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检测方法、马达与镜头的组装方法、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383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6
本申请公开了马达的检测方法、马达与镜头的组装方法以及夹持装置。本申请提供的马达检测方法,通过提前对夹持状态下的马达进行形变量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不良马达,避免采用不良马达进行组装造成的组装良率下降。本申请提供的马达与镜头的组装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马达与镜头组装时的tilt不良问题,提高马达与镜头的组装良率。本申请提供的用于马达的夹持装置能够可控地对马达施加夹持力,该夹持装置配合马达形变检测仪器,可以用于检测马达是否符合组装要求。组装要求。组装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的检测方法、马达与镜头的组装方法、夹持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用于摄像模组的马达,尤其涉及马达的检测方法、马达与镜头的组装方法以及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摄像模组的封装涉及到图像传感器、镜座、马达、镜头、线路板等零配件的多次组装,传统的组装方法是根据预设参数移动零配件实现对齐,这种组装方式会导致零配件的叠加公差越来越大,最终表现在摄像头上的效果是拍照画面最清晰的位置可能偏离画面的中心,四角的清晰度不均匀。
[0003]为满足生产需求,本领域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主动对准技术,这是在摄像模组封装过程中,确定零部件相对位置的技术。主动对准技术是在组装每个零配件时,由检测设备检测组装的半成品,并根据半成品的实际情况主动对准,然后将下一个零配件组装到位。主动对准技术可有效减小整个模组的装配公差,提升摄像模组产品的一致性,为更高阶的摄像模组组装提供可行的方案。
[0004]在图像传感器的分辨率不断增加和单像素尺寸不断减小的情况下,镜头组装到图像传感器的相对定位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通过主动对准技术,可调节镜头对应于多个不同的角度,通过调节相对位置和镜头倾斜,可确保拍照画面中心位置最清晰,并提升拍摄画面四角解像力的均匀度,使得产品一致性得到提升。光学防抖、超高像素、大广角等产品均需主动对准技术才能较好的生产制造,而更高阶的产品如云台防抖、连续变焦等,更需要主动对准技术的加持。
[0005]除了镜头与图像传感器的组装需要用到主动对准技术,马达与镜头的组装也需要主动对准技术。但是,目前马达与镜头组装时tilt不良率大约为10%,严重影响摄像模组的组装效率,增加组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的检测方法,以及时发现不良马达,避免其对后续的组装产生影响。
[0007]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与镜头的组装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马达与镜头组装时tilt不良率较高问题。
[0008]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马达的夹持装置,其配合其他测试仪器可及时发现不良马达。
[0009]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马达的测试方法,包括
[0010]准备步骤:获取待测马达的类型,确定该类型马达的上限夹持力以及对应的上限形变量,所述上限夹持力为夹持装置对马达施加的夹持力与马达镜头组装良率关系曲线上的一拐点值,当所述夹持装置对马达施加的夹持力超过所述上限夹持力时,所述马达镜头组装良率显著下降,所述上限形变量即该类型马达在所述上限夹持力作用下的形变量;
[0011]夹持步骤:夹持所述待测马达,并使得施加在所述待测马达上的作用力F不超过所述上限夹持力;
[0012]检测步骤:检测所述待测马达在所述作用力F作用下的形变量E;
[0013]判断步骤:若所述形变量E超过所述上限形变量,则判断所述待测马达满足组装要求,否则判断所述待测马达不满足组装要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步骤中的所述作用力F等于所述上限夹持力。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步骤包括
[0016]放置步骤:将所述待测马达放置于两夹持单元之间;
[0017]施压步骤:对所述夹持单元施加大小为F的作用力,以将所述待测马达稳定保持在两所述夹持单元之间,所述作用力F不超过所述上限夹持力。
[0018]进一步地,所述施压步骤包括:保持其中一所述夹持单元固定,通过一弹簧对另一所述夹持单元施加所述作用力F,以使得所述弹簧的弹力等于所述作用力F,利用一弹簧测力装置测量所述弹簧的弹力以确定所述作用力F的大小。
[001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马达与镜头的组装方法,包括
[0020]准备步骤:提供待组装马达以及待组装镜头,获取所述待组装马达的类型,确定该类型马达的上限夹持力以及对应的上限形变量,所述上限夹持力为夹持装置对马达施加的夹持力与马达镜头组装良率关系曲线上的一拐点值,从而所述夹持装置对马达施加的夹持力超过所述上限夹持力时,所述马达镜头组装良率显著下降,所述上限形变量即该类型马达在所述上限夹持力作用下的形变量;
[0021]夹持步骤:夹持所述待组装马达,并使得施加在所述待组装马达上的作用力F不超过所述上限夹持力;
[0022]检测步骤:检测所述待组装马达在所述作用力F作用下的形变量E;
[0023]判断步骤:若所述形变量E超过所述上限形变量,则判断所述待组装马达不满足组装要求,获取另一待组装马达,并继续执行所述夹持步骤、所述检测步骤以及所述判断步骤;若所述形变量E不超过所述上限形变量,则判断所述待组装马达满足组装要求,继续进行后续步骤;
[0024]组装步骤:采用主动对准技术将判断满足组装要求的所述待组装马达与所述待组装镜头进行组装。
[0025]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步骤中的所述作用力F等于所述上限夹持力。
[002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夹持装置,适于夹持一马达,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单元、第二夹持单元、施压单元以及测力单元,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与所述第一夹持单元相对设置,所述施压单元用于可控地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单元相互靠近,所述马达适于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之间,所述测力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夹持单元或所述第二夹持单元施加在所述马达上的夹持力的大小。
[0027]进一步地,所述测力单元包括弹簧以及测力标尺,所述弹簧的一端抵于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另一端抵于所述施压单元,所述施压单元通过所述弹簧驱动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向所述第一夹持单元的方向移动,所述测力标尺用于确定所述弹簧的弹力。
[0028]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一底座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施压单元的定位件,所述第一夹持单元以及所述定位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一夹持单
元以及所述定位件之间具有一限位轨,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轨上,所述施压单元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定位件上,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与所述施压单元之间设置所述弹簧。
[0029]进一步地,所述测力标尺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上,自由端延伸向所述施压单元,或者所述测力标尺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施压单元上,自由端延伸向所述第二夹持单元。
[0030]进一步地,所述测力单元还包括指示件,所述指示件与所述测力标尺中的一方安装在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上,另一方安装在所述施压单元上,以使得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测力标尺的固定端对齐,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指示件的指示边对齐,所述指示件的指示边与所述测力标尺的刻度线相对,当所述施压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发生位移时,所述指示件的指示边适于沿所述测力标尺的刻度线移动,以准确指示所述弹簧对应的弹力值。
[0031]进一步地,所述施压单元包括调力杆,所述定位件上具有限位通道,所述调力杆螺纹连接地穿设于所述限位通道,所述弹簧抵于所述调力杆,所述测力单元还包括一弹簧导向件,所述弹簧导向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夹持单元上,另一端向所述调力杆延伸,所述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步骤:获取待测马达的类型,确定该类型马达的上限夹持力以及对应的上限形变量,所述上限夹持力为夹持装置对马达施加的夹持力与马达镜头组装良率关系曲线上的一拐点值,当所述夹持装置对马达施加的夹持力超过所述上限夹持力时,所述马达镜头组装良率显著下降,所述上限形变量即该类型马达在所述上限夹持力作用下的形变量;夹持步骤:夹持所述待测马达,并使得施加在所述待测马达上的作用力F不超过所述上限夹持力;检测步骤:检测所述待测马达在所述作用力F下的形变量E;判断步骤:若所述形变量E超过所述上限形变量,则判断所述待测马达满足组装要求,否则判断所述待测马达不满足组装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步骤中的所述作用力F等于所述上限夹持力。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步骤包括放置步骤:将所述待测马达放置于两夹持单元之间;施压步骤:对所述夹持单元施加大小为F的作用力,以将所述待测马达稳定保持在所述夹持单元之间,所述作用力F不超过所述上限夹持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步骤包括:保持其中一所述夹持单元固定,通过一弹簧对另一所述夹持单元施加所述作用力F,以使得所述弹簧的弹力等于所述作用力F,利用一弹簧测力装置测量所述弹簧的弹力以确定所述作用力F的大小。5.一种马达与镜头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步骤:提供待组装马达以及待组装镜头,获取所述待组装马达的类型,确定该类型马达的上限夹持力以及对应的上限形变量,所述上限夹持力为夹持装置对马达施加的夹持力与马达镜头组装良率关系曲线上的一拐点值,从而所述夹持装置对马达施加的夹持力超过所述上限夹持力时,所述马达镜头组装良率显著下降,所述上限形变量即该类型马达在所述上限夹持力作用下的形变量;夹持步骤:夹持所述待组装马达,并使得施加在所述待组装马达上的作用力F不超过所述上限夹持力;检测步骤:检测所述待组装马达在所述作用力F作用下的形变量E;判断步骤:若所述形变量E超过所述上限形变量,则判断所述待组装马达不满足组装要求,获取另一待组装马达,并继续执行所述夹持步骤、所述检测步骤以及所述判断步骤;若所述形变量E不超过所述上限形变量,则判断所述待组装马达满足组装要求,继续进行后续步骤;组装步骤:采用主动对准技术将判断满足组装要求的所述待组装马达与所述待组装镜头进行组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与镜头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步骤中的所述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剑刘傅文俞丝丝赵金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