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294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墙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通过设置整体基础单元;整体基础单元的围墙包括多个边墙;多个边墙形成整体式的多边形筒状基础结构;封顶定位设在围墙上,并与边墙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整体式的围墙,避免了边墙依序连接形成的接缝,从而避免因边墙接缝导致的各类问题;通过采用多个边墙连接的中空闭环结构,植入土体后通过与周围边墙两侧及下端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墙内外面摩擦力,增加基础的承载力,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安全可靠;同时通过在围墙上定位盖封顶实现对边墙的横向拉力,大大提高了整个整体基础单元的承载力,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基础
,具体涉及一种墙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群桩基础和沉井基础约为30-70米长,截面的直径约为6-9米,整个基础多为预制实心桩基结构,在施工时大多采用依靠自重下沉的方法,施工周期长,对地质要求高,且造成预制构件运输困难,吊装设备难的问题,都将造成施工效率低,工期长的局面。
[0003]同时,现有的地下基础将每个边墙分别进行依序进行浇筑连接,难免会在边墙间存在接缝,容易导致边墙的受压不均,且接缝容易扩散,同时出现渗水或漏水的情况,严重影响整个基础的质量。为避免上述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耗材少,更加便于施工,安全可靠的整体式墙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墙式基础,包括整体基础单元;所述整体基础单元包括围墙和封顶;所述围墙包括多个边墙;多个所述边墙形成整体式的多边形筒状基础结构;所述封顶定位设在所述围墙上,并与所述边墙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单个所述整体基础单元构成整体式的封闭支撑基础结构或多个相邻的所述整体基础单元依序连接形成整体式的封闭支撑基础结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墙内的钢筋笼体为与所述围墙形状匹配的整体式笼体结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隔墙;所述隔墙设在所述围墙内上部;所述隔墙的外端与所述围墙的交接处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墙为六边形结构,所述隔墙设有三个支边墙;所述支边墙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围墙的交接处间隔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墙的顶部内侧还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封顶抵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为沿所述围墙顶部的周向设置倒角或穹顶加腋结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顶与所述围墙顶部为一体式结构。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墙的腔体两侧和下端均设有注浆管。
[0015]一种墙式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施工准备: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换除地表层软土,夯压密实;同时泥浆池位置、钢筋加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均做到合理安排,并安排好施工所要的材料和设备;
[0017]S2、确定基础位置和边线:利用全站仪和钢尺,确定围墙基坑开挖的位置和尺寸,
并在待开挖的基坑的内侧对应插打钢板桩,再插打外侧钢板桩,钢板桩依序连接来实现对基坑开挖的隔离和防护;
[0018]S3、基坑开挖:成槽机进场,对钢板桩内的围墙基坑位置向下开挖,使基坑达到预定标高;
[0019]S4、植入围墙钢筋笼;围墙钢筋笼为与围墙截面形状整体式钢筋骨架结构,且围墙钢筋笼的上、下两端为收口结构,且围墙钢筋笼的与边墙对应的每一侧边的中空钢筋笼体内均设有一气囊;
[0020]履带吊进场,将一底部钢筋笼吊起并竖直下放到基坑中,此时底部钢筋笼的气囊均为膨胀状态,放入到基坑的泥浆中,由于浮力作用,向上托举底部钢筋笼,使钢筋笼的上端略高于基坑顶部,再调整钢筋笼和气囊,静待底部钢筋笼稳定浮于基坑内;
[0021]再通过履带吊将另一中部钢筋笼起吊到底部钢筋笼上方,通过套筒将中部钢筋上的连接部与底部钢筋上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以此实现两个钢筋笼的上下固定连接;同时将中部钢筋的每个边墙内的气囊分别与底部钢筋上下对应的气囊固定连接;
[0022]最后调整中部钢筋笼和底部钢筋内的气囊,使中部钢筋的上端略高于基坑顶部;同理,再进行顶部钢筋笼的定位安装,来形成一整体式笼体结构;同时调整钢筋笼的位置,通过定位销钉将钢筋笼与基坑内侧地基轴向定位,并抽出钢筋笼内的气囊;
[0023]S5、围墙灌注混凝土:通过多个导管分别向围墙基坑内高压灌注混凝土泥浆,将基坑内的泥浆挤出基坑,灌注中始终保持混凝土导管埋深2m以上,灌注混凝土完成后,观察30分钟左右,混凝土面没有变化再缓慢拔出导管;同时,围墙的顶部预留与封顶绑扎的钢筋;
[0024]S6、钢板桩的回收:拔出内、外侧的所有钢板桩,并进行回收来再次利用,同时夯实周边地基;
[0025]S7、延伸部和封顶钢筋骨架的设置:将围墙顶部内侧周向的地基挖除,形成与倒角或穹顶加腋结构的凹槽结构,再在凹槽结构和围墙预留钢筋进行钢筋绑扎,来实现延伸部和封顶的钢筋骨架与围墙的钢筋笼连接成一体结构;
[0026]S8、封顶灌注混凝土:在围墙的外侧设置支撑挡板;通过多个导管分别向围墙基坑内灌注混凝土泥浆,实现对围墙顶部、延伸部和封顶的浇筑;
[0027]S9、完成施工:在混凝土终凝3小时后,采取人工挖除多余部分混凝土,并移去其他的部件和设备,完成施工。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9]1、本申请通过设置整体式的围墙,避免了边墙依序连接形成的接缝,从而避免因边墙接缝导致的各类问题;通过采用多个边墙连接的中空闭环结构,植入土体后通过与周围边墙两侧及下端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墙内外面摩擦力,增加基础的承载力,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安全可靠;同时通过在围墙上定位盖封顶实现对边墙的横向拉力,大大提高了整个整体基础单元的承载力;较传统的桩柱的结构而言,本申请无需配套大型的围堰和承台结构,减小实心基础结构体系重力(桩基混凝土、承台混凝土),降低施工成本,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0030]2.本专利技术墙式基础工艺简单,施工快捷安全;施工采用成槽机,工艺和设备均已成熟,不用定制专用设备,易于推广施工;而通过在基坑施工时设置钢板桩,能够实现对基坑的有效隔离和防护,保证了基坑内的边墙的有效浇筑,大大缩减了工期,提高了整个基础的
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钢板桩为可回收的部件,施工更加方便快捷,更加节能环保。
[0031]3.本专利技术环形封闭墙式基础可直接作为围挡结构,永临结合,特别是在水中施工时不用再单独设置钢围堰等临时设施,可大幅缩短施工工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0032]4.本专利技术墙式基础在施工过程中钢筋骨架整体支座整体下放安装就位,一次浇筑成型;且混凝土采用压注式或导管式水下灌注成型,克服传统基础分散受力的缺点,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墙式基础钢筋可直接和上部墩、塔连接,取消承台结构,减小作用在土体上的恒载基础结构体系重力,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较好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式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基础单元;所述整体基础单元包括围墙和封顶;所述围墙包括多个边墙;多个所述边墙形成整体式的多边形筒状基础结构;所述封顶定位设在所述围墙上,并与所述边墙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基础,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整体基础单元构成整体式的封闭支撑基础结构或多个相邻的所述整体基础单元依序连接形成整体式的封闭支撑基础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内的钢筋笼体为与所述围墙形状匹配的整体式笼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基础,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隔墙;所述隔墙设在所述围墙内上部;所述隔墙的外端与所述围墙的交接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式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为六边形结构,所述隔墙设有三个支边墙;所述支边墙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围墙的交接处间隔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的顶部内侧还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封顶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式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为沿所述围墙顶部的周向设置倒角或穹顶加腋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顶与所述围墙顶部为一体式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的腔体两侧和下端均设有注浆管。10.一种墙式基础的施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墙式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换除地表层软土,夯压密实;同时泥浆池位置、钢筋加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均做到合理安排,并安排好施工所要的材料和设备;S2、确定基础位置和边线:利用全站仪和钢尺,确定围墙基坑开挖的位置和尺寸,并在待开挖的基坑的内侧对应插打钢板桩,再插打外侧钢板桩,钢板桩依序连接,实现对基坑开挖的隔离和防护;S3、基坑开挖:成槽机进场,对钢板桩内的围墙基坑位置向下开挖,使基坑达到预定标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良军盛明宏崔林钊陈莘王凯常乃坤郭永刚程涛邓炜王中恩董祥君沈维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