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物灸多功能火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26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物灸多功能火罐,包括罐体,罐体内包括内腔和外腔,内腔位于罐体的中部;罐体吸附固定于人体上时,内腔与外界连通,外腔封闭;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上表面用以放置支撑艾灸物品;和第二支撑结构,位于第一支撑结构的下方,上表面用以放置支撑隔物灸物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物灸多功能火罐中的外腔用以加热或连接负压设备形成负压,吸附于人体皮肤表面形成淤血,进行拔火罐的中医治疗;内腔与外界连通,用以放置艾柱点燃,并放置姜片、蒜或药饼等隔物灸药品,并还可在患者皮肤表面铺设盐或中草药粉末等,进行隔物灸的中医治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物灸多功能火罐可同时进行拔火罐和隔物灸的多种中医治疗。的多种中医治疗。的多种中医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物灸多功能火罐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灸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隔物灸多功能火罐。

技术介绍

[0002]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0003]灸法是指点燃艾柱,将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激发经气的中医疗法,艾灸中还包括隔物灸,古代的隔物灸是将纯天然名贵中药材研末,置于肚脐或者相关穴位上,四周以面粉团围住,以防泄气,将穿有小孔的槐树皮或者生姜片置于其上,再将艾柱置于槐树皮或者生姜片上,点燃施灸。现代的隔物灸一般采用姜片或盐等隔开艾柱和皮肤表面,通过艾热配合进行灸法治疗。
[0004]在之前的中药疗法中,拔罐和灸法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无法同时进行拔罐和艾灸,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同时进行拔火罐和艾灸的火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可同时进行拔火罐和隔物灸的火罐。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物灸多功能火罐,包括罐体,罐体内包括内腔和外腔,内腔位于罐体的中部;罐体吸附固定于人体上时,内腔与外界连通,外腔封闭;
[0008]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
[0009]第一支撑结构,上表面用以放置支撑艾灸物品;和
[0010]第二支撑结构,位于第一支撑结构的下方,上表面用以放置支撑隔物灸物品。
[0011]进一步地,罐体包括内罐和外罐,内罐内部形成内腔;外罐位于内罐的外围,内罐和外罐之间形成外腔;
[0012]内罐和外罐的上端连接呈一体结构;内罐和外罐的下端不连接。
[0013]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
[0014]第一支撑环,环绕设置于内腔的内壁上;和
[0015]第一支撑板,搭设于第一支撑环上,上设置有过滤孔。
[0016]进一步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设置于内腔的内壁上,上设置有过滤孔。
[0017]进一步地,外罐上设置有一缺口,缺口连接负压设备。
[0018]进一步地,艾灸物品为艾柱。
[0019]进一步地,隔物灸物品为姜片、蒜或药饼中的一种。
[002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的隔物灸多功能火罐将传统仅包括一个腔体的拔火罐设置为包括内腔和外腔,外腔用以加热或连接负压设备形成负压,吸附于人体皮肤表面形成淤血,进行拔火罐的中医治疗;内腔与外界连通,并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用以放置艾柱点燃进行艾灸,下腔用以放置姜片、蒜或药饼等隔物灸药品,并还可在患者皮肤表面铺设盐或中草药粉末等,进行隔物灸的中医治疗;本技术提供的隔物灸多功能火罐可同时进行拔火罐和隔物灸的多种中医治疗,具备多功能,适合在中医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隔物灸多功能火罐的剖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隔物灸多功能火罐进行隔物灸时的剖视图;
[0024]图3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隔物灸多功能火罐的剖视图;
[0025]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

内腔,11

上内腔,12

下内腔,2

外腔,3

第一支撑结构,31

第一支撑环,32

第一支撑板,4

第二支撑结构,5

内罐,6

外罐,7

艾灸物品,8

隔物灸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物灸多功能火罐,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但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物灸多功能火罐,包括罐体,罐体的整体形状可设置与目前中医临床中使用的拔火罐的形状相同。不同的是,普通拔火罐只包含一个内腔,其一般通过在内腔内点燃酒精等加热空气产生负压,然后吸附于患者皮肤表面。本技术提供的隔物灸多功能火罐包括内腔1和外腔2两个腔体,内腔1位于罐体的中部,外腔2位于内腔1的外围。
[0028]罐体吸附固定于人体上时,内腔1与外界连通,外腔2封闭。具体地,罐体包括内罐5和外罐6,内罐5内部形成内腔1;外罐6位于内罐5的外围,内罐5和外罐6之间形成外腔2。
[0029]内罐5和外罐6的上端连接呈一体结构;内罐5和外罐6的下端不连接,即外腔2下端有环形的开口。
[0030]内腔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3和第二支撑结构4。第一支撑结构3上表面用以放置支撑艾灸物品7;第二支撑结构4位于第一支撑结构3的下方,上表面用以放置支撑隔物灸物品8。内腔1内第一支撑结构3的上半部分即为上内腔11部分,第一支撑结构3的下半部分即为下内腔12部分。
[0031]第一支撑结构3包括第一支撑环31和第一支撑板32。第一支撑环31环绕设置于内腔1的内壁上,可为连续的圆环或为不连续的多个弧形。第一支撑板32搭设于第一支撑环31上,可拆卸,第一支撑板32上设置有过滤孔,用以使艾灸的艾热通过。第二支撑结构4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设置于内腔1的内壁上,上设置有过滤孔,用以使隔物灸的有效成分通过。
[0032]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隔物灸多功能火罐时,艾灸物品7为艾柱,形状为圆锥形或圆柱形。隔物灸物品8为姜片、蒜或药饼中的一种。
[0033]如图2所示,使用时可取下第一支撑板32,然后向第二支撑结构4上放置隔物灸物
品8,例如放置姜片。然后放上第一支撑板32,然后在其上放置点燃的艾柱,然后在外腔2内产生负压并吸附于患者皮肤上拔火罐的位置,即可在拔火罐的同时进行隔物灸。
[0034]在吸附之前,还可在患者皮肤表面铺设盐或中药粉末等,位置可选择在肚脐出,然后将内腔1对准铺设的盐或中药粉末处将罐体吸附固定于患者皮肤表面。
[0035]外腔2内产生负压的方法有多种,可通过在外腔2内点燃加热空气产生负压然后吸附于患者皮肤。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外罐6上设置有一缺口61,缺口61连接负压设备,可将罐体放置于患者皮肤表面,然后通过负压设备在外腔2内产生负压进行吸附,可控制负压强度且不会导致患者皮肤烫伤或烧伤,更为安全。
[0036]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物灸多功能火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包括内腔(1)和外腔(2),所述内腔(1)位于所述罐体的中部;所述罐体吸附固定于人体上时,所述内腔(1)与外界连通,所述外腔(2)封闭;所述内腔(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3),上表面用以放置支撑艾灸物品(7);和第二支撑结构(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的下方,上表面用以放置支撑隔物灸物品(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物灸多功能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内罐(5)和外罐(6),所述内罐(5)内部形成所述内腔(1);所述外罐(6)位于所述内罐(5)的外围,所述内罐(5)和所述外罐(6)之间形成所述外腔(2);所述内罐(5)和所述外罐(6)的上端连接呈一体结构;所述内罐(5)和所述外罐(6)的下端不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师金富锐崔云华吴焕淦干丹黄英俊徐俊黄英智徐先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