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123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包括:光伏发电板、棚顶、棚体、空调内机、储水箱、上种植板;所述光伏发电板呈倾斜状,且光伏发电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架设置在光伏发电板的下端,且安装架与光伏发电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棚顶设置在安装架的下端,且棚顶与安装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棚体设置在棚顶的下端,且棚体与棚顶通过焊接相连接;所述前门设置在棚体的前侧,且前门与棚体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换气窗设置在棚体的侧部上端,且换气窗与棚体通过镶嵌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内部空间利用率较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较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农光互补就是在既有农林业设施、或养殖大棚上架设光伏组件,通过太阳能产生电力,能够减少煤炭燃烧等热力发电造成的环境污染,还能够推动光伏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促进光伏产业和农副产业深度融合。在农光互补大棚内都是种植喜阴性的作物,而喜阴作物的高度大多都较低,现有的农光互补大棚都是简单的种植一层作物,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都较低,作物种植的数量较少,且大棚内部的装置都较为简陋,导致作物种植与生长的效率较低。
[0003]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6]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包括:光伏发电板、棚顶、棚体、空调内机、储水箱、上种植板、支撑杆、喷头、安装架、前门、换气窗、下种植板;所述光伏发电板呈倾斜状,且光伏发电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架设置在光伏发电板的下端,且安装架与光伏发电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棚顶设置在安装架的下端,且棚顶与安装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棚体设置在棚顶的下端,且棚体与棚顶通过焊接相连接;所述前门设置在棚体的前侧,且前门与棚体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换气窗设置在棚体的侧部上端,且换气窗与棚体通过镶嵌相连接;所述空调内机设置在棚体的内侧右端,且空调内机与棚体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储水箱设置在棚体的后端,且储水箱与棚体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上种植板设置在棚体内部的左侧上端,且上种植板与棚体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下种植板设置在棚体内部的左侧下端,且下种植板与棚体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上种植板与下种植板的右侧均通过焊接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棚顶与上种植板的下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喷头。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棚体呈倾倒的梯形状。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换气窗呈圆形状,且换气窗在棚体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种植板与下种植板均成矩形板状,且上种植板与下种植板的竖直位置相同,并且上种植板与下种植板均设置有连续排列的多个。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喷头设置有连续排列的多个,且喷头与储水箱通过水管相连接。
[00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上种植板与下种植板均成矩形板状,且上种植板与下种植板均设置有连续排列的多个,能够在上种植板与下种植板上种植多个品种与多种数量的作物,有效提高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棚顶与上种植板的下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喷头,且在棚体的内侧右端设置有空调内机,能够通过喷头对种植的农作物进行喷淋灌溉,且在气温异常时能够通过空调使大棚内部保持在农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保障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升了农作物的生长效率。
[0014]3、本技术通过对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内部空间利用率较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较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光伏发电板1、棚顶2、棚体3、空调内机4、储水箱5、上种植板6、支撑杆7、喷头8、安装架101、前门301、换气窗302、下种植板6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包括:光伏发电板1、棚顶2、棚体3、空调内机
4、储水箱5、上种植板6、支撑杆7、喷头8、安装架101、前门301、换气窗302、下种植板601;光伏发电板1呈倾斜状,且光伏发电板1设置有多个;安装架101设置在光伏发电板1的下端,且安装架101与光伏发电板1通过螺栓相连接;棚顶2设置在安装架101的下端,且棚顶2与安装架101通过螺栓相连接;棚体3设置在棚顶2的下端,且棚体3与棚顶2通过焊接相连接;前门301设置在棚体3的前侧,且前门301与棚体3通过铰链相连接;换气窗302设置在棚体3的侧部上端,且换气窗302与棚体3通过镶嵌相连接;空调内机4设置在棚体3的内侧右端,且空调内机4与棚体3通过螺栓相连接;储水箱5设置在棚体3的后端,且储水箱5与棚体3通过螺栓相连接;上种植板6设置在棚体3内部的左侧上端,且上种植板6与棚体3通过螺栓相连接;下种植板601设置在棚体3内部的左侧下端,且下种植板601与棚体3通过螺栓相连接;上种植板6与下种植板601的右侧均通过焊接固定有支撑杆7,且支撑杆7的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棚顶2与上种植板6的下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喷头8。
[0025]具体的,如图1与图2中,棚体3呈倾倒的梯形状,用于对光伏发电板1与棚顶2进行支撑,使光伏发电板1呈倾斜状放置,提升对阳光光线的吸收利用率。
[0026]具体的,如图1与图4中,换气窗302呈圆形状,且换气窗302在棚体3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将棚体3的内部与外部进行空气交换。
[0027]具体的,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光互补农业大棚的建筑结构,包括:光伏发电板(1)、棚顶(2)、棚体(3)、空调内机(4)、储水箱(5)、上种植板(6)、支撑杆(7)、喷头(8)、安装架(101)、前门(301)、换气窗(302)、下种植板(60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板(1)呈倾斜状,且光伏发电板(1)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架(101)设置在光伏发电板(1)的下端,且安装架(101)与光伏发电板(1)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棚顶(2)设置在安装架(101)的下端,且棚顶(2)与安装架(101)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棚体(3)设置在棚顶(2)的下端,且棚体(3)与棚顶(2)通过焊接相连接;所述前门(301)设置在棚体(3)的前侧,且前门(301)与棚体(3)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换气窗(302)设置在棚体(3)的侧部上端,且换气窗(302)与棚体(3)通过镶嵌相连接;所述空调内机(4)设置在棚体(3)的内侧右端,且空调内机(4)与棚体(3)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储水箱(5)设置在棚体(3)的后端,且储水箱(5)与棚体(3)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上种植板(6)设置在棚体(3)内部的左侧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洋
申请(专利权)人:铜川德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