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顶横梁、前顶横梁总成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91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8
本申请应用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顶横梁。所述前顶横梁上方具有至少一个散热垫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散热垫安装结构被配置成凸/凹台。所述前顶横梁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第二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雷达传感器、第一图像传感器、第二图像传感器分别利用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所述第二安装孔经由螺栓安装在所述前顶横梁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前顶横梁上传感器所发出的热量能够传导到金属车身,加速散热,从而有助于在前顶横梁上布置发热量大的传感器。于在前顶横梁上布置发热量大的传感器。于在前顶横梁上布置发热量大的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顶横梁、前顶横梁总成以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前顶横梁、前顶横梁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前顶横梁是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前顶横梁的两端与车辆的左右侧围总成相连接。这对整车的扭转刚度、侧碰、顶压等性能至关重要,同时能够给车顶盖板、内饰顶棚以及顶控台等提供适当的安装点。
[0003]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上所需的传感器(例如,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传统的传感器布置方案已经不能满足自动驾驶的需求。前顶横梁作为整车的高点,能够为传感器提供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大的角度。需要一种适当的方案使得在前顶横梁上配置传感器成为可能。
[0004]以上公开于本申请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或至少缓解以上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顶横梁。所述前顶横梁上方具有至少一个散热垫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散热垫安装结构被配置成凸台或凹台。
[0007]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还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其中,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第二板的上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散热垫安装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板上。
[0008]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第二穿线孔。线束经由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穿过所述前顶横梁。
[0009]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第一穿线孔配备有密封元件,并且线束穿过所述密封元件。
[0010]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密封元件采用橡胶圈的形式。
[0011]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其中,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其上安装有雷达传感器,
[0012]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其中,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其布置在所述前顶横梁左侧并且安装有第一图像传感器;以及第三连接部,其布置在所述前顶横梁右侧并且安装有第二图像传感器。
[0013]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雷达传感器、第一图像传感器、第二图像传感器分别利用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二安装孔经由螺栓安装在所述前顶横梁上。
[0014]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处
布置有防水材料。
[0015]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布置在所述车辆的A柱上方,
[0016]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三连接部配置成凸台或凹台。
[0017]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所述前顶横梁总成包括:前述任意一种前顶横梁;以及散热垫。其中,所述散热垫安装至所述前顶横梁上方的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结构。
[0018]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总成,还包括:雷达传感器,其安装至所述前顶横梁的第一连接部。其中,所述雷达传感器贴合于所述散热垫的第一表面,所述前顶横梁的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结构贴合于所述散热垫的第二表面。
[0019]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总成,其中,还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其安装至所述前顶横梁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图像传感器,其安装至所述前顶横梁的第三连接部。
[0020]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总成,其中,所述雷达传感器、第一图像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经由螺栓和/或卡扣安装至所述前顶横梁。
[0021]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前述任意一种前顶横梁。
附图说明
[0022]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
[0023]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顶横梁1000的俯视图。
[0024]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顶横梁1000的仰视图。
[0025]图3示出图1和图2中的前顶横梁1000沿剖视线A

A'的剖视图;
[0026]图4示出图1和图2中的前顶横梁1000沿剖视线B

B'的剖视图。
[0027]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2000的俯视图。
[0028]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前顶横梁3000安装于车辆400的示意图。
[0029]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前顶横梁总成40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应理解,这里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者其他类似的术语包括一般的机动车辆,例如乘用车(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公共汽车、卡车等)、各种商用车、船舶、飞机等等,并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插电式混动电动车等。
[0031]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类似表述意在表示不排他的包含,除非另外特别指明。此外,术语“安装”意在表示直接接触安装或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部件而接触安装。
[0032]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车辆坐标系的原点与质心重合,车辆的纵向轴意在表示平行于地面指向车辆的前方,车辆横向轴意在表示平行于地面指向驾驶员的左侧,车辆竖向轴意在表示通过汽车质心指向上方。此外,车辆上方意在表示
通过车辆的质心指向上方。
[0033]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各示例性实施例。
[0034]图1、图2分别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顶横梁1000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3示出图1和图2中的前顶横梁1000沿剖视线A

A'的剖视图。参考图1、图2和图3,车辆的前顶横梁1000上方具有散热垫安装结构101(图1中虚线框标注部分)。散热垫安装结构101被配置成凸台,使得其面轮廓度较高,便于密封。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散热垫安装结构101不限于这样的配置,其也可以被配置为凹台,以达到比较高的面轮廓度和密封效果。
[0035]车辆的前顶横梁1000包括横梁顶板110和横梁底板120。其中,散热垫安装结构101位于横梁顶板110上。散热垫200安装至横梁顶板110上的散热垫安装结构101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前顶横梁1000还可包括连接部111、112、113、114、115和116。其中,连接部111、112、113(如图1所示)、115和116(如图3所示)设置于横梁顶板110上,连接部114(如图3所示)设置于横梁底板120上。可选地,这些连接部可以是安装孔、安装过孔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前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横梁上方具有至少一个散热垫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散热垫安装结构被配置成凸台或凹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顶横梁,其中,还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第二板的上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散热垫安装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第二穿线孔,来自车载传感器的线束经由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穿过所述前顶横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第一穿线孔配备有密封元件,所述线束穿过所述密封元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密封元件采用橡胶圈的形式。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顶横梁,其中,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其上安装有雷达传感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顶横梁,其中,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其布置在所述前顶横梁左侧并且安装有第一图像传感器;以及第三连接部,其布置在所述前顶横梁右侧并且安装有第二图像传感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顶横梁,其中,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雷达传感器、第一图像传感器、第二图像传感器分别利用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所述第二安装孔经由螺栓安装在所述前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晨阳王洪利项德响王娟程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