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72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外壳、两个对称设置于两个外壳内的滑板和贴敷于外壳外表面上的柔性屏幕,所述滑板上转动连接有一第一转动片,还具有依次铰接的第三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通过一第一固定轴与滑板连接,两个滑板上的第一转动片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转动片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均包括上连接部和下止挡部,所述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有通孔的导向块,两个所述外壳之间连接有一恒力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杆式外折柔性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属于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并且也有许多新形态的电子产品应运而生,例如具有柔性屏幕的电子设备:将柔性屏幕的两侧端部分别连接在电子设备能够相对转动的两个部分上,从而尽可能的增大显示面积。虽然柔性屏幕能够使电子产品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但外折式柔性屏幕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央区域会出现折痕、甚至会导致触控不灵敏或失灵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式外折柔性屏,该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可以实现0
°
~180
°
的外折叠与展开,还可以在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中,实现位移补偿,延长柔性屏幕的使用寿命,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外壳、两个对称设置于两个外壳内的滑板和贴敷于外壳外表面上的柔性屏幕,所述滑板可活动地设置于外壳内;所述滑板上转动连接有一第一转动片,此第一转动片上连接有一第二芯轴,此第二芯轴上套装有一第四连杆,此第四连杆的一端套装于第二芯轴上、并可绕第二芯轴旋转,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一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上端与第四连杆连接,此第五连杆的下端嵌入开设于滑板上的第一轨道槽内、并可在第一轨道槽内左右移动;还具有依次铰接的第三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通过一第一固定轴与滑板连接,使得第二连杆可绕固定于滑板上的第一固定轴旋转,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杆、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五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一第二固定轴与外壳连接,使得第一连杆可绕固定于外壳上的第二固定轴旋转;两个滑板上的第一转动片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转动片连接,相邻的第二转动片之间铰接连接,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二转动片分别与第一转动片铰接;所述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均包括上连接部和下止挡部,所述下止挡部位于上连接部的下表面中部、且下止挡部的厚度大于上连接部的厚度,从而在上连接部与下止挡部之间形成一止挡面,所述下止挡部的两个侧端面为对称向内倾斜的倾斜面,当两个外壳展开呈180
°
时,所述第一转动片或第二转动片的上连接部下表面与其相邻的第一转动片或第二转动片的止挡面接触,当两个外壳闭合呈0
°
时,相邻第一转动片或第二转动片的侧端面接触;所述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有通孔的导向块,一导向柱的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此
导向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块的通孔,所述导向柱上套装有一弹簧,此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块、外壳抵压接触,两个所述外壳之间连接有一恒力弹簧。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杆、第三连杆位于第二连杆的同一侧。
[0006]2.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一第二轨道槽,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嵌入第二轨道槽、并可以在第二轨道槽内移动的活动块。
[0007]3. 上述方案中,所述滑板上具有一自外壳内伸出的凸出部,所述第一转动片与此凸出部转动连接。
[0008]4. 上述方案中,两个滑板上的第一转动片之间两个第二转动片连接,相邻第二转动片、相邻第一转动片与第二转动片各自的侧端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
°

[0009]5.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向块位于滑板相背于第二芯轴的一侧端面上。
[0010]6. 上述方案中,所述恒力弹簧的一端固定于一个外壳上的滚筒上,此恒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外壳上的安装片上。
[0011]7. 上述方案中,所述恒力弹簧安装于外壳的中部,每个外壳上的两个导向柱分别设置于恒力弹簧的两侧。
[0012]8. 上述方案中,每个滑板上的导向块的数目为两个。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其可以实现0
°
~180
°
的外折叠与展开,还可以在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中,通过滑板与外壳之间的相对移动,实现位移补偿,使得在展开或者折叠过程中对柔性屏幕进行支撑的表面的长度保持不变,从而保护柔性屏幕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产生折痕,也不会出现局部区域触控失灵等情况,延长柔性屏幕的使用寿命,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0014]2、本专利技术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其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均包括上连接部和下止挡部,所述下止挡部位于上连接部的下表面中部、且下止挡部的厚度大于上连接部的厚度,从而在上连接部与下止挡部之间形成一止挡面,所述下止挡部的两个侧端面为对称向内倾斜的倾斜面,实现了在展开和折叠状态下的止挡,提高使用体验。
[0015]3、本专利技术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其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有通孔的导向块,一导向柱的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此导向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块的通孔,所述导向柱上套装有一弹簧,此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块、外壳抵压接触,两个所述外壳之间连接有一恒力弹簧,在保证扭力的同时对外壳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展开状态下的结构分解正视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杆式外折柔性屏折叠状态下的局部结构正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局部结构示意图一;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局部结构示意图二;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局部结构示意图三;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展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连杆式外折柔性屏折叠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以上附图中:1、外壳;2、滑板;201、活动块;202、凸出部;3、第一转动片;4、第二芯轴;5、第四连杆;6、第五连杆;7、第一轨道槽;81、第三连杆;82、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二转动片;11、第一芯轴;12、第三芯轴;13、第二轨道槽;141、上连接部;142、下止挡部;143、止挡面;15、导向块;151、通孔;16、导向柱;17、弹簧;18、恒力弹簧;19、柔性屏幕;20、滚筒;21、安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式外折柔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外壳(1)、两个对称设置于两个外壳(1)内的滑板(2)和贴敷于外壳(1)外表面上的柔性屏幕(19),所述滑板(2)可活动地设置于外壳(1)内;所述滑板(2)上转动连接有一第一转动片(3),此第一转动片(3)上连接有一第二芯轴(4),此第二芯轴(4)上套装有一第四连杆(5),此第四连杆(5)的一端套装于第二芯轴(4)上、并可绕第二芯轴(4)旋转,所述第四连杆(5)的另一端铰接有一第五连杆(6),所述第五连杆(6)的上端与第四连杆(5)连接,此第五连杆(6)的下端嵌入开设于滑板(2)上的第一轨道槽(7)内、并可在第一轨道槽(7)内左右移动;还具有依次铰接的第三连杆(81)、第二连杆(9)和第一连杆(82),所述第二连杆(9)的中部通过一第一固定轴与滑板(2)连接,使得第二连杆(9)可绕固定于滑板(2)上的第一固定轴旋转,所述第二连杆(9)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杆(81)、第一连杆(82)铰接,所述第三连杆(81)远离第二连杆(9)的一端与第五连杆(6)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82)远离第二连杆(9)的一端通过一第二固定轴与外壳(1)连接,使得第一连杆(82)可绕固定于外壳(1)上的第二固定轴旋转;两个滑板(2)上的第一转动片(3)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转动片(10)连接,相邻的第二转动片(10)之间铰接连接,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二转动片(10)分别与第一转动片(3)铰接;所述第一转动片(3)、第二转动片(10)均包括上连接部(141)和下止挡部(142),所述下止挡部(142)位于上连接部(141)的下表面中部、且下止挡部(142)的厚度大于上连接部(141)的厚度,从而在上连接部(141)与下止挡部(142)之间形成一止挡面(143),所述下止挡部(142)的两个侧端面为对称向内倾斜的倾斜面,当两个外壳(1)展开呈180
°
时,所述第一转动片(3)或第二转动片(10)的上连接部(141)下表面与其相邻的第一转动片(3)或第二转动片(10)的止挡面(143)接触,当两个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陳威仲董小慧徐金根万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