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调整装置和燃料供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502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9
压力调整装置包括:第1室,其与上游侧路径连通;第2室,其与下游侧路径连通;第3室,其与燃料箱内的空间连通;第1承压部,其承受自上游侧路径导入的燃料的压力;第2承压部,其承受自下游侧路径导入的燃料的压力;第1阀芯,其切换第1室与第2室连通的状态和第1室与第2室被断开的状态;第2阀芯,其切换第2室与第3室连通的状态和第2室与第3室被断开的状态;以及限制构件,其限制第2阀芯的移动量。第1阀芯包含:第2承压部;第1抵接部,其与设于第2室的开口周围的第1座面抵接;连通孔,其连通第2室和第3室;以及第2座面,其设于连通孔的周围并且供第2阀芯抵接。第1阀芯和第2阀芯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调心构造。心构造。心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力调整装置和燃料供给系统


[0001]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7月10日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第2019-128358号以及2020年3月27日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第2020-058580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引入到本说明书中。本说明书公开关于压力调整装置和燃料供给系统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箱内的燃料通过利用了燃料泵的燃料供给系统而供给到内燃机(或者向内燃机导入燃料的装置)。在日本特开2016-142210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具备压力调整装置的燃料供给系统,该压力调整装置调整将燃料箱和内燃机连接的燃料供给路径的压力。专利文献1的压力调整装置包括:第1室,其与比设于燃料供给路径的止回阀靠上游侧的上游侧路径连通;第2室,其与比止回阀靠下游侧的下游侧路径连通;以及第3室,其与将压力调整装置内的燃料向燃料泵供给的喷射泵连通。在专利文献1中,当作用于第1室和第2室的压力为规定值以下时,第2室与第3室被断开,压力调整装置不将燃料供给路径内的燃料向燃料供给路径外排出。因此,维持燃料供给路径内的压力。另外,当作用于第1室和第2室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第2室与第3室连通,燃料供给路径内的燃料通过压力调整装置内向燃料供给路径外排出。其结果,燃料供给路径内的压力降低。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第1室相对于第2室和第3室而始终断开。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将壳体的形状和配置于壳体内的阀芯的形状加工为较复杂,在壳体内形成第1室、第2室以及第3室。具体而言,利用壳体的内壁,隔着阀芯在阀芯的两侧形成第1室和第3室,阀芯一边维持相对于壳体能够滑动的状态一边将第1室和第3室断开。另外,在壳体内形成凹坑而形成具有开口的第2室,通过使阀芯与该凹坑接触,从而将第2室和第3室断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文献1的压力调整装置仅通过在壳体内配置一个阀芯,就能够在壳体内形成第1室、第2室以及第3室。然而,专利文献1需要仅利用一个阀芯将第1室相对于第2室和第3室始终断开,并且切换第2室与第3室的连通和断开。例如,当第1室与第3室之间或第2室与第3室之间的密封性下降时,燃料供给路径内与燃料供给路径外始终连通,具有燃料供给路径内的压力容易偏离设定值的情况。因此,专利文献1的压力调整装置需要高精度地加工壳体和阀芯,还需要高精度地进行组装。因此,需要采用不需要较高的加工精度等的压力调整装置。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前所未有的新颖的结构的压力调整装置的技术。
[0005]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1技术为一种压力调整装置,该压力调整装置配置于燃料箱内,调整自燃料箱向内燃机供给的燃料所通过的燃料供给路径的压力。燃料供给路径包括:止回阀,其防止燃料的逆流;上游侧路径,其构成燃料供给路径的比止回阀靠上游侧的部分;以及下游侧路径,其构成燃料供给路径的比止回阀靠下游侧的部分。可以是,压力调整装置包括:壳体;第1室,其设于壳体内,与上游侧路径连通;第2室,其设于壳体内,与下游侧
路径连通;第3室,其设于壳体内,能够与第2室连通,该第3室与燃料箱内的空间连通;第1承压部,其承受自上游侧路径导入的燃料的压力;第2承压部,其承受自下游侧路径导入的燃料的压力;第1阀芯,其切换第1室与第2室连通的状态和第1室与第2室被断开的状态;第2阀芯,其切换第2室与第3室连通的状态和第2室与第3室被断开的状态;以及限制构件,其配置于第2室内,限制第2阀芯的移动量。可以是,第1阀芯包含:第2承压部;第1抵接部,其与设于第2室的开口周围的第1座面抵接;连通孔,其连通第2室和第3室;以及第2座面,其设于连通孔的周围并且供第2阀芯抵接。可以是,在该压力调整装置中,第1阀芯和第2阀芯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调心构造。
[0006]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2技术基于上述第1技术的压力调整装置,可以是,第2阀芯为球体、或球体与平板相结合而成的结构体,在第2室的内表面形成有配置第2阀芯的球体的第2阀芯用凹坑,上述限制构件以覆盖第2阀芯的球体的方式固定于第2室的内表面。
[0007]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3技术基于上述第2技术的压力调整装置,可以是,第2阀芯用凹坑与下游侧路径连通,在第2阀芯用凹坑的壁面设有平坦部。
[0008]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4技术基于上述第1~第3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调整装置,可以是,在第2室设有对第2阀芯朝向第2座面施力的第2阀芯用施力构件,上述限制构件通过限制第2阀芯朝向第2座面移动的移动量,从而切换第2室与第3室连通的状态和第2室与第3室被断开的状态。
[0009]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5技术基于上述第4技术的压力调整装置,可以是,该压力调整装置包括第2阀芯用调整构件,该第2阀芯用调整构件能够调整第2阀芯用施力构件的作用力。
[0010]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6技术基于上述第5技术的压力调整装置,可以是,第2阀芯用施力构件的一端接触于第2阀芯,另一端接触于第2阀芯用调整构件。另外,可以是,第2阀芯用调整构件配置于用于使第2室与下游侧路径连通的贯通孔内,并且具有与第2阀芯用施力构件接触的座面,该第2阀芯用调整构件在该贯通孔内能够进行位置调整。
[001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7技术基于上述第1~第6技术中任一者的压力调整装置,可以是,第1阀芯包括第1承压部和第2承压部。
[0012]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8技术基于上述第1~第6技术中任一者的压力调整装置,可以是,第1阀芯和第2阀芯这两者具有调心构造。
[0013]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9技术基于上述第8技术的压力调整装置,可以是,第1阀芯为球体与平板相结合而成的结构体,第2阀芯为球体,在第1室的内表面形成有第1阀芯用凹坑,该第1阀芯用凹坑与第3室连通并且配置第1阀芯的球体,在第1室的外表面设有第1阀芯用施力构件,该第1阀芯用施力构件对第1阀芯向第1阀芯用凹坑施力,第1阀芯的球体在整周的范围内与第1阀芯用凹坑的壁面接触。
[0014]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10技术基于上述第1~第9技术中任一者的压力调整装置,可以是,第1承压部的承压面的面积大于第2承压部的承压面的面积。
[0015]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11技术基于上述第1~第10技术中任一者的压力调整装置,可以是,在第2室与第3室之间设有限制燃料的流量的流量限制部。
[0016]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12技术为一种自燃料箱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系统。可以是,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燃料泵、燃料供给路径、止回阀、压力调整装置、溢流阀。可以是,
燃料泵配置于燃料箱内,自燃料箱朝向内燃机加压输送燃料。可以是,自燃料泵加压输送来的燃料在燃料供给路径中通过。可以是,止回阀设于燃料供给路径,防止燃料的逆流。可以是,压力调整装置为上述第1~第11技术中的任一者的压力调整装置,其连接于构成燃料供给路径的比止回阀靠上游侧的部分的上游侧路径和构成燃料供给路径的比止回阀靠下游侧的部分的下游侧路径这两者。可以是,溢流阀设于燃料泵与止回阀之间,在上游侧路径的压力超过了规定值时开阀,并将上游侧路径和燃料箱内连通。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压力调整装置,其配置于燃料箱内,调整自燃料箱向内燃机供给的燃料所通过的燃料供给路径的压力,其中,燃料供给路径包括:止回阀,其防止燃料的逆流;上游侧路径,其构成燃料供给路径的比止回阀靠上游侧的部分;以及下游侧路径,其构成燃料供给路径的比止回阀靠下游侧的部分,压力调整装置包括:壳体;第1室,其设于壳体内,与上游侧路径连通;第2室,其设于壳体内,与下游侧路径连通;第3室,其设于壳体内,能够与第2室连通,该第3室与燃料箱内的空间连通;第1承压部,其承受自上游侧路径导入的燃料的压力;第2承压部,其承受自下游侧路径导入的燃料的压力;第1阀芯,其切换第1室与第2室连通的状态和第1室与第2室被断开的状态;第2阀芯,其切换第2室与第3室连通的状态和第2室与第3室被断开的状态;以及限制构件,其配置于第2室内,限制第2阀芯的移动量,第1阀芯包含:第2承压部;第1抵接部,其与设于第2室的开口周围的第1座面抵接;连通孔,其连通第2室和第3室;以及第2座面,其设于连通孔的周围并且供第2阀芯抵接,第1阀芯和第2阀芯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调心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调整装置,其中,第2阀芯为球体、或球体与平板相结合而成的结构体,在第2室的内表面形成有配置第2阀芯的球体的第2阀芯用凹坑,所述限制构件以覆盖第2阀芯的球体的方式固定于第2室的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调整装置,其中,第2阀芯用凹坑与下游侧路径连通,在第2阀芯用凹坑的壁面设有平坦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调整装置,其中,在第2室设有对第2阀芯朝向第2座面施力的第2阀芯用施力构件,所述限制构件通过限制第2阀芯朝向第2座面移动的移动量,从而切换第2室与第3室连通的状态和第2室与第3室被断开的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调整装置,其中,该压力调整装置包括第2阀芯用调整构件,该第2阀芯用调整构件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井直树宫部善和中尾洋一本田义彦横井里美高桥浩之日下星野
申请(专利权)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