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98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包括车身和方舱,其中方舱位于车身的后方位置,车身和方舱的底部均连接有行走轮,方舱的内部分为下层方舱和上层方舱,下层方舱中具有一控制柜,上层方舱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伸缩支架、顶升支架、驱动柱、固定臂和摆臂,其中摆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道面异物检测车,能够实现对道面异物的快速检测,在车内第二排中安装有显示器,实时显示检测到的道面异物信息,通过对检测单元支撑臂的收缩和展开的设计,能够扩大监测范围。能够扩大监测范围。能够扩大监测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


[0001]本技术涉及道面维护
,具体涉及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

技术介绍

[0002]高速公路上车辆移动速度很快,因此道面上的异物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了车辆行驶安全必须对高速公路道面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异物、缺陷,便及时进行处理。同时机场跑道安全是一个重大的航空安全问题,机场跑道外来物一直都是跑道安全的杀手。机场跑道外来物(ForeignObjectDebris,FOD),泛指可能损伤航空器或系统的某种外来的物质,FOD的种类相当多,如飞机和发动机连接件(螺帽、螺钉、垫圈、保险丝等)、机械工具、飞行物品(钉子、私人证件、钢笔、铅笔等)、野生动物、树叶、石头和沙子、道面材料、木块、塑料或聚乙烯材料、纸制品、运行区的冰碴等等。
[0003]目前对高速公路或机场对跑道外来物的探测常采用人工巡查的方法,在固定时间,机场人员驱动汽车在道面上巡视,而此种人工巡查的方法人为因素大,效率低,遗漏外来物的几率非常大,在夜间视线不好的环境下或恶劣天气环境下无法进行,对飞行安全没有充分的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道面异物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人工巡检效率低而且容易遗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所述检测车具有方舱,所述方舱的内部分为下层方舱和上层方舱,所述下层方舱中具有一控制柜,所述上层方舱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控制柜包括设备机柜、配电面板、控制面板、工控机、交换机、服务器、开关电源,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伸缩支架、顶升支架、驱动柱、固定臂和摆臂,所述摆臂与所述固定臂两端活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固定臂的外侧,所述摆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3D高速相机、激光器、彩色面阵相机、镜头和光源,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柜具有电性和通信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道面异物检测车包括导航定位模块,所述导航定位模块包括天线和分频器,其中所述天线放置于所述车身的顶部,所述分频器放置于所述控制柜中。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车身中设置有取力发动机。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配电面板、工控机、交换机和服务器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方舱的内部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伸缩支架的一端与固定支架相连,所述固定臂固定于伸缩支架的另一端,所述顶升支架设置在固定支架的顶部,所述驱动柱设置在伸缩支架和固定支架之间。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缩支架和顶升支架均通过驱动柱与固定支架活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层方舱的顶部靠近两侧位置均设置有翼展门,所述下层方舱的底部靠近外侧位置连接有下翻门。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翼展门和下翻门与上层方舱之间均设有合页,且翼展门和下翻门均通过合页与上层方舱活动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车身后排座位顶部设置有折叠显示屏。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安装支撑机构,可以将检测单元的支架完全收缩在方舱内,在工作状态时,支架向车体两边展开,方舱内安装有控制机柜、控制面板、工控机、交换机和服务器等,对支撑架的展开和收缩进行控制,并且有通讯线路与检测单元连接,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到控制单元,在车内第二排中安装有显示器,工作内容可实时查看检查单元获取的信号,实现快速检测,对检测单元支撑臂的收缩和展开的设计,能够扩大监测范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的方舱的收缩状态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的方舱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的方舱的后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的方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的俯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的支撑机构的侧视图;
[0022]图8为本技术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的支撑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车身;2、下层方舱;3、行走轮;4、显示屏;5、上层方舱;6、控制柜;7、翼展门;8、下翻门;9、支撑机构;901、固定支架;902、伸缩支架;903、顶升支架;904、驱动柱;905、固定臂;906、摆臂;10、检测单元;11、设备机柜;12、配电面板;13、控制面板;14、工控机;15、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如图1

8所示,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包括车身1和下层方舱2和上层方舱5,下层方舱2和上层方舱5位于车身1的后方位置,车身1和下层方舱2的底部均连接有行走轮3,且车身1的内部靠近驾驶室后排位置设置有显示屏4,显示屏4可以折叠,在工作状态时可翻转与车顶垂直状态,便于后排工作人员实时查看道面检测图像,非工作状态则将该显示屏4折叠与车顶平行以节省空间,该显示屏4可采用触摸屏。下层方舱2的上方设置有上层方舱5,上层方舱5的内部靠近底部位置设置有控制柜6,且上层方舱5的顶部靠近两侧位置均设置有翼展门7,上层方舱5的底部靠近外侧位置连接有下翻门8,且上层方舱5的内部靠近顶部位置连接有支撑机构9,支撑机构9的端头位置连接有检测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包括3D高速相机、激光器、彩色面阵相机、镜头和光源,其中3D高速相机为3D结构光测量一体化成像组件,可以高速采集道面的高精度3D点云数据,快速精确地获取道面异物信息。所述彩色面阵
相机包括相机模块、成像模块和照明模块,成像模块是彩色面阵相机模块的主要功能模块,完成道面二维彩色图像的采集。成像模块主要包括镜头和相机,镜头将道面信息投影到相机感应面上;相机接收外部触发,开始曝光和图像处理,输出道面的彩色图像信息。彩色面阵相机与3D高速相机模块配合使用,工作过程中实时输出被检测道面的高分辨率彩色图像信息,辅助用户对道面异物进行精确定位及辨识。照明模块是成像模块的辅助部分,在低照度环境下,照明模块接收触发信号开始照明,对被采集的道面目标背景进行补光,保证成像模块在昼夜环境中均能采集到画质清晰的图像。
[0026]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柜6包括设备机柜11、配电面板12、控制面板13、工控机14、交换机、服务器、开关电源,设备机柜11设置在控制柜6的内部靠近一端的位置,配电面板12嵌设在设备机柜11的外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控制面板13嵌设在设备机柜11的外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在车身中设置有取力发电机,用于为控制柜提供电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包括车身(1)和方舱,所述车身(1)和方舱底部均连接有行走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的内部分为下层方舱(2)和上层方舱(5),所述下层方舱(2)中具有一控制柜(6),所述上层方舱(5)设置有支撑机构(9),所述控制柜(6)包括至少一设备机柜(11)、配电面板(12)、控制面板(13)、工控机(14)、交换机、服务器、开关电源;所述支撑机构(9)包括固定支架(901)、伸缩支架(902)、顶升支架(903)、驱动柱(904)、固定臂(905)和摆臂(906),所述摆臂(906)与所述固定臂(905)两端活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固定臂(905)的外侧,所述摆臂(90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10)包括3D高速相机、激光器、彩色面阵相机、镜头和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面异物检测车包括导航定位模块,所述导航定位模块包括天线和分频器,其中所述天线放置于所述车身(1)的顶部,所述分频器放置于所述控制柜(6)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中设置有取力发动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面异物检测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光王立民李憬慷赵栓峰
申请(专利权)人:航电通宁波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