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装置、注射成型装置以及三维造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468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化装置、注射成型装置以及三维造型装置。提供能够减小材料在投入口堵塞的可能性的塑化装置。一种塑化装置,其包括:塑化机构,其具有接收材料的供给口,并构成为对所述材料进行塑化而生成熔融材料;以及材料供给机构,其构成为将所述材料供给至所述塑化机构,所述材料供给机构具有:壳体,其具有与所述供给口连通的投入口,并收纳所述材料;以及旋转部件,其收纳于所述壳体,并能够沿着所述壳体的内缘旋转,在所述旋转部件上沿着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而多个所述贯通孔中的任一个与所述投入口连通的情况下,收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材料通过所述投入口而从所述供给口供给至所述塑化机构。至所述塑化机构。至所述塑化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化装置、注射成型装置以及三维造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化装置、注射成型装置以及三维造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一种注射成型装置,其将通过塑化装置塑化后的材料供给至由一对模具形成的模腔并使其从喷嘴注射。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塑化送出装置,其具备:转子,其形成有螺旋槽;以及机筒,其与转子的端面抵接并在中心设置有与螺旋槽连通的材料流入通路。成为材料的颗粒状的树脂贮存在料斗内,从料斗供给至位于螺旋槽的径向外侧端部的供给口。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241016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1的塑化送出装置构成为,在转子旋转而转子的供给口与料斗的投入口重叠时,向转子供给材料。因此,如果向料斗投入大量的材料,则存在材料在投入口附近堵塞而无法向转子供给材料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塑化装置的一个方式中,包括塑化机构以及材料供给机构,所述塑化机构具有接收材料的供给口,并构成为对所述材料进行塑化而生成熔融材料,所述材料供给机构构成为将所述材料供给至所述塑化机构,所述材料供给机构具有壳体以及旋转部件,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供给口连通的投入口,并收纳所述材料,所述旋转部件收纳于所述壳体,并能够沿着所述壳体的内缘旋转,在所述旋转部件上沿着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而多个所述贯通孔中的任一个与所述投入口连通的情况下,收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材料通过所述投入口而从所述供给口供给至所述塑化机构。
[0007]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注射成型装置的一个方式中,包括:塑化装置,对材料进行塑化而使所述材料成为熔融材料;以及喷嘴,将从所述塑化装置供给的所述熔融材料向模具注射,所述塑化装置包括塑化机构以及材料供给机构,所述塑化机构具有接收所述材料的供给口,并构成为对所述材料进行塑化而生成所述熔融材料,所述材料供给机构构成为将所述材料供给至所述塑化机构,所述材料供给机构具有壳体以及旋转部件,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供给口连通的投入口,并收纳所述材料,所述旋转部件收纳于所述壳体,并能够沿着所述壳体的内缘旋转,在所述旋转部件上沿着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而多个所述贯通孔中的任一个与所述投入口连通的情况下,收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材料通过所述投入口而从所述供给口供给至所述塑化机构。
[0008]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一个方式中,是一种对三维造型物进行造型的三维造型装置,包括:塑化装置,对材料进行塑化而使所述材料成为熔融材料;以及喷嘴,将从所述塑化装置供给的所述熔融材料朝向工作台喷出,所述塑化装置包括塑化机构以及材料供给机构,所述塑化机构具有接收所述材料的供给口,并构成为对所述材料进行塑化而
生成所述熔融材料,所述材料供给机构构成为将所述材料供给至所述塑化机构,所述材料供给机构具有壳体以及旋转部件,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供给口连通的投入口,并收纳所述材料,所述旋转部件收纳于所述壳体,并能够沿着所述壳体的内缘旋转,在所述旋转部件上沿着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而多个所述贯通孔中的任一个与所述投入口连通的情况下,收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材料通过所述投入口而从所述供给口供给至所述塑化机构。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装置的侧视图。
[0010]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装置的剖视图。
[0011]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装置的平面螺旋件的立体图。
[0012]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装置的机筒的俯视图。
[0013]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装置的塑化装置的剖视图。
[0014]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装置的塑化装置的立体图。
[0015]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装置的塑化装置的俯视图。
[0016]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装置的塑化装置的俯视图。
[0017]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剖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0

材料供给机构,11

壳体,11a

底部,11b

内缘,12

连通孔,12a

导入口,12b

投入口,13

旋转轴部,14a

第二驱动电机,14b

带,15

旋转部件,15a

外周,16、16a

贯通孔,17

罩,17a

上表面,18

弹性部件,19

冷却机构,20

注射部,30

模具部,32

成型模具,34

模腔,36

可动模具,38

固定模具,40

合模部,42

模具驱动部,44

滚珠丝杠部,50

控制部,60

塑化装置,61

塑化机构,62

螺旋件外壳,64

第一驱动电机,70

注射机构,72

缸体,74

柱塞,76

柱塞驱动部,80

喷嘴,82

喷嘴孔,100

注射成型装置,110

平面螺旋件,111

主面,112

槽形成面,113

连接面,114

第一槽,115

中央部,116

槽连接部,117

材料导入部,120

机筒,122

对置面,124

第二槽,126

连通孔,130

加热部,140

止回阀,150

材料补给机构,160

连结部,162

供给路径,170

第一材料传感器,171

前端,172

第二材料传感器,173

前端,200

三维造型装置,210

工作台,212

造型面,22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化机构以及材料供给机构,所述塑化机构具有接收材料的供给口,并构成为对所述材料进行塑化而生成熔融材料,所述材料供给机构构成为将所述材料供给至所述塑化机构,所述材料供给机构具有壳体以及旋转部件,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供给口连通的投入口,并收纳所述材料,所述旋转部件收纳于所述壳体,并能够沿着所述壳体的内缘旋转,在所述旋转部件上沿着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而多个所述贯通孔中的任一个与所述投入口连通的情况下,收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材料通过所述投入口而从所述供给口供给至所述塑化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供给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的上方并覆盖所述旋转部件的一部分的罩,在所述壳体设置有能够将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投入口连通的连通孔,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所述连通孔的与所述投入口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于与所述罩重叠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罩之间的间隙为所述材料的最长尺寸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供给机构具有能够调整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罩之间的间隙的弹性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装置包括:第一材料传感器,检测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材料;以及材料补给机构,构成为向所述壳体补给所述材料,所述材料补给机构基于所述第一材料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向所述壳体补给所述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机构具有:第一驱动电机;以及螺旋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而旋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基于所述螺旋件的转速而被控制。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被控制为,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矩值大于规定值的情况相比,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矩值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旋转部件的转速变大。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装置包括使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矩值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旋转部件向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矩值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件具有设置有槽的槽形成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山英伸丸山和伸菅野诚人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