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格底门装置及铁路漏斗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87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栅格底门装置及铁路漏斗车。该底门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框架单元、两个相对设置的底门单元和驱动机构;其中,框架单元包括边梁和横向脊背部,边梁上设置有凹槽;底门单元包括横向板、固定管、拉杆和端联部;横向板的两端设置为能够插入凹槽内,且能够在凹槽内滑动;固定管沿垂直于横向板的方向设置于横向板的下表面;拉杆穿过固定管;端联部与固定管的一端接触,且与拉杆的一端相连;端联部的两端具有横向翼面部,横向翼面部设置为能够分别插入两个所述凹槽,并能够在凹槽内滑动;驱动机构设置于两个底门单元之间,用于驱动底门单元沿框架单元的长度方向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栅格底门装置稳定性能较好。明的栅格底门装置稳定性能较好。明的栅格底门装置稳定性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栅格底门装置及铁路漏斗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漏斗车底门装置及铁路漏斗车,尤其涉及一种栅格底门装置及铁路漏斗车。

技术介绍

[0002]铁路漏斗车主要运输以煤炭、矿石、粮食作物等散粒货物为主,随着降本增效、精益节约理念的提出,增大漏斗车容积、改善既有车辆底门惯性质量问题尤为重要。
[0003]铁路漏斗车底门结构一般为横向开门结构和纵向开门结构。考虑到车辆车体强度、刚度、操作机构布局、货物自身流动的安息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底门一般设计为多漏斗结构。漏斗结构为漏斗式底门,且采用行程较大的大开度底门,漏斗结构和底门样式占比车体空间大,限界利用率低。但机构复杂、行程大均会造成底门开闭不稳定现象。此外,底门开闭机构无柔性限位装置,开闭过程中的刚性接触极大的降低了底门使用寿命。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空间利用率大和使用寿命长的栅格底门装置及铁路漏斗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栅格底门装置,该底门装置开闭稳定性好,卸货稳定性强。进一步地,该底门装置密封性能好以及占用空间小,克服了传统漏斗车小粒货物运输散落和造成底门卸货卡滞的惯性质量问题,以及使得漏斗车车体空间利用率增大。更进一步地,该底门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漏斗车。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栅格底门装置,其设置于漏斗车车体底部开口下方,所述栅格底门装置为两组,所述栅格底门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框架单元、两个相对设置的底门单元和驱动机构;其中,
[0008]所述框架单元包括两根边梁和横向脊背部;两根边梁平行设置,两根边梁的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横向脊背部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边梁相连,相邻的横向脊背部之间形成漏仓结构;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横向脊背部的下方;
[0009]所述底门单元包括横向板、固定管、拉杆和端联部;
[0010]所述横向板的两端设置为能够插入所述凹槽内,且能够沿凹槽的长度方向在凹槽内滑动;相邻的横向板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
[0011]所述固定管沿垂直于所述横向板的方向设置于所述横向板的下表面,并形成栅格结构;
[0012]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固定管,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所述固定管的一端的外面,用于防止拉杆脱离所述固定管并施与固定管推力;
[0013]所述端联部与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接触,且与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端联部的两端具有横向翼面部,所述横向翼面部设置为能够分别插入两个所述凹槽,并能够在
凹槽内滑动;
[0014]所述驱动机构位于两个所述底门单元之间,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端联部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端联部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底门单元沿所述框架单元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使得栅格底门装置打开或关闭;当栅格底门装置打开时,所述横向脊背部位于所述横向板的正上方,并使得相邻的横向板之间能够形成漏仓结构;当关闭时,所述横向脊背部能够完全覆盖相邻的所述横向板之间形成的空隙。这样的底门装置开闭稳定性好,有利于增强卸货稳定性。且底门装置占用空间小,漏斗车车体空间利用率增大。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漏斗车车体设置有中梁,中梁将漏斗车车体底部开口隔成两个。栅格底门装置为两组,分别位于中梁的两侧。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仅仅通过将底门单元滑动一个横向板宽度的距离,就可以实现栅格底门装置的开闭。这样可以使得该底门装置卸货稳定性更强,并可以提高卸货效率。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凹槽位于横向脊背部的下方,通过将底门单元的横向板插入框架单元的凹槽中,使得底门单元的滑动更稳定。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拉杆与固定管两端接触但不固定连接,拉杆的一端设有环形的挡圈,与固定管的一端紧密接触,拉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之外,穿入端联部上的拉杆孔并固定连接,端联部与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紧密接触。当位于中部的驱动机构动作时,通过驱动机构的双联铰板的铰孔传力,使端联部受力,并在两根边梁的凹槽中滑动,而带动拉杆移动。向底门打开方向移动时,拉杆上的挡圈与固定管的一端接触受力;向底门关闭方向移动时,固定管与端联部接触受力,无论底门装置是打开方向或是关闭方向,固定管仅受推力而无拉力的带动底门单元移动,有效降低连接件强度,延长底门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端联部的滑动带动所述拉杆的移动,所述拉杆的移动推动所述固定管移动,所述固定管的移动带动所述横向板的滑动;从而带动底门单元沿框架单元的长度方向滑动。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凹槽上设置有槽挡。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固定管和拉杆设置为至少两组,用于提高底门单元的受力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栅格底门装置,优选地,所述框架单元还包括第一端梁和第二端梁,所述第一端梁、第二端梁和两根边梁形成接近长方形的结构;所述横向脊背部与所述第一端梁平行设置,且所述横向脊背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梁和第二端梁之间;两根所述边梁远离所述第一端梁的一端均具有自由延伸段。这样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框架单元。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端梁和第二端梁的截面分别为接近L形的结构。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栅格底门装置,优选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耐磨衬板,所述耐磨衬板的截面呈L形;所述横向板与所述耐磨衬板的上表面接触;
[0025]所述横向脊背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部、第二表面部和第三表面部;所述第一表面部和第三表面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表面部和第三表面部与所述横向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表面部的截面为具有夹角的结构或圆弧形结构,且夹角的顶点远离横向板或圆弧形结构的弧心靠近横向板。这样有利于在底门装置打开时,使得相邻的横向板之间能够形成漏仓结构,提高卸货效率。
[0026]本专利技术的耐磨衬板用于降低底门单元滑动造成的摩擦损耗,耐磨衬板还能够对横向板限位,从而保证横向板单元只能沿纵向滑动,而不能横向以及上下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底门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延长底门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表面部的截面具有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栅格底门装置,优选地,所述框架单元还包括两组端部限位桥,所述框架单元还包括两组端部限位桥,所述端部限位桥包括纵向平板、纵向侧板、摩擦板和缓冲机构;所述纵向平板和纵向侧板之间形成的截面为接近L形的结构,所述纵向侧板与所述自由延伸段的内侧相连,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纵向侧板的下方;所述摩擦板设置于所述纵向平板的下表面;所述缓冲机构为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所述纵向侧板上。这样有利于提高底门单元在框架单元上滑动的稳定性,并延长底门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缓冲机构为含有弹簧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用于对底门单元滑动的缓冲。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栅格底门装置,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格底门装置,其设置于漏斗车车体底部开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底门装置为两组,所述栅格底门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框架单元、两个相对设置的底门单元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框架单元包括两根边梁和横向脊背部;两根边梁平行设置,两根边梁的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横向脊背部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边梁相连,相邻的横向脊背部之间形成漏仓结构;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横向脊背部的下方;所述底门单元包括横向板、固定管、拉杆和端联部;所述横向板的两端设置为能够插入所述凹槽内,且能够沿凹槽的长度方向在凹槽内滑动;相邻的横向板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所述固定管沿垂直于所述横向板的方向设置于所述横向板的下表面,并形成栅格结构;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固定管,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所述固定管的一端的外面,用于防止拉杆脱离所述固定管并施与固定管推力;所述端联部与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接触,且与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端联部的两端具有横向翼面部,所述横向翼面部设置为能够分别插入两个所述凹槽,并能够在凹槽内滑动;所述驱动机构位于两个所述底门单元之间,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端联部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端联部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底门单元沿所述框架单元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使得栅格底门装置打开或关闭;当栅格底门装置打开时,所述横向脊背部位于所述横向板的正上方,并使得相邻的横向板之间能够形成漏仓结构;当关闭时,所述横向脊背部能够完全覆盖相邻的所述横向板之间形成的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格底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单元还包括第一端梁和第二端梁,所述第一端梁、第二端梁和两根边梁形成接近长方形的结构;所述横向脊背部与所述第一端梁平行设置,且所述横向脊背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梁和第二端梁之间;两根所述边梁远离所述第一端梁的一端均具有自由延伸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格底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耐磨衬板,所述耐磨衬板的截面呈L形;所述横向板与所述耐磨衬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横向脊背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部、第二表面部和第三表面部;所述第一表面部和第三表面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表面部和第三表面部与所述横向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表面部的截面为具有夹角的结构或圆弧形结构,且夹角的顶点远离横向板或圆弧形结构的弧心靠近横向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格底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单元还包括两组端部限位桥,所述端部限位桥包括纵向平板、纵向侧板、摩擦板和缓冲机构;所述纵向平板和纵向侧板之间形成的截面为接近L形的结构,所述纵向侧板与所述自由延伸段的内侧相连,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纵向侧板的下方;所述摩擦板设置于所述纵向平板的下表面;所述缓冲机构为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所述纵向侧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栅格底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门单元还包括加强梁和连接板;所述加强梁沿平行于横向板的方向设置于所述横向板的下表面,且与横向板形成的截
面为接近工字形的结构;所述固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河明付强小王学云魏晓刘齐泰李建国张瑛郭玉芳门连浩张亮亮张伟高福森崔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北方创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