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246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包括固定组件,其用于与病床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柱,其设在所述固定组件的上端;锻炼组件,其用于带动手臂做内外旋动作,其包括弧形的锻炼架以及滑动设在所述锻炼架下端的手环,所述锻炼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手环沿所述锻炼架来回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锻炼架的一端通过水平旋转组件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与病床固定连接,便于患者躺卧进行训练,舒适度高;患者能被带动做内外旋动作,实现肩袖锻炼的目的,无需他人辅助,患者接受度高,痛苦小;本锻炼器锻炼动作更加标准,实用性强,能使肩关节和周围肌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大大提升训练效果,使患者能尽早康复。使患者能尽早康复。使患者能尽早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

技术介绍

[0002]肩袖损伤分为肩袖腱炎和肩袖撕裂两种情况。其中,绝大多数肩袖损伤是肩袖腱炎,一般及时进行综合治疗即可恢复,而肩袖撕裂则需要进行手术。肩袖损伤的手术适应症为肩袖部分或全厚撕裂,对保守治疗反应不佳,并且肩袖损伤的症状已经影响到了患者日常功能。术后康复的目的是在预防修复组织再次破裂的基础上,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以及尽早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活动。
[0003]目前,现有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
[0004]1、现有的术后康复锻炼器大多需要患者主动进行锻炼,对于有些术后不方面自主行动的患者,由于损伤过于严重,主动进行肩袖康复锻炼会有点难度,需要在其他人员辅助下才能进行,不能够自主锻炼,增加患者的痛苦,并且实用性不强;
[0005]2、现有的训练器不能与床连接,不便于患者躺着进行训练,舒适性不高;
[0006]3、现有的训练器角度不可调节,不能带动手臂进行多角度的内外旋动作,不能使肩关节和周围肌肉得到全方位锻炼,训练效果较差。
[0007]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及问题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包括:
[0010]固定组件,其用于与病床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1]支撑柱,其设在所述固定组件的上端;
[0012]锻炼组件,其用于带动手臂做内外旋动作,其包括弧形的锻炼架以及滑动设在所述锻炼架下端的手环,所述锻炼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手环沿所述锻炼架来回滑动的驱动组件;
[0013]所述锻炼架的一端通过水平旋转组件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5]进一步地,所述手环通过设在其上端的滑块滑动设在所述锻炼架下表面开设的滑槽内;
[0016]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在所述锻炼架与所述水平旋转组件之间的安装盒、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盒侧壁之间的第一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外壁的卷收筒和从动锥齿轮,所述安装盒的底壁转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壁套设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穿出所述安装盒的底壁并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卷收
筒的外壁固定并缠绕有钢绳,所述钢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旋转组件为一套设在所述支撑柱外壁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
[001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的内径。
[00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匚型卡箍以及通过螺纹穿设在所述匚型卡箍底壁上的紧固螺栓。
[0020]进一步地,所述匚型卡箍的上壁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开口朝向患者一侧,所述空腔内设有柔性垫块。
[0021]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垫块包括与所述空腔的开口相嵌合的橡胶盖以及粘连在所述橡胶盖内侧的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充气管与充排气气囊相连通。
[0022]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囊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子固定带和母固定带,二者通过魔术贴相互粘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锻炼架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通的定位槽,所述滑槽内位于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滑块,所述定位槽内分别穿设有两个限位螺栓,两个所述限位螺栓分别通过螺纹穿设在所述限位滑块上;
[0024]靠近所述安装盒一侧的所述限位滑块上开设有让位孔。
[0025]进一步地,所述锻炼架的侧壁上设有角度刻度线。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本技术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通过设置固定组件,能将本锻炼器与病床固定连接,便于患者躺卧进行训练,提高锻练时的舒适性。
[0028]2、本技术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可以带动手环沿弧形的锻炼架来回滑动,以实现患者手握手环做被动内外旋动作,实现肩袖锻炼的目的,适合肩袖损伤术后不能主动训练的患者,无需其他人员辅助进行,患者接受度高,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强了本锻炼器的实用性。
[0029]3、本技术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锻炼架的一端通过水平旋转组件固定在支撑柱的上端,可以根据患者的锻炼需求调节锻炼架在水平面上的旋转角度,实现患者手臂在不同角度方向上做内外旋动作,能使肩关节和周围肌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大大提升了训练效果,使患者能早日康复。
[0030]4、本技术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通过在方型卡箍的上壁内设置柔性垫块,便于对患者的肩部下端或者上臂进行支撑,使患者锻炼时的动作更加标准,提高锻炼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锻炼架内的限位滑块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垫块和固定组件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固定组件;11、匚型卡箍;111、空腔;12、紧固螺栓;
[0037]2、支撑柱;21、限位块;
[0038]3、锻炼组件;31、锻炼架;32、手环;33、滑块;34、滑槽;35、定位槽;36、限位滑块;361、让位孔;37、限位螺栓;38、角度刻度线;
[0039]4、驱动组件;41、安装盒;42、第一转轴;43、卷收筒;44、从动锥齿轮;45、第二转轴;46、主动锥齿轮;47、电机;48、钢绳;
[0040]5、水平旋转组件;51、套筒;52、定位螺栓;
[0041]6、柔性垫块;61、橡胶盖;62、充气气囊;621、子固定带;622、母固定带;63、充气管;64、充排气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3]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包括:
[0044]固定组件1,其用于与病床的一侧固定连接,便于患者躺卧进行训练;
[0045]支撑柱2,其设在所述固定组件1的上端;
[0046]锻炼组件3,其用于带动手臂做内外旋动作,其包括弧形的锻炼架31以及滑动设在所述锻炼架31下端的手环32,所述锻炼架3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手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组件(1),其用于与病床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柱(2),其设在所述固定组件(1)的上端;锻炼组件(3),其用于带动手臂做内外旋动作,其包括弧形的锻炼架(31)以及滑动设在所述锻炼架(31)下端的手环(32),所述锻炼架(3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手环(32)沿所述锻炼架(31)来回滑动的驱动组件(4);所述锻炼架(31)的一端通过水平旋转组件(5)与所述支撑柱(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32)通过设在其上端的滑块(33)滑动设在所述锻炼架(31)下表面开设的滑槽(34)内;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设在所述锻炼架(31)与所述水平旋转组件(5)之间的安装盒(41)、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盒(41)侧壁之间的第一转轴(42)、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42)外壁的卷收筒(43)和从动锥齿轮(44),所述安装盒(41)的底壁转动设有第二转轴(45),所述第二转轴(45)外壁套设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44)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46),所述第二转轴(45)的下端穿出所述安装盒(41)的底壁并与电机(47)固定连接,所述卷收筒(43)的外壁固定并缠绕有钢绳(48),所述钢绳(48)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3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旋转组件(5)为一套设在所述支撑柱(2)外壁的套筒(51),所述套筒(51)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晓莉张成俊蒋作丁刘帆安磊磊霍少娟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