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938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一承载单元、一导光单元、一扩散单元以及多个发光单元。承载单元包括一凹槽,其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一底侧。第一开口相对于底侧。第二开口位于承载单元的一侧面。导光单元设置于凹槽的底侧,且导光单元包括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出光面对应于第一开口,而入光面邻近于第二开口。扩散单元设置于承载单元的第一开口,发光单元邻近于第二开口。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自入光面进入导光单元,并从出光面离开导光单元,且光线在凹槽内混合后自扩散单元射出发光装置的外侧。装置的外侧。装置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在车灯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照明设备为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工具,除了一般居家、或公共环境以外,还应用在机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随着科技发展及对安全性的需求增加,车灯的类型亦相当多样化。例如,依据不同道路情境所发展出的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昼行灯、位置灯、迎宾灯等。不同类型的车灯可提供不同功能或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令驾驶可依据行驶中的需求而选择使用。
[0003]驾驶人或汽机车的设计者对车灯功能的需求越趋复杂,进而发展出组合灯。目前常见的组合灯例如将指示灯类的转向灯与昼行灯整合至同一模组内。然而,这二种类型的车灯都有不同的整合难度。例如,转向灯与昼行灯有不同光色的需求,故一般都是共用相同的二阶光学元件并搭配多个不同光色的发光二极管单元,并以电控的方式来切换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借此产生不同光色,进而达到整合需求。
[0004]然而,在前述架构下,若有多种不同的光色的需求,就必须设置与所需光色相同数量的发光二极管单元,进而使组合灯(发光装置)的体积变大及成本提升,实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发光装置,通过承载单元具有凹槽及导光单元设置于凹槽的设计,使光线离开导光单元后可在凹槽内混合,以解决现有的组合灯(发光装置)须设置与所需光色相同数量的发光二极管单元所造成的体积与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6]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一承载单元、一导光单元、一扩散单元以及一光源模组。承载单元包括一凹槽,其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一底侧。第一开口相对于底侧。第二开口位于承载单元的一侧面,且侧面连接第一开口及底侧。凹槽的一深度大于第一开口的一宽度。导光单元设置于凹槽的底侧,且导光单元包括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出光面对应于第一开口,而入光面邻近于第二开口。扩散单元设置于承载单元,并位于第一开口。光源模组具有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单元邻近于第二开口。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自入光面进入导光单元,并从出光面离开导光单元,且光线在凹槽内混合后自扩散单元射出发光装置的外侧。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二个,且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波长。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光源模组还包括一控制单元,其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电性连接。透过控制单元控制部分或全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发出光线,以调整射出发光装置外侧的光色。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凹槽的深度相对于第一开口的宽度的比值介于1.5至2.5
之间。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承载单元还包括一反射层,设置于凹槽的内表面。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导光单元具有多个光点部,其设置在导光单元的一底面,导光单元内的光线接触所述多个光点部而被导引至出光面。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多个光点部以不同分布密度设置在导光单元的底面,底面越靠近该光源模组的区域,所述多个光点部的分布密度越小。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导光单元的出光面为一弧形表面。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导光单元还包括二斜面,位于出光面及底面的相对二侧,且各斜面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至出光面及底面。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扩散单元具有多个扩散部,设置于扩散单元相对于凹槽的一表面。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导光单元还包括一固定部,导光单元透过固定部固定于凹槽的底侧。
[0017]承上所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其包括承载单元、导光单元、扩散单元以及光源模组。导光单元设置于承载单元的凹槽,出光面对应于第一开口,而入光面邻近于第二开口。光源模组的发光单元邻近于第二开口,使不同波长的光线(呈现不同颜色)可自入光面进入导光单元,先在导光单元内进行混合(混光)后,再从出光面离开导光单元。又,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开口的宽度,使光线还可在凹槽内进一步混合后,再自扩散单元射出发光装置的外侧。不同波长的光线在导光单元及承载单元的凹槽内进行混光,进而使发光装置可产生不同光色表现,并可作为具有不同功能指示灯(例如昼行灯、转向灯、位置灯、或迎宾灯等)的组合灯。又,扩散单元设置于承载单元的第一开口,可使发光装置的发光面移至扩散单元的上表面,避免显露发光装置的内部结构,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所示的导光单元的放大示意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发光装置 1
[0024]承载单元 10
[0025]凹槽 11
[0026]第一开口 111
[0027]第二开口 112
[0028]底侧 113
[0029]顶面 12
[0030]侧面 13
[0031]反射层 14
[0032]导光单元 20
[0033]出光面 21
[0034]入光面 22
[0035]固定部 23
[0036]光点部 24、24a、24b、24c、24d
[0037]底面 25
[0038]斜面 26
[0039]扩散单元 30
[0040]扩散部 31
[0041]光源模组 40
[0042]发光单元 41
[0043]控制单元 42
[0044]深度 H
[0045]宽度 W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能让贵审查员能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004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的部分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是应用在车灯,较佳可应用在汽车车灯。在本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包括一承载单元10、一导光单元20、一扩散单元30以及一光源模组40。其中,承载单元10包括一凹槽11,而凹槽11具有一第一开口111、至少一第二开口112、及一底侧113。
[0048]具体而言,凹槽11自承载单元10的一表面(顶面12)向内延伸,使凹槽11的其中一个开口(即第一开口111)位于承载单元10的顶面12,而凹槽11的底部于此称为底侧113。因此,第一开口111相对于底侧113。又,第二开口112位于承载单元10的一侧面13,且侧面13是指连接第一开口111及底侧113的侧面。
[0049]导光单元20设置于凹槽11的底侧113,且导光单元20包括一出光面21及一入光面22。其中,出光面21对应于第一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载单元,包括:一凹槽,其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一底侧,该第一开口相对于该底侧,该第二开口位于该承载单元的一侧面,该侧面连接该第一开口及该底侧,且该凹槽的一深度大于该第一开口的一宽度;一导光单元,设置于该凹槽的该底侧,该导光单元包括:一出光面,对应于该第一开口;及一入光面,邻近于该第二开口;一扩散单元,设置于该承载单元,并位于该第一开口;以及一光源模组,具有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单元邻近于该第二开口,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自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单元,并从该出光面离开该导光单元,且光线在该凹槽内混合后自该扩散单元射出该发光装置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二个,且所述多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波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组还包括一控制单元,其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电性连接,透过控制部分或全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发出光线,以调整射出该发光装置外侧的光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直佑黄焕翔林士凯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湘火炬汽车灯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