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99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包括至少上下两个组合式混凝土柱、若干个梁组件、若干个高强螺栓,组合式混凝土柱包括中部主体、用于与下侧主体连接固定的下部柱纵筋、下部角钢、用于与上侧主体固定连接的预制钢骨架,预制钢骨架设置于中部主体的上端,预制钢骨架包括上部角钢、横向钢板、上部柱纵筋、固定在横向钢板上的侧部连接板,梁组件通过高强螺栓与横向钢板固定连接。采用下部柱纵筋、下部角钢、预制钢骨架的配合完成上下组合式混凝土柱的安装,简化预制混凝土柱的生产制造环节,提高节点的力学性能,便捷高效,简化施工流程,节约施工周期。节约施工周期。节约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方法多数采用钢筋套筒灌浆式连接,即:一种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成品套筒,从套筒两端插入钢筋并注入灌浆料而实现钢筋连接方式,套筒灌浆可用于预制柱和剪力墙之间的竖向连接。
[0003]但是,现有的预制钢骨混凝土柱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在施工过程中,为降低成本经常会出现偷换灌浆料品种、套筒内灌浆料不饱满、灌浆结构工艺检验不过关、现场监管验收困难、工人不懂操作等一系列问题,采用该连接技术的建筑质量让人担忧。
[0005]2、该连接在钢筋对接的时候,需要工人精准对接,耗时耗力,施工进度慢,且综合成本高,不利于推动建筑主体结构装配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制钢骨混凝土柱耗时耗力、连接困难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包括至少两个组合式混凝土柱、若干个梁组件、若干个高强螺栓,所述组合式混凝土柱包括中部主体、用于与下侧主体连接固定的下部柱纵筋、下部角钢、用于与上侧主体固定连接的预制钢骨架,所述预制钢骨架设置于所述中部主体的上端,所述预制钢骨架包括上部角钢、横向钢板、上部柱纵筋、固定在横向钢板上的侧部连接板,所述横向钢板的端部与所述上部角钢固定连接,所述上部柱纵筋的下端与所述中部主体固定连接;位于上侧的组合式混凝土柱的下部角钢与位于下侧的组合式混凝土柱的预制钢骨架固定连接,所述梁组件通过所述高强螺栓与所述横向钢板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中部主体的下端设置有灌浆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梁组件包括U型梁、内部加强结构,所述内部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U型梁的中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U型梁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所述高强螺栓穿过所述侧部连接板与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钢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部角钢的延伸方向垂直。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所述组合式混凝土柱包括中部主体、用于与下侧主体连接固定的下部柱纵筋、下
部角钢、用于与上侧主体固定连接的预制钢骨架,所述预制钢骨架设置于所述中部主体的上端,所述预制钢骨架包括上部角钢、横向钢板、上部柱纵筋、固定在横向钢板上的侧部连接板,所述横向钢板的端部与所述上部角钢固定连接,所述上部柱纵筋的下端与所述中部主体固定连接;位于上侧的组合式混凝土柱的下部角钢与位于下侧的组合式混凝土柱的预制钢骨架固定连接,所述梁组件通过所述高强螺栓与所述横向钢板固定连接。采用下部柱纵筋、下部角钢、预制钢骨架的配合完成上下组合式混凝土柱的安装,简化预制混凝土柱的生产制造环节,提高节点的力学性能,便捷高效,简化施工流程,节约施工周期。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的局部立体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的另一局部立体图;
[0019]图4为图1所示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的装配图;
[0020]图5为图1所示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的俯视图。
[0021]图中:10、组合式混凝土柱;11、中部主体;111、灌浆孔;12、下部柱纵筋;13、下部角钢;101、预制钢骨架;14、上部角钢;15、横向钢板;16、上部柱纵筋;17、侧部连接板;20、梁组件;21、U型梁;211、安装孔;22、内部加强结构;40、高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参阅图1

5,一种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包括至少两个组合式混凝土柱10、若干个梁组件20、若干个高强螺栓40,所述组合式混凝土柱10包括中部主体11、用于与下侧主体连接固定的下部柱纵筋12、下部角钢13、用于与上侧主体固定
连接的预制钢骨架101,所述预制钢骨架101设置于所述中部主体11的上端,所述预制钢骨架101包括上部角钢14、横向钢板15、上部柱纵筋16、固定在横向钢板15上的侧部连接板17,所述横向钢板15的端部与所述上部角钢14固定连接,所述上部柱纵筋16的下端与所述中部主体11固定连接;位于上侧的组合式混凝土柱10的下部角钢13与位于下侧的组合式混凝土柱10的预制钢骨架101固定连接,所述梁组件20通过所述高强螺栓40与所述横向钢板15固定连接。采用下部柱纵筋12、下部角钢13、预制钢骨架101的配合完成上下组合式混凝土柱10的安装,简化预制混凝土柱的生产制造环节,提高节点的力学性能,便捷高效,简化施工流程,节约施工周期。
[0026]优选的,所述中部主体11的下部设置有灌浆孔111,所述梁组件20包括U型梁21、内部加强结构22,所述内部加强结构22设置于所述U型梁21的内部。所述U型梁21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211,所述高强螺栓40穿过所述侧部连接板17与所述安装孔211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钢板1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部角钢14的延伸方向垂直。整个装置结构紧凑,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便于推广。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钢包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包括至少两个组合式混凝土柱、若干个梁组件、若干个高强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混凝土柱包括中部主体、用于与下侧主体连接固定的下部柱纵筋、下部角钢、用于与上侧主体固定连接的预制钢骨架,所述预制钢骨架设置于所述中部主体的上端,所述预制钢骨架包括上部角钢、横向钢板、上部柱纵筋、固定在横向钢板上的侧部连接板,所述横向钢板的端部与所述上部角钢固定连接,所述上部柱纵筋的下端与所述中部主体固定连接;位于上侧的组合式混凝土柱的下部角钢与位于下侧的组合式混凝土柱的预制钢骨架固定连接,所述梁组件通过所述高强螺栓与所述横向钢板固定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贞梅洁萍李隆彪
申请(专利权)人:上华建筑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