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94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除湿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除湿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内流通冷媒,壳体上设置与蒸发器连通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所述壳体内还设置冷凝水收集装置,所述蒸发器部分设置在冷凝水收集装置的收集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湿模块中,蒸发器中流通的冷媒可与壳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降低空气的温度,进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冷凝水,降低空气的湿度。凝结得到的冷凝水汇集于冷凝水收集装置中,使得蒸发器部分浸入冷凝水中,可通过冷凝水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对冷媒进行降温,通过降低冷媒的温度可以提高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效率,进而增强除湿效果。除湿效果。除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湿模块


[0001]本技术属于除湿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除湿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除湿装置的工作原理一般为通过热交换对空气进行降温处理,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凝结为冷凝水,从而将水蒸气从空气中除去,以达到降低空气湿度的效果。采用上述除湿方式时,空气的除湿效率受降温效率的影响,而降温效率直接决定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介质的温度。
[0003]目前除湿装置常用的降温方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设置水盘管,在水盘管中持续流通温度较低的冷水,在热空气经过水盘管时可实现对空气的降温处理。但由于需要持续通入水流,一定程度上存在水资源的浪费,且冷水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有限,换热效率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另一种方式是采用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中的蒸发器,蒸发器中流通温度较低的冷媒,可以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冷媒可在换热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转变为气态,可吸收的热量更多。换热之后的冷媒再经过冷凝器与压缩机后重新转变为液态,循环回到蒸发器中,进行新一轮的换热。但在上述方案中,气化后的冷媒靠自然空气冷却,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也会影响进入蒸发器中的冷媒的温度,进而降低除湿效率。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湿模块,将蒸发器部分设置在冷凝水收集装置内部,使得蒸发器内流通的冷媒可以与温度较低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媒的温度,从而提高与空气的换热效率,增强除湿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7]一种除湿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内流通冷媒,壳体上设置与蒸发器连通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所述壳体内还设置冷凝水收集装置,所述蒸发器部分设置在冷凝水收集装置的收集腔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为设置在蒸发器下方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底壁与侧壁,所述底壁与侧壁围成上侧敞口的收集腔;所述蒸发器的底面低于所述侧壁的上边沿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的底面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贴合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包括连通的除湿部和水过冷部,蒸发器内的冷媒由水过冷部向除湿部流动;所述水过冷部设置在接水盘的收集腔内,除湿部位于水过冷部上方。
[0011]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还包括与水过冷部连通的风过冷部,蒸发器内的冷媒依次流经风过冷部、水过冷部和除湿部;所述风过冷部和除湿部均设置于水过冷部上方,空气在所述壳体内流动,依次经过除湿部和风过冷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风过冷部与除湿部间隔设置,风过冷部位于风机的进气口与除湿
部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包括一体的冷媒流通管,冷媒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壳体上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媒流通管形成除湿部的总长度大于其形成风过冷部的总长度,还大于其形成水过冷部的总长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中安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与出风风道的出口位于壳体外部,进风风道的出口与出风风道的进口分别与壳体内部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被分隔为蒸发器所在的第一腔室,以及风机所在的第二腔室,所述风机将空气从第一腔室抽吸至第二腔室;所述进风风道的出口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进口与第二腔室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冷凝水收集装置连通,排水管的进水端高于蒸发器的底面设置。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除湿模块中,蒸发器中流通的冷媒可与壳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降低空气的温度,进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冷凝水,以降低空气的湿度。凝结得到的冷凝水汇集于冷凝水收集装置中,使得蒸发器部分浸入冷凝水中,可通过冷凝水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对冷媒进行降温,通过降低冷媒的温度可以提高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效率,进而增强除湿效果。
[0019]本技术的除湿模块中,蒸发器的底面与接水盘的底壁贴合设置,使蒸发器浸入冷凝水的体积最大化,进而可以对冷媒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降温效果。
[0020]本技术的除湿模块中,蒸发器还包括设置在除湿部后方的风过冷部,经过除湿部的空气温度大幅度降低,再经过风过冷部时,可与风过冷部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对冷媒进行降温。蒸发器中的冷媒依次经过风过冷部和水过冷部,通过两次热交换后温度可以降至更低的水平,进而在进入除湿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与温度较高的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提高对空气的降温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强除湿效果。
[0021]本技术的除湿模块中,换热器使进入壳体的热空气与经降温除湿后排出壳体的冷空气之间进行一次热交换,实现对空气的预冷,预冷后的空气更接近饱和状态,可以进一步提高蒸发器对空气的除湿效果。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23]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除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0、风机;20、蒸发器;21、除湿部;22、水过冷部;23、风过冷部;30、排水管;40、换热器;41、热空气进口;42、热空气出口;43、冷空气进口;44、冷空气出口;50、接水盘;51、底壁;52、侧壁;60、壳体;61、第一腔室;62、第二腔室。
[0026]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内流通冷媒,壳体上设置与蒸发器连通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冷凝水收集装置,所述蒸发器部分设置在冷凝水收集装置的收集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为设置在蒸发器下方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底壁与侧壁,所述底壁与侧壁围成上侧敞口的收集腔;所述蒸发器的底面低于所述侧壁的上边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底面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贴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连通的除湿部和水过冷部,蒸发器内的冷媒由水过冷部向除湿部流动;所述水过冷部设置在接水盘的收集腔内,除湿部位于水过冷部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还包括与水过冷部连通的风过冷部,蒸发器内的冷媒依次流经风过冷部、水过冷部和除湿部;所述风过冷部和除湿部均设置于水过冷部上方,空气在所述壳体内流动,依次经过除湿部和风过冷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勇高福学佘凯杜建洲亓英杰尚锋杜锡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