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工程搅拌皿,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搅拌皿本体,所述搅拌皿本体的内部放置有桶体,所述桶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的正面均开设有槽口。该生物工程搅拌皿,通过启动电机能够使转筒转动,从而达到了搅拌器转动的效果,实现了自动搅拌溶液的目的,通过推动按压器,能够推动第一插杆向下移动,能够使第一推压板稳定的向右推压滚轮,通过使滚轮向右移动的同时能够向下推压第二推压板,从而实现将活塞推出的目的,有利于溶液的流出,解决了手动搅拌费时费力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工程搅拌皿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工程
,具体为一种生物工程搅拌皿。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生物工程中一般是将两种溶液混合搅拌,而大多数做法是将一种溶液放置在器皿内,再倾倒另一种溶液,然后用搅拌棒进行搅拌,手动操作造成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工程搅拌皿,解决了手动搅拌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工程搅拌皿,包括搅拌皿本体,所述搅拌皿本体的内部放置有桶体,所述桶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正面均开设有槽口,两个所述槽口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上方放置有第一推压板,所述滚轮的下方放置有第二推压板,所述第一推压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推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和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桶体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所述搅拌皿本体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桶体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转筒,且转筒贯穿通孔至搅拌皿本体的上方,所述转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呈圆周排列的搅拌器,所述转筒上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桶体的内底壁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插杆,且第二插杆的上表面与第二推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压板和桶体的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搅拌皿本体的内底壁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且活塞的上表面与第二插杆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皿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入水孔。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推压板的底面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二推压板的上表面设置为斜面,保证了第一推压板下降时能够推动滚轮向右移动,从而实现使第二推压板下降的目的。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推压板和第二推压板的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相适配的滑块,既能够提高第一推压板和第二推压板的稳定性,又保证了第一推压板和第二推压板能够稳定的上下移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且第二固定柱的背面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有效的限制了第一推压板上下移动的范围,提高了第一推压板的稳定性。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拌皿本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支撑柱,且两个支撑柱的上表面均与桶体的底面固定连接,保证了桶体的稳定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拌皿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电机为转筒的转动提供了动力,从而实现搅拌器自动搅拌的目的。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插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一插杆,且第一插杆的底面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器,有利于通过按压按压器达到使活塞从出水孔内取出的效果,实现了使搅拌皿本体内部的溶液从出水孔内流出的目的。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生物工程搅拌皿,通过启动电机能够使转筒转动,从而达到了搅拌器转动的效果,实现了自动搅拌溶液的目的,通过推动按压器,能够推动第一插杆向下移动,能够使第一推压板稳定的向右推压滚轮,通过使滚轮向右移动的同时能够向下推压第二推压板,从而实现将活塞推出的目的,有利于溶液的流出,解决了手动搅拌费时费力的问题。
[0013]2.该生物工程搅拌皿,通过第一推压板的底面设置为斜面,能够使第一推压板稳定的向右推压滚轮,通过第二推压板的上表面设置为斜面,保证了滚轮向右移动的同时能够向下推压第二推压板,通过设置第一弹簧,有利于利用第一弹簧的弹力,实现第一推压板复位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弹簧,有利于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实现第二推压板复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搅拌皿本体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搅拌皿本体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搅拌皿本体右视图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
‑
搅拌皿本体;2
‑
桶体;3
‑
第一支撑板;4
‑
第二支撑板;5
‑
第一固定块;6
‑
槽口;7
‑
第一固定柱;8
‑
滚轮;9
‑
第一推压板;10
‑
第二推压板;11
‑
第一滑槽;12
‑
第二固定块;13
‑
第一弹簧;14
‑
第一轴承;15
‑
第一插孔;16
‑
转筒;17
‑
搅拌器;18
‑
第一齿轮;19
‑
第二插孔;20
‑
第二插杆;21
‑
第二弹簧;22
‑
出水孔;23
‑
活塞;24
‑
入水孔;25
‑
第二滑槽;26
‑
滑块;27
‑
第二固定柱;28
‑
支撑柱;29
‑
支撑块;30
‑
电机;31
‑
第二齿轮;32
‑
第一插杆;33
‑
按压器;34
‑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4,一种生物工程搅拌皿,包括搅拌皿本体1,搅拌皿本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支撑柱28,且两个支撑柱28的上表面均与桶体2的底面固定连接,保证了桶体2的稳定性,搅拌皿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9,支撑块2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工程搅拌皿,包括搅拌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皿本体(1)的内部放置有桶体(2),桶体(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支撑板(3),两个第一支撑板(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两个第一支撑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固定块(5),两个第一固定块(5)的正面均开设有槽口(6),两个槽口(6)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7),两个第一固定柱(7)之间固定连接有滚轮(8),滚轮(8)的上方放置有第一推压板(9),滚轮(8)的下方放置有第二推压板(10),第一推压板(9)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1),第一推压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2),第二固定块(12)和两个第一支撑板(3)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桶体(2)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14),搅拌皿本体(1)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通孔(34),桶体(2)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插孔(15),第一轴承(14)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转筒(16),且转筒(16)贯穿通孔(34)至搅拌皿本体(1)的上方,转筒(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呈圆周排列的搅拌器(17),转筒(16)上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8),桶体(2)的内底壁开设有第二插孔(19),第二插孔(19)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插杆(20),且第二插杆(20)的上表面与第二推压板(10)固定连接,第二推压板(10)和桶体(2)的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1),搅拌皿本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出水孔(22),出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赛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