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麦广树专利>正文

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41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单、符合人体工程的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电源和充电插头,设有充电电源的线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充电电源与充电插头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部设有沿水平方向伸出的电源插头,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存放充电产品的存放腔,该存放腔沿底部伸向开口方向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为8度到80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这种充电器用于对移动电话(手机)、数码相机、MP3、MP4等数码产品的电池进行充电。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移动电话、数码相机、MP3、MP4等数码产品的充电器包括外壳、充电电源和充电插头,其中充电电源可以是变压器及整流电路或者是直接使用开关电源,插入移动电话或数码产品内的充电插头与充电电源电连接。在2000年10月25日公开的中国专利CN2403133Y中公开了一种“插壁式移动电话充电器”,该充电器包括有:开设于顶部的插置槽,以及设于一侧壁面的插头,其中该插置槽为内凹状,内部可用于供移动电话或电池置放用以作充电或放电,该插头平设凸出于一侧壁面上,且该充电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电子电路;使用时将以电器的插头直接插置于墙壁上的插座中,从该专利的实施例中可见,其用于放置移动电话的插置槽的轴线为垂直方向,使用时将移动电话沿垂直方向插入插置槽内。为了防止小孩用金属异物插入插座内而造成触电危险,一般的国家都规定插座必须安装在一定的高度以上,实际安装时,插座一般都安装在距地面1.5米以上,甚至1.6米或以上,所以,其缺点是对身材矮小(如身高小于1.6米以下)的用户使用极不方便,也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而且在向插槽内放置移动电话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过早地放手,则移动电话在重力作用下会垂直撞击插置槽的底部,从而可能造成充电器及移动电话从插座上脱落并跌落地面,损坏移动电话,所以其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充电器中存在的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单、符合人体工程的充电器。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电源和充电插头,设有充电电源的线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充电电源与充电插头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部设有沿水平方向伸出的电源插头,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存放充电产品的存放腔,该存放腔沿底部伸向开口方向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为8度到80度。存放腔的轴线可以相对于所述壳体向前斜向上,也可以向左或向右斜向上,用户使用时可以将充电产品(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MP3和MP4等)斜着放入存放腔内,即使放入充电产品过程中不小心过早放手,充电产品也可以顺着存放腔的壁滑入,既避免了因为垂直放入时不小心过早放手而造成充电产品的重力对充电器的冲击,也不影响身材矮小的用户使用,更加符合人体工程。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沿底部伸向开口方向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为15度到60度。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沿底部伸向开口方向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为15度到50度。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沿底部伸向开口方向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为30度到40度。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与所述壳体可以相互分离,两者用螺丝相互固定。其好处是可以根据不同充电产品的体积而更换存放腔。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与所述壳体可以相互分离,所述壳体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伸出卡翼,所述存放腔面向壳体的侧壁设有对应于所述壳体上的卡翼的开口卡槽,将壳体上的卡翼外端沿存放腔上相应的卡槽的开口卡入,使对应的卡槽与卡翼相配而将所述存放腔固定在所述壳体中。向卡槽内卡入卡翼的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也可以沿存放腔的轴线方向。其好处是可以根据不同充电产品的体积而快速更换存放腔。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底部开有插头通孔,所述充电插头固-->定在存放腔底部并经该插头通孔伸入存放腔内,该充电插头与一个电插头电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固定有与所述充电电源电连接的电插座,该电插头与电插座相配。充电产品插入存放腔时,存放腔底部的充电插头正对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插入,不需另外将充电插头插入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内,使用较为方便。更换存放腔时先将电插头从壳体上的电插座上拔下,再从壳体上拉出旧的存放腔即可向壳体上插上新的存放腔。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固定有串接在充电电源的输入电路上的按压式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的按头端部为球面且经壳体面向存放腔的侧壁伸入存放腔内;所述存放腔面向所述壳体的壁上开有条形孔或缺口,用以避空壳体上的卡翼卡入存放腔的卡槽内的过程中微动开关伸入存放腔内的端部,充电产品放入所述存放腔内的部分与存放腔相配,当充电产品放入存放腔时充电产品的外壳压下所述微动开关以接通充电电源的输入电路。充电完毕后取出充电产品,微动开关复位而切断充电电源的输入电路,使充电器在待机状态时无任何电功率损耗。此时,充电产品插入存放腔内的部分必须与存放腔大致相配,否则,充电产品不能将微动开关闭合。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固定有串接在充电电源的输入电路上的按压式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的外壳上枢接有摆杆,微动开关的按头位于该摆杆内侧,所述摆杆尾端伸入存放腔内;所述存放腔面向所述壳体的壁上开有条形孔或缺口,用以避空壳体上的卡翼卡入存放腔的卡槽内的过程中所述摆杆伸入存放腔内的尾端,当充电产品放入存放腔时充电产品的外壳推动所述微动开关上的摆杆摆动而压下微动开关的按头以接通充电电源的输入电路。此时,充电产品位于存放腔内的部分可以小于存放腔,而只需在充电产品放入存放腔内时,充电产品稍为使摆杆摆过一个较小的角度即可保证触动微动开关而接通充电电源的输入电路。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固定有串接在充电电源的输入电路上的干簧管,该干簧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存放腔的位置处;所述存放腔-->内设置可沿存放腔轴线方向滑动的滑块,该滑块与存放腔之间设置弹簧,当充电产品放入存放腔时充电产品的重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而使滑块向存放腔底部移动,使固定在滑块中的磁粒靠近干簧管而接通充电电源的输入电路。由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存放腔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充电产品斜向放入存放腔内,放置过程更为方便、快捷、符合人体工程,即使放入过程中过早地放手,充电产品也可以沿存放腔内壁滑入而不会有太大的重力冲击存放腔,提高了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存放腔与壳体之间的分离式结构可以方便地更换不同大小的存放腔,以适应不同体积的充电产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图。图3是图2转过一角度后将部分壳体及存放腔切除后的局部内部视图。图4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取走了壳体后的立体图。图6是图1中壳体的面壳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图7是图1中滑块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图8是图1中存放腔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图9是图8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0是图5另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中向存放腔内安装滑块时的状态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器(带手机)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3是图12实施例的充电器插入墙壁上的插座后对手机进行充电时的状态图。图14是图12中构成壳体的面壳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5是图12中存放腔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器实施例三的外观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器实施例四的外观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器实施例五的外观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器实施例六的外观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器实施例七的外观图。图中标记,1、底板,32、卡翼,54、定位腔,53、导向块,5、滑块,6、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电源和充电插头,设有充电电源的线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充电电源与充电插头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部设有沿水平方向伸出的电源插头,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存放充电产品的存放腔,该存放腔沿底部伸向开口方向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为8度到8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电源和充电插头,设有充电电源的线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充电电源与充电插头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部设有沿水平方向伸出的电源插头,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存放充电产品的存放腔,该存放腔沿底部伸向开口方向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为8度到8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沿底部伸向开口方向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为15度到6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沿底部伸向开口方向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为15度到50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沿底部伸向开口方向的轴线与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为30度到4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与所述壳体可以相互分离,两者用螺丝相互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与所述壳体可以相互分离,所述壳体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伸出卡翼,所述存放腔面向壳体的侧壁设有对应于所述壳体上的卡翼的开口卡槽,将壳体上的卡翼外端沿存放腔上相应的卡槽的开口卡入,使对应的卡槽与卡翼相配而将所述存放腔固定在所述壳体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腔底部开有插头通孔,所述充电插头固定在存放腔底部并经该插头通孔伸入存放腔内,该充电插头与一个电插头电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固定有与所述充电电源电连接的电插座,该电插头与电插座相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广树
申请(专利权)人:麦广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