刀杆笔头2、负极触摸点3、线路板4以及电池5等组成。
[0023]在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实施例中,降压电阻R1的阻值在1.5兆欧,高阻值电阻R 2的阻值
为1兆欧,低阻值电阻R3的阻值为220千欧。
[0024]在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实施例中,NPN型三极管Q1型号为2SD1383KT146B;PNP型三极管Q2型号为2SB852KT146B。
[0025]在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实施例中,稳压二极管ZD型号为1N4735A;发光二极管LED1为φ3mm、3V红光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 2为φ3mm、3V绿光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池为三节1.5v的直流电池。5
[002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当要检测某个直流电源的正极时,将刀杆笔头2搭住该电源的正极,负极端用手接触住,此时电流的流向详见图3,电流经过R1,再经过R2,再经过稳压二极管,再经过三极管Q1电流放大,与发光二极管LED1形成一个回路,此时,LED1灯亮,即亮红光。
[0027]当要检测某个直流电源的负极时,将刀杆笔头2搭住该电源的负极,正极端用手接触住,此时电流的流向详见图4,电流经过R1,再经过R3,再经过三极管Q2电流放大,与发光二极管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包括笔状的外壳(1),在外壳(1)一端设有用于触碰被测物体的刀杆笔头(2),在外壳(1)的另一端嵌设有负极触摸点(3),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线路板(4),在所述线路板(4)与所述负极触摸点(3)之间连接有用于供电的电池(5),其特征是:所述线路板(4)上设有降压电阻R1,经过降压电阻R1分两路,一路连接高阻值电阻R2,再连接稳压二极管ZD,稳压二极管ZD再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B,三极管Q1的集电极C再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再连接电池(5)的正极,电池(5)的负极再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E,形成一个回路;另一路连接低阻值电阻R3,再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B,三极管Q2的集电极C再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再连接电池(5)的负极,电池(5)的正极再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形成另一个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文毅毛昀诺妍
申请(专利权)人:银特电子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