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及其支承柱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290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34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及支承柱组件。该电梯系统包括:支承柱,其底端连接至底部安装基座,且其顶端连接至顶部安装基座;对重,其设置在支承柱内;以及轿厢,其具有沿垂直方向贯穿的通孔,且轿厢经由通孔环绕支承柱设置;以及曳引组件,其中,轿厢经由曳引组件连接至对重;在曳引组件的曳引下,轿厢与对重沿支承柱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根据本申请的电梯系统,通过提供支承柱组件来作为电梯轿厢的运动引导件,由于不再依赖于安装环境中的墙面,故省却了电梯轿厢对于建筑内电梯专用井道的需求。改进后的电梯系统可适用于建筑物内任意具有通孔的环境,因此大大提高其适用空间,并为同一楼层内的多隔室共用电梯及全景观光电梯提供了技术基础。供了技术基础。供了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系统及其支承柱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电梯领域,更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支承柱布置方案。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改善乘客在楼层间的行走或缩短乘客步行距离的工具,乘客运输装置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作为示例,尤为常见的是通常用于商厦楼层间的自动扶梯、升降电梯以及通常用于大型机场的自动人行道。
[0003]对于升降电梯系统而言,其通常需要设置专用的井道来安装各部件,包括:在井道内运行的轿厢以及与轿厢实现力平衡的对重等。此外,考虑到电梯轿厢应以期望的方向在楼层间运行,故容置电梯轿厢运行的井道通常由与建筑物一体形成的墙壁围成,且在该墙壁上通常会设置导轨,以便为电梯轿厢的运行进行导向。因此,电梯系统的轿厢布置在建筑物建成时通常已经确定。此外,对于目前的观光电梯而言,由于其需要部分倚靠于建筑物墙体,故其仅可提供部分视角的观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桁架组件,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减少电梯系统的安装布置对建筑物的要求;本申请还旨在提供一种电梯系统,以用于减少其安装布置对建筑物的要求或提供更为广阔的观光视角。
[0005]为实现本申请的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其包括:支承柱,其底端连接至底部安装基座,且其顶端连接至顶部安装基座;对重,其设置在所述支承柱内;以及轿厢,其具有沿垂直方向贯穿的通孔,且所述轿厢经由所述通孔环绕所述支承柱设置;以及曳引组件,其中,所述轿厢经由所述曳引组件连接至所述对重;在所述曳引组件的曳引下,所述轿厢与所述对重沿所述支承柱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0006]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柱被配置成桁架。
[0007]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具有远离所述支承柱设置的外壁,其中,所述外壁由透明材料制成。
[0008]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例还包括:底梁支架与竖梁支架,所述底梁支架布置在所述轿厢底部,所述竖梁支架穿过所述轿厢的通孔,并分别连接所述底梁支架与曳引组件。
[0009]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具有多个所述竖梁支架,且所述曳引组件包括多组曳引机、多个曳引定滑轮及多个曳引反向轮;其中,多个所述曳引轮沿周向均匀地布置在所述轿厢上方并分别连接至多个所述竖梁支架。
[0010]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每组
所述曳引机的曳引比为4:1或2:1。
[0011]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例还包括:轿厢导向件,其沿所述支承柱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承柱与所述轿厢之间,并用于为所述轿厢的往复运动导向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例还包括:以及对重导向件,其沿所述支承柱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承柱与所述对重之间,并用于为所述对重的往复运动导向。
[0012]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导向件与所述对重导向件交叉布置在所述支承柱上。
[0013]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柱具有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矩形横截面;其中,所述轿厢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支承柱的矩形横截面的短边上,并向外延伸凸出;所述对重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支承柱的矩形横截面的长边上,并向内延伸凸出。
[0014]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例还包括:护罩,其设置在所述支承柱与所述轿厢的通孔之间,并包覆所述支承柱。
[0015]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具有靠近所述支承柱设置并围成所述通孔的内壁,其中,一个或多个电梯操作面板设置在所述内壁上。
[0016]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具有环绕其设置的多个轿厢门。
[0017]为实现本申请的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承柱组件,其用于引导电梯系统中的轿厢运动,所述支承柱组件包括:支承柱,其底端连接至安装基座,且其顶端连接至曳引机房;以及对重,其设置在所述支承柱内,并在受到曳引时沿所述支承柱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0018]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例还包括:对重导向件,其沿所述支承柱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承柱与所述对重之间,并用于为所述对重的往复运动导向。
[0019]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例还包括:对重支架与多个对重片,所述对重支架用于承载并约束多个相互堆叠的所述对重片。
[0020]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柱被配置成桁架。
[0021]根据本申请的支承柱组件及电梯系统,通过提供支承柱组件来作为电梯轿厢的运动引导件,由于不再依赖于安装环境中的墙面,故省却了电梯轿厢对于建筑内专门设置于倚靠墙壁处的电梯专用井道的需求。改进后的电梯系统可适用于建筑物内任意具有通孔的环境,因此大大提高其适用空间,并为同一楼层内的多隔室共用电梯提供了技术基础。此外,由于其仅由置于轿厢内侧的支承柱来实现对轿厢的支承,故为其实现全景观光同样提供了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电梯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桁架被包覆。
[0023]图2是电梯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桁架被露出。
[0024]图3是图2中的对重与部分桁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4是图1的电梯系统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5是电梯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轿厢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6是电梯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曳引组件的示意图。
[0028]图7是电梯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曳引组件的示意图。
[0029]图8a-8b是电梯系统的其他实施例的曳引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文将参照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地描述本申请。但应当知道的是,本申请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在此提供这些实施例旨在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为完整与相近,并将本申请的构思完全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0031]此外,对于在本文所提及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本申请仍然允许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而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由此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申请的更多其它实施例。
[0032]本申请在此首先结合附图1至图5来描述电梯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该电梯系统100包括桁架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柱,其底端连接至底部安装基座,且其顶端连接至顶部安装基座;对重,其设置在所述支承柱内;以及轿厢,其具有沿垂直方向贯穿的通孔,且所述轿厢经由所述通孔环绕所述支承柱设置;以及曳引组件,其中,所述轿厢经由所述曳引组件连接至所述对重;在所述曳引组件的曳引下,所述轿厢与所述对重沿所述支承柱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被配置成桁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具有远离所述支承柱设置的外壁,其中,所述外壁由透明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梁支架与竖梁支架,所述底梁支架布置在所述轿厢底部,所述竖梁支架穿过所述轿厢的通孔,并分别连接所述底梁支架与曳引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竖梁支架,且所述曳引组件包括多组曳引机、多个曳引定滑轮及多个曳引反向轮;其中,多个所述曳引轮沿周向均匀地布置在所述轿厢上方并分别连接至多个所述竖梁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曳引机的曳引比为4:1或2: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轿厢导向件,其沿所述支承柱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承柱与所述轿厢之间,并用于为所述轿厢的往复运动导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及对重导向件,其沿所述支承柱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承柱与所述对重之间,并用于为所述对重的往复运动导向。9.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柘傅宏李志学
申请(专利权)人:奥的斯电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