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提取物在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13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桦褐孔菌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药物和/或功能食品中的应用,以桦褐孔菌提取物灌胃给予蛋氨酸饲料饲养诱导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实验模型,证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具有明显降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作用,显示了桦褐孔菌提取物在预防和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方面的应用前景。前景。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桦褐孔菌提取物在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一种桦褐孔菌提取物在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方面的医药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高血脂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主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的降血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吸收和合成而达到降脂作用。而降脂类化学药物均具有很大的副作用,比如肝功能损害、肌肉损害、糖尿病风险增加等。
[0003]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也叫白桦茸。桦褐孔菌的菌核是一种块茎状不孕子实体,表面黄褐色至黑色,坚硬且不均匀,破碎后内部呈黄色。桦褐孔菌主要寄生于白桦树、银桦树、榆树、赤杨树等的树皮下,其生长地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0~50度的寒冷地区。
[0004]桦褐孔菌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和三萜。目前体内体外实验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炎、免疫调节等。
[0005]研究表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抑制多种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免疫调节及抗氧化有关。
[0006]多种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表明,桦褐孔菌粗多糖或者水提取物均显示出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同时还能够降低糖尿病动物模型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糖吸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抗氧化等有关。
[0007]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实验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显著降低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显示出很好的降血脂作用和肝保护作用。
[0008]高糖高脂饲养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降低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抑制肝脏损伤。
[0009]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实验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降低大鼠血清中AST和ALT的活性,减轻肝脏变性和炎症反应,表现出一定的肝保护作用。
[0010]同型半胱氨酸是一项重要的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但目前并没有桦褐孔菌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报道。虽然有报道称在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中血脂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但是并没有二者之间必然关联的报道,也未见关于降脂药物具有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桦褐孔菌提取物在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方面的新的应用。
[0012]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桦褐孔菌提取物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或预防高同
型半胱氨酸血症药物和/或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001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桦褐孔菌提取物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在制备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药物和/或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0014]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桦褐孔菌提取物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在制备降低心血管疾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药物和/或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是采用水提醇沉法,从桦褐孔菌中提取得到的多糖和糖蛋白类有效成分。
[0016]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方法,从桦褐孔菌中提取桦褐孔菌提取物。
[0017]在桦褐孔菌中加入其质量8~10倍的水,浸泡12h后,回流提取1.5~2.5h,过滤,收集滤液;药渣中再加入桦褐孔菌质量5~7倍的水,回流提取1~2h,过滤,收集滤液;将两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加入95%(V/V)乙醇,至浓缩液中乙醇浓度为65~80%(V/V);室温静置醇沉12h,离心收集沉淀物,用水溶解并过滤后,冷冻干燥,制备得到桦褐孔菌提取物。
[001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是以所述桦褐孔菌提取物作为药物活性成分,添加能够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使用的医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药用载体或赋形剂,制备成散剂、颗粒剂、片剂、滴丸剂、胶囊剂等各种药剂学上常见的口服剂型。
[0019]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是以所述桦褐孔菌提取物作为功能性添加剂,添加到各种食品中制成功能食品,所述食品包括但不限于馒头、面包、蛋糕、饼干或方便面等。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构建蛋氨酸饲料饲养诱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桦褐孔菌提取物,证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作用,显示了桦褐孔菌提取物预防和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方面重要的应用前景。
[0021]同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桦褐孔菌提取物处于无毒级别,与同类治疗药物相比也具有明显优势。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并不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实施例1:桦褐孔菌提取物的制备。
[0025]桦褐孔菌采自山西吕梁山地区,经鉴定为多孔菌科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0026]将桦褐孔菌加入其质量10倍的水中浸泡12h后,再加热回流提取2.5h,过滤,收集滤液。在药渣中再加入桦褐孔菌质量6倍的水回流提取1.5h,过滤,收集滤液。
[0027]合并两次收集的滤液,浓缩至滤液体积的1/5,加入95%乙醇,调节浓缩液的乙醇浓度为70%,室温下静置醇沉12h。
[0028]离心,收集沉淀物,将沉淀物用水溶解后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制备得到桦褐孔菌
提取物。
[0029]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图如图1,其主要成分为多糖。
[0030]实施例2:桦褐孔菌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
[0031]将实验ICR小鼠按初始体重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开饲养。
[0032]根据霍恩氏法,分组为空白对照组,桦褐孔菌提取物1、2、3、4、5组,以及桦褐孔菌提取物最大耐受量组。
[0033]其中,桦褐孔菌提取物1、2、3、4、5组喂食剂量分别为1.00、2.15、4.64、10.00和12.15g/kg
·
BW,桦褐孔菌提取物最大耐受量组喂食剂量22g/kg
·
BW。
[0034]所有小鼠适应性喂养后,禁食不禁水12h以上,按照相应剂量口服灌胃一次给药桦褐孔菌提取物,空白对照组给予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0035]给药2h后自由饮食饮水,密切观察所有小鼠的行为活动、皮毛颜色、精神状态、大便情况、饮食饮水情况等毒性反应以及死亡情况。间隔5天、10天、14天称量体重。
[0036]14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桦褐孔菌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药物和/或功能食品中的应用。2.桦褐孔菌提取物在制备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山李建宽韩玲革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