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组件和吸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03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和吸油烟机,风机组件包括:蜗壳;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蜗壳相连接;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相连接;电机,与第二支架相连接;第一隔振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风机组件,第一隔振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第一隔振件,用以隔离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避免第二支架直接与第一支架相接触,可有效降低电机通过第二支架传递至第一支架的振动,进而降低电机传递至蜗壳的振动,降低由蜗壳振动产生的噪音,起到降低风机组件的噪音的作用。的作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组件和吸油烟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和一种吸油烟机。

技术介绍

[0002]吸油烟机的噪音振动主要来源于风机组件,其主要产生三种类型的噪音,分别是气流噪音、结构噪音和电磁噪音。其中结构噪音主要由叶轮、电机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支架和蜗壳造成,相关技术中在电机与支架之间采用橡胶垫隔振,以减小振动传递,但是,由于一级隔振能力不足,振动传递至蜗壳产生的振动噪音仍较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经常出现客诉抱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吸油烟机。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包括:蜗壳;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蜗壳相连接;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相连接;电机,与第二支架相连接;第一隔振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风机组件包括蜗壳、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电机和第一隔振件,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蜗壳相连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架相连接,第二支架与电机相连接,使得电机能够间接地与蜗壳相连接,实现电机的安装。第一隔振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第一隔振件,用以隔离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避免第二支架直接与第一支架相接触,可有效降低电机通过第二支架传递至第一支架的振动,进而降低电机传递至蜗壳的振动,降低由蜗壳振动产生的噪音,起到降低风机组件的噪音的作用。
[0008]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机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支架包括:安装部,与第二支架相连接;第一隔振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部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一隔振件的至少部分与安装部远离第二支架的一面相贴合;连接件,连接件贯穿第一隔振件、安装部、第二支架与电机相连接。
[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架包括与第二支架相连接的安装部,也即,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与第二支架相连接。第一隔振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部与第二支架之间,以隔离安装部和第二支架,避免第二支架直接与第一支架的安装部相接触,可有效降低电机传递至第一支架的振动,进而降低电机传递至蜗壳的振动,降低由蜗壳振动产生的噪音,起到降低风机组件的噪音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隔振件、安装部、第二支架和电机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一隔振件的至少部分与安装部远离第二支架的一面相贴合,连接件贯穿第一隔振件、安装部、第二支架与电机相连接,也即,第一隔振件的至少部分位于连接件
和安装部之间,使得第一隔振件起到了隔离连接件与第一支架的振动传递的作用,也即,第一隔振件还能够降低电机经由连接件传递至第一支架的振动,进而降低电机传递至蜗壳的振动,降低由蜗壳振动产生的噪音,进一步地起到降低风机组件的噪音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隔振件与安装部的两面均贴合,由安装部的两面隔离振动,使得第一隔振件具有更好地隔振效果。
[00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隔振件包括:第一隔振部,位于安装部和第二支架之间;凸出部,与第一隔振部相连接,凸出部凸出设置在第一隔振部上,凸出部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隔振部,第二隔振部与安装部远离第二支架的一面相贴合,第二隔振部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凸出部相适配,以使第二隔振部套设在凸出部上;连接部,连接第一隔振部和第二隔振部,连接部能够弯折或弯曲。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支架的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隔振件包括第一隔振部、第二隔振部、凸出部和连接部。其中,第一隔振部位于安装部和第二支架之间,以隔离安装部和第二支架,避免第二支架直接与第一支架的安装部相接触,可有效降低电机传递至第一支架的振动,进而降低电机传递至蜗壳的振动,降低由蜗壳振动产生的噪音,起到降低风机组件的噪音的作用。凸出部与第一隔振部相连接并凸出于第一隔振部的表面设置,凸出部穿过设置于安装部上的第一通孔,使得凸出部的一端伸出到安装部的另一面;弯折或弯曲连接部,使得第二隔振部的位置变化到与第一隔振部相平行,第二隔振部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第二通孔套设在凸出部上,并与安装部远离第二支架的一面相贴合,使得第一隔振部、凸出部、第二隔振部形成类似于工字形的隔振垫结构,从而使得第一隔振件具有更好地隔振效果。
[00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隔振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与电机之间;开口,设置在蜗壳的底壁上,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由开口伸入蜗壳的内部。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与电机之间的第二隔振件,第二隔振件可以隔离第二支架与电机,避免第二支架直接与电机相接触,可有效降低电机传递至第二支架的振动。通过第二隔振垫与第一隔振垫两者的配合,从而实现了从电机到蜗壳之间的二级隔振效果,进一步减小电机传递至蜗壳的振动,降低了风机组件噪音。在蜗壳的底壁上设置有开口,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由开口伸入到蜗壳的内部,由于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相连接,电机安装在第二支架上,也即第二支架和电机均位于蜗壳的内部,使得蜗壳可以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机包括转动部,转动部能够旋转,风机组件还包括:叶轮,与转动部相连接,转动部带动叶轮转动。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包括能够旋转的转动部,风机组件包括叶轮,叶轮与转动部相连接使得转动部能够带动叶轮转动,从而在生产风机组件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叶轮与电机组装在一起,并在叶轮与电机装配后,先进行平衡校核,保证了叶轮与电机装配后的动平衡,有效地减少了叶轮装配产生的不平衡力,削减振动激励源,改善振动噪音。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定子,与第二支架相连接;转子,转子套设在定子的外部,转子可相对于定子进行转动,转动部设置在转子上。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还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套设在定子的外部,形成外转子电机,转子可相对于定子进行转动,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定子能够驱动转子进行转动,转动
部设置在转子上,随着转子共同转动。定子与第二支架相连接,进而通过第一支架最终连接在蜗壳上,实现电机的安装固定。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转动部朝向背离转子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叶轮包括:叶圈,叶圈呈环状,叶圈包括多个叶片;固定部,与叶圈的内环相连接,固定部朝向叶圈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固定部与转动部相连接。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部朝向背离转子的中心轴向的方向延伸,也即,转动部位于转子的外侧。而叶轮包括固定部和环状的叶圈,叶圈包括多个叶片,固定部与叶圈的内环相连接,固定部朝向叶圈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也即,固定部位于叶圈的内侧,固定部与转动部相连接,使得转动部转动时能够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蜗壳相连接;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相连接;电机,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接;第一隔振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安装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一隔振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隔振件的至少部分与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面相贴合;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隔振件、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电机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隔振件包括:第一隔振部,位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凸出部,与所述第一隔振部相连接,所述凸出部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振部上,所述凸出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隔振部,所述第二隔振部与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隔振部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凸出部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二隔振部套设在所述凸出部上;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隔振部和所述第二隔振部,所述连接部能够弯折或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隔振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民魏喜明何新奎蒋济武贾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