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42938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3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腐熟有机肥中添加自身干重的6~14%的腐植酸、4~7%的黄腐酸、0.5~1.5%的有机碳肥做为基质;在所述基质中接种具有病害拮抗和作物促生功能的有益菌种;在接种后的基质中添加酚酸类物质对所述有益菌剂进行胁迫和驯化,通氧翻堆培养,培养至酚酸类物质分解比率大于80%且菌体密度大于1亿个/g基质,得到所述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该生物有机肥具备调控根际微生物区系的性能并转化连作土壤从真菌型区系转变成细菌型区系。该驯化过程,成本低廉、操作简易,易推广。该技术指向对象广泛,具备因地制宜调整技术细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制宜调整技术细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生物有机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作物连作以高投入、高产出、高复种指数为特点,且对农药、肥料的依赖程度极高,随之而来的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从发病面积和相对比例上看,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作物土传病害发生率最高和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农药、化肥使用量持续增加与土传病害的频繁发生密切相关。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目标,保证农业种植积极性,首先必须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农药、化肥使用量。连作障碍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探究作物连作障碍的成因及寻求克服或缓解措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农业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0003]首先,作物连作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跨度。一方面,早在公元前300年就出现了连作现象和连作障碍问题;另一方面,连作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在亚洲的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均有较大面积的分布。许多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园艺植物(包括瓜果类蔬菜和观赏花卉)和中草药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问题,尤其以中草药和蔬菜作物发生连作障碍较为普遍而且十分严重。
[0004]其次,作物连作种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作物的根系发育、植株形态、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大幅度损害作物生产力。通常这种效应与作物连作年限相关,并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将加剧,给农业管理和种植积极性带来极大困扰。
[0005]最后,连作障碍是根际土壤系统内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外在表现,治理起来尤其复杂和困难。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土壤有机碳缺乏、土壤离子交换能力下降、土壤养分失衡等;2)植物自毒化感物质积累,主要表现为化感物质抑制自身根系发育和全植株生理活动,化感物质选择性激活土壤致病菌和致病原生动物并抑制土壤益生菌的繁殖、定植;3)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主要表现为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劣促进益生菌定植环境恶劣,自毒化感物质胁迫土壤微生物区系从细菌型转变成真菌型。
[0006]因此,开发一种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及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抗连作肥的诸多不足,如割断有机肥与菌剂的兼容性、割断菌剂与土壤系统的关系、忽略土壤生态系统的互作原理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在腐熟有机肥中添加自身干重的6~14%的腐植酸、4~7%的黄腐酸、0.5~1.5%
的有机碳肥做为基质;
[0010]在所述基质中接种具有病害拮抗和作物促生功能的有益菌种;
[0011]在接种后的基质中添加酚酸类物质对所述有益菌剂进行胁迫和驯化,通氧翻堆培养,培养至酚酸类物质分解比率大于80%且菌体密度大于1亿个/g基质,得到所述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
[0012]可选地,当通氧翻堆培养的时间大于10天,且酚酸类物质分解比率和菌体密度不符合要求时,则重复制备基质和在基质中接种有益菌种的步骤,继续通氧翻堆培养。
[0013]可选地,所述有益菌种包括线虫拮抗菌类、致病菌拮抗菌类、解磷解钾菌类、酚酸类物质降解菌等菌种和目标作物原生态菌群。
[0014]可选地,所述有益菌种的每种接入菌的接种浓度大于0.1亿/g基质。
[0015]可选地,在腐熟有机肥中添加自身干重的10%的腐植酸、5%的黄腐酸、1%的有机碳肥做为基质。
[0016]可选地,所述有机碳肥为能够直接被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吸收利用并有利于生理过程的小分子有机碳源和小分子有机氮源,且所述有机碳肥的C/N比为27~33。
[0017]可选地,所述酚酸混合物添加至物料渗液0.023~0.027mol/L的浓度;酚酸混合物为溶解于木醋液溶液的混合酚酸类物质,浓度为0.2mol/L~0.6mol/L,酚酸类物质包括苯酚、苯甲酸和苯醌,苯酚、苯甲酸、苯醌的摩尔比=1:1:1。
[0018]可选地,所述通氧翻堆培养的步骤为:
[0019]所述新鲜空气通气量为0.3~0.5m3/h/m3物料,翻堆频率取决于卧堆堆芯温度不能高于33℃和不能低于22℃,基质水分保持在65%~75%。
[002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
[002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在抗作物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0022]上述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中,基质富含腐植酸,具备调理土壤理化性状的性能,如缓解盐渍化土壤、中和酸碱度、螯和重金属、疏松土壤。基质与有益菌种在胁迫条件下互作,使得基质具备活性分子,增加土壤酶活力、植物激素和抗病因子。自毒化感物质多为酚酸类自毒物质,因此采用酚酸类物质驯化好的菌群除基质富含可利用碳源、氮源而具备在寡养土壤中长期定植的优势外,还能降解自毒化感物质而减缓连作障碍。驯化的过程使得微生物区系富含病害拮抗类微生物且群体结构稳定,因此该生物有机肥具备调控根际微生物区系的性能并转化连作土壤从真菌型区系转变成细菌型区系。该驯化过程,成本低廉、操作简易,易推广。该技术指向对象广泛,具备因地制宜调整技术细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4]一种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0:在腐熟有机肥中添加自身干重的6~14%的腐植酸、4~7%的黄腐酸、0.5~
1.5%的有机碳肥做为基质;
[0026]S20:在基质中接种具有病害拮抗和作物促生功能的有益菌种;
[0027]S30:在接种后的基质中添加酚酸类物质对有益菌剂进行胁迫和驯化,通氧翻堆培养,培养至酚酸类物质分解比率大于80%且菌体密度大于1亿个/g基质,得到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
[0028]腐熟有机肥是各种新鲜家畜粪尿和垫圈材料混合形成的肥料,是将有机肥料在密封或密闭的环境条件下,经高温或常温发酵完成的肥料,如腐熟鸡粪。
[0029]腐植酸、黄腐酸和有机碳肥的加入量以腐熟有机肥的干重进行衡量,分别为其干重的6~14%、4~7%和0.5~1.5%。腐熟有机肥加入上述物质之后作为菌剂的吸附剂和富集培养基。
[0030]腐熟物料富含腐植酸,具备调理土壤理化性状的性能,如缓解盐渍化土壤、中和酸碱度、螯和重金属、疏松土壤。
[0031]黄腐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植物生长,对抗旱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增产和改善品质作用,增加有益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腐熟有机肥中添加自身干重的6~14%的腐植酸、4~7%的黄腐酸、0.5~1.5%的有机碳肥做为基质;在所述基质中接种具有病害拮抗和作物促生功能的有益菌种;在接种后的基质中添加酚酸类物质对所述有益菌剂进行胁迫和驯化,通氧翻堆培养,培养至酚酸类物质分解比率大于80%且菌体密度大于1亿个/g基质,得到所述抗作物连作障碍的生物有机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通氧翻堆培养的时间大于10天,且酚酸类物质分解比率和菌体密度不符合要求时,则重复制备基质和在基质中接种有益菌种的步骤,继续通氧翻堆培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菌种包括线虫拮抗菌类、致病菌拮抗菌类、解磷解钾菌类、酚酸类物质降解菌等菌种和目标作物原生态菌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菌种的每种接入菌的接种浓度大于0.1亿/g基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腐熟有机肥中添加自身干重的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小和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德未来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