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属于大堂柱子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下表面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起落架,还包括:升降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的上表面;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部件的上端;乘篮,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附加篮,铰连接在所述乘篮的一侧;梯子,固定连接在所述乘篮的后侧;其中,所述车架、支撑板、乘篮的形状均为“凵”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附加篮使得无需二次移动车架也可以对大堂柱子顶端的四周进行固定,避免了当下的支撑装置使用时需要多次移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大堂柱子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较大的房子来说,仅依靠四周的墙壁难以保证对房顶的支撑效果,因此需要在大堂中增加柱子来支撑房顶,在固定大堂柱子的时候不仅需要对柱子的底部进行固定,对其顶部同样需要固定,此时便需要将工作人员升到柱子的顶端,然而,当下用来将工作人员升到柱子顶端的支撑装置往往只能停在柱子的一侧,要将柱子的顶部四周完成固定需要多次移动支撑装置,导致使用不方便,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要将柱子的顶端完成固定需要多次移动支撑装置导致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下表面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起落架,还包括:升降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的上表面;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部件的上端;乘篮,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附加篮,铰连接在所述乘篮的一侧;梯子,固定连接在所述乘篮的后侧;其中,所述车架、支撑板、乘篮的形状均为“凵”字形结构。
[0006]为了使站在附加篮上具有安全保障,优选的,所述升降部件包括四个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第四推杆、液压筒,四个所述第一推杆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靠近四角位置,且四个所述第一推杆均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推杆、第一活塞均位于所述第二推杆内,且所述第一推杆、第一活塞均与所述第二推杆滑动连接。
[0007]为了可以将乘篮升高到需要的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二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推杆、第二活塞均位于所述第三推杆内,且所述第二推杆、第二活塞均与所述第三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推杆、第三活塞均位于所述第四推杆内,且所述第三推杆、第三活塞均与所述第四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活塞,所述第四推杆、第四活塞均位于所述液压筒内,且所述第四推杆、第四活塞均与所述液压筒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筒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第三活塞、第四活塞的内表面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第四推杆、液压筒的内表面靠近上端位置均设有若干密封圈。
[0008]为了使乘篮可以被第一推杆带动上升,优选的,所述车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分流
管,四个所述分流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液压筒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且四个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液压筒相连通。
[0009]为了带动车架移动,优选的,所述车架的下表面远离所述液压泵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向轮,所述车架的内表面靠近所述液压泵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驱动轮,所述从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车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均位于所述车架的内表面,且所述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均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车架的下表面靠近所述从动齿轮的位置开设有齿轮槽。
[0010]为了便于调整车架的方向,优选的,所述车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手把,两个所述手把均位于所述液压泵远离所述液压筒的一侧,位于前侧的所述手把上安装有电机开关,位于后侧的所述手把上安装有液压泵开关,所述液压泵开关与所述液压泵电性连接,所述电机开关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支撑装置,通过将车架、乘篮、支撑板设置成“凵”字形结构,使得大堂柱子可以卡入车架、乘篮、支撑板的内侧,关闭附加篮后,即可在无需二次移动车架的情况下完成对大堂柱子顶部的四周固定的工作,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0013]2、该支撑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板带动乘篮和附加篮上升,使得关闭后的附加篮受到支撑板的支撑作用,进而使站在附加篮上的工作人员具有安全保障;
[0014]3、该支撑装置,通过设置了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第四推杆和液压筒来支撑乘篮的升降,可以保证将乘篮升高到需要的高度。
[00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中通过附加篮使得无需二次移动车架也可以对大堂柱子顶端的四周进行固定,避免了当下的支撑装置使用时需要多次移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的后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的液压筒的前视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的车架的前视局部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的车架的俯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的支撑板的仰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的附加篮关闭状态的俯视图;
[0022]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的附加篮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0023]图中:1、车架;11、转向轮;12、从动轴;13、驱动轮;14、从动齿轮;15、电机;16、驱动
齿轮;2、支撑板;21、乘篮;22、附加篮;23、梯子;3、第一推杆;31、第一活塞;32、第二推杆;33、第二活塞;34、第三推杆;35、第三活塞;36、第四推杆;37、第四活塞;38、液压筒;4、液压泵;41、连接管;42、分流管;5、手把;51、电机开关;52、液压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实施例1:
[0027]参照图1
‑
7,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包括车架1,车架1的下表面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起落架,还包括:升降部件,固定连接在车架1的上表面;支撑板2,固定连接在升降部件的上端;乘篮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下表面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1)的上表面;支撑板(2),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部件的上端;乘篮(2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附加篮(22),铰连接在所述乘篮(21)的一侧;梯子(23),固定连接在所述乘篮(21)的后侧;其中,所述车架(1)、支撑板(2)、乘篮(21)的形状均为“凵”字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包括四个第一推杆(3)、第二推杆(32)、第三推杆(34)、第四推杆(36)、液压筒(38),四个所述第一推杆(3)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靠近四角位置,且四个所述第一推杆(3)均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31),所述第一推杆(3)、第一活塞(31)均位于所述第二推杆(32)内,且所述第一推杆(3)、第一活塞(31)均与所述第二推杆(32)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堂柱子固定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杆(3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33),所述第二推杆(32)、第二活塞(33)均位于所述第三推杆(34)内,且所述第二推杆(32)、第二活塞(33)均与所述第三推杆(34)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推杆(3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活塞(35),所述第三推杆(34)、第三活塞(35)均位于所述第四推杆(36)内,且所述第三推杆(34)、第三活塞(35)均与所述第四推杆(36)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推杆(3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活塞(37),所述第四推杆(36)、第四活塞(37)均位于所述液压筒(38)内,且所述第四推杆(36)、第四活塞(37)均与所述液压筒(38)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筒(38)与所述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33)、第三活塞(35)、第四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康,黄小轩,袁建伟,曹东梅,鲍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